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铁骑南下 > 第一百七十四章鹿门书院

三国之铁骑南下 第一百七十四章鹿门书院

作者:妙时尊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25: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弘农郡到南阳郡的这一路上,韩成和汉献帝喝了一路的茶,同时也聊了一路的天。

聊天,是最容易了解一个人的方式,尤其是连续不断地长时间的聊天。

通过聊天,汉献帝发现并州牧韩成和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

汉献帝认为,身为年纪轻轻的一州之主,至少应该仪表堂堂,出口成章,浑身上下充满着世家子弟才有的书生之气,或者是贵族之气才对。

而这个韩成不仅不是这样,反而做事随心所欲,不受礼节的束缚,是个典型的异类。

而这个异类,又和别的异类很不一样,仿佛与这世界格格不入,但又仿佛深深懂的这个世界的规则。

韩成整个人充满着神秘感,让人捉摸不透。

通过聊天,韩成发现了汉献帝的优点:是真的很‘有文化’。

但是仅仅限于‘有文化’的这个层次,并不是‘有文化’的后一个层次—有才能。

有文化,指的是书读得多,知识储备量丰富;而有才能,指是能将自己的所学发挥出来,能够学以致用。

韩成看着比自己年小九岁的汉献帝,心中生出一阵莫名其妙的伤感:“也许你不出生在这个时代,会是一代明君。但你出生在这个时代,注定只能是个悲剧了。”

这时,一个士兵来到汉献帝的车驾外,对着车驾内的韩成大声喊道:“州牧,长史回来了。”

韩成正在车驾内和汉献帝谈论李傕的官职之事,当听到士兵的话后,韩成停止了谈论,对着汉献帝简单的行了一礼,并未说什么,便转身离开了车驾。

汉献帝看到韩成的做法,心中生出一阵无奈:我堂堂天子,竟然比不上一个将军府的长史?不懂规矩的李傕如此,‘异类’韩成也是如此。朕的天下,难道真的要完了吗?

但仔细一想,韩成和李傕的做法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韩成比李傕稍微有点礼貌。

出了车驾的韩成看到沮授朝着自己策马而来,大声的说道:“这一路辛苦长史了。”

沮授见到韩成出了汉献帝的车驾来迎接自己,一脸惶恐。

随后便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对着韩成说道:“主公,路上之事,属下找个时间来汇报就可以了,不着急的。

你怎么能从汉献帝的车驾上下来呢?那可是天子的召见,可是天大的事啊,主公此番因小失大啊......”

韩成听着沮授喋喋不休的话语,心道:“唉,就连跟从自己这么长时间的沮授,对天子都如此尊敬,看来自己的成帝之路,还很长啊。”

嘴上却对着沮授严肃地说道:“天子的身份再尊贵,在我的心中也比不上为我出生入死的兄弟们。为了这群兄弟们,天子我也是可以放弃的。”

沮授听着韩成的话,一脸着急的样子。

用眼光不断的在韩成和汉献帝的车驾之间来回扫视,好像要告诉韩成:“主公慎言啊,天子还在车驾里面。”

韩成看到沮授的眼神,明白了沮授的意思,心道:“我就是说给天子听的。”

见沮授如此着急,心中大喜,真是一个处处为自己着想的长史啊。

便一本正经的对沮授问道:“长史,此番情况怎么样?”

沮授见韩成问到了正事上,怕韩成在乱说话了,赶紧回道:“主公,李傕已经率领三万大军进入了洛阳。按照我们现在的速度,估计我们到达颍川郡之前,是见不到西凉军的身影了。”

韩成听到这里,说道:“好!让兄弟们的速度再快一点。争取天黑之前,到达宛城,喝酒吃肉。几日后,我们也许会有一场大战。”

......

在司州,豫州,兖州等中原地区,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天下人才出颍川,颍川人才出鹿门。”

这句话的前半句说的是天下的人才,大都出自颍川郡。

颍川郡,是大禹的故乡,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

第一个朝代所选的首都,肯定是最好的地方,因为没人争,好地方可以随便挑。

此后的秦汉两代,颍川郡一直是大郡,是京师洛阳之外的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

与此同时,颍川郡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比较出名的家族就有荀氏,郭氏,钟氏,许氏,陈氏,黄氏,诸葛氏等等,可谓是人才辈出,数不胜数啊。

在人才济济的颍川郡之地,说起才学,定会想到一个地方—鹿门书院。

这也是这句话后半句的意思,说的是颍川郡的青年才俊,大多出自于鹿门书院。

鹿门书院,在鹿门山中,因山的得名。

其创办者为当世的三大名士—庞德公,司马徽和黄承彦。

三人皆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且淡泊名利之辈,因为担心自己的一身所学断了传承,故而在鹿门山中立院授学。

庞德公,荆州襄阳人,除了学识渊博之外,还善长抚琴与观星之术,诸葛亮的观星之术,便深得其真传。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除了学识渊博之外,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最后的黄承彦,除了学识渊博之外,善于识人,能知晓天下大事,在荆州素有声名。

此三人座下弟子无数,但最出名的莫过于四大弟子—徐庶,诸葛亮,庞统,郭嘉。

其中,郭嘉先投奔冀州袁绍麾下,但因出身寒门,不被重视,在回颍川的途中,经过兖州,被曾经的好友荀彧推荐给曹操。

曹操见了郭嘉,与其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对着荀彧说道:“文若,你的眼光真好,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郭嘉了!”

从此之后,郭嘉便成上了曹操的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

于是乎,四大弟子变成了三大弟子。

而这时,三大弟子中的徐庶,也想尽快寻找明主,让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

因为徐庶和郭嘉一样,出身寒门,不像诸葛亮和庞统。

徐庶身后没有家族给其助力,一切只能靠自己。

这日,司马徽让身边的一名童子,将徐庶叫到自己的书房中。

见到徐庶到来,司马徽柔声地说道:“元直来了。来,先喝杯茶,猜猜我让你来干什么的?”

徐庶是司马徽最得意的弟子,深得司马徽道学上和兵法上的真传。

听到司马徽的问话后,徐庶说道:“若弟子所料不错的话,师傅是想让我下山寻主。至于投奔之人,要么徐州的刘备,要么是并州的韩成。”

司马徽微微一笑,说道:“元直脑子转的就是快。不错,为师三人确实想让你下山寻主。

而且经过一番考虑之后,认为你的选择对象要么是徐州的刘备,要么是并州的韩成。至于选择谁,你自己拿主意吧。”

徐庶听到恩师司马徽的话后,给司马徽磕了一个,对着司马徽说道:“谢师傅多年以来的教诲,待弟子功成名就之时,定然回来接师傅下山享福。至于选择谁,弟子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司马徽继续柔声的说道:“呵,下山享福就不必了,在山上,挺好的!看来你早就有下山之意了,如若我料的不错的话,你肯定选择徐州的刘备。”

徐庶叹了一口气,说道:“若在一个月之前,弟子确实会选择刘备,但现在,弟子觉得并州的韩成,才是最佳人选。”

司马徽心中一惊,问道:“为何在这短短的一个月中,让你改变了主意?”

徐庶语气略微激动地说道:“这两人,都是当时的明主之辈,但我认为,韩成比刘备更胜一筹。

同样是收买人心之举,刘备趁曹操屠杀徐州百姓,广失民心之时,趁虚而入,拿下徐州,并让百姓缴纳极低的赋税,以此来获得好的名声。

而韩成却直接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土地分给百姓,并未大肆宣扬,以此来博取好的名声。但谁对百姓真的好,五年之后,天下百姓自会知道。一个乘人之危,虚情假意;一个让利于民,真情实意。

同样是维护汉朝之尊严,韩成听到汉献帝有难,点齐兵马便来到司州,甚至不惜与西凉军大战数场;而刘备处处打着忠于皇室的名声,但其做法,无一不是拥兵自立之举。

虽然这其中有着地理位置上的差异,但刘备连一封檄文都不敢发出,不就是怕得罪李傕等人,失去徐州牧的位置吗?

在对待故人方面,公孙瓒在幽州天怒人怨,众叛亲离之时,刘备第一个发表檄文与其撇清关系,虽然获得了大义,但也看出了他的冷血。

而韩成,为了师傅武人黄忠之命,放弃战略要地—壶关,定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故而两人高低立判啊。”

司马徽听完徐庶的话后,沉默了一阵,说道:“元直,你的决定,我不说什么。但你要记住,不管你投奔了谁,万一失败了的话,回到这里来。只要为师还有一口气在,为师就保证你的安全。”

徐庶听完司马徽的话后,热泪盈眶,说道:“师傅放心,弟子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