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铁骑南下 > 第一百五十七章贾逵解忧

三国之铁骑南下 第一百五十七章贾逵解忧

作者:妙时尊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8:25: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就到了夏季。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袁绍的东西路冀州军分别拿下了涿郡的三座县城和渔阳郡的两座县城。

在城墙高大的涿郡故安县和渔阳郡渔阳县下驻军不前。

冀州军拿下的这五县分别是渔阳郡的泉州县和平谷县,涿郡的方城县,良乡县和范阳县。

其中,前四座县城是被袁绍的冀州军正面强攻而得,而最后的范阳县却是在范阳卢氏的带领下,举城归顺了袁绍。

对这几县的进攻,均是由袁绍亲自领军。

并且在攻城的过程中,贵为一州之主的冀州牧袁绍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使袁绍得到了众多士兵们的爱戴,在军中的威望日日升高,如日中天。

而在代郡代县城下,袁绍大军的后续行动果然没出李儒所料。

孟岱代替鞠义做了统帅之后,考虑再三,最后决定不在代县城下做过多的停留,直接率领大军回高柳县了,并在高柳县加固城墙,备足粮食,摆出一番持久战的样子。

袁绍的大军撤走后,韩成便一边命令大量的探马去往幽州各地打探刘虞旧部的消息,一边精心安排黑山军治下百姓的迁徙活动。

夏天,太阳像是散发着火焰一样的灼烧着大地,天气异常炎热,让人烦躁不堪。

就在这般炎热的天气之下,从并州寄来的韩业的一封书信,让韩成更加烦躁了。

信中所说:地广人稀的并州,竟然没有土地可以分配给百姓了。

现在天下间的群雄中,很多势力都是有土地却没人耕种,荒废了大片土地;而韩成却是有大量的人但没有土地可以耕种。

让接到信的韩成心中生出了一种“人活着,钱没了”的感慨。

并州的雁门关内共有五郡之地。

自北向南,分别是雁门郡,太原郡,上党郡三郡,除了这三郡之外,自东向西则是西河郡和上郡。

自韩成占领最北面的雁门郡之后,大量的百姓流民通过常山郡,代县涌入到了并州,首当其冲的雁门郡早已经人山人海了。

虽然战乱四起,但是雁门郡南侧,上党郡北侧的太原郡的人口并未损失多少,反而因接纳了雁门郡内的不少逃亡百姓,人口有所增加。

最南面的上党郡虽然因为长期战乱,人口稀少,但也架不住大量百姓的涌入啊。

黑山军治下的百姓大约有七十多万人,这三个月内共有五十多万人迁徙到了并州。

其中,雁门关外的云襄郡六县解决了十万多人的生存问题。

剩下的四十多万人则直接进入了上党郡,人口稀少的上党郡突然就变成了人满为患的模样了。

原因无他,黑山军治下的百姓,有很多人就是原来上党郡的百姓。

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并且分到土地,让这些老百姓们牟足了劲的往上党郡涌去。

上党郡太守闵纯忙的焦头烂额,才刚刚将这大量的百姓安置下,并上报给韩业一个重要信息—上党郡,再也无法安置百姓了。

然而还有将近三十百姓没有地方安置,视百姓为‘亲子’的韩成可不舍得放弃这些百姓。

于是乎,无土地分配的困境造成的烦躁和忧愁,让韩成愁眉苦脸。

下午时分,代县县令贾逵在书房外求见韩成,并自称能解决韩成现在的困境。

韩成便让人快速地将贾逵请进了书房。

巨大的忧愁感让一向稳重的韩成急不可待,对着刚进门的贾逵说道:“梁道啊,你有什么地方能安置这几十万的百姓啊?”

贾逵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接着韩成的话说道:“并州的西河郡和上郡。”

韩成听完贾逵的话后,一副失望的样子说道:“梁道啊,这两郡之地我早已经考虑过了。

西河郡和上郡,本来都是人口大郡,但近十几年因黄河水不断的泛滥,大量的县城被淹没,人口大量的流失。

导致现在的两郡中只有寥寥几县适合生存。

这几十万的百姓,凭借这几县是完全不能够安置的啊。”

贾逵却充满自信的说道:“主公,我曾经在一本不知名的书籍上看到过:河水泛滥之后,必然会形成大量的良田。

西河郡和上郡被黄河水淹没这么多年,定然也会出现大量的良田,只要我们能将这两郡的黄河水患彻底治理了,这些良田不就变成我们的了。”

韩成依然一脸失望之色,说道:“即使能出现大量的良田,我们治理黄河水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粮食。粮食,现在我们可以解决,但劳动力就需要大量的钱财啊。

现在的我们虽然有一点钱财,但是上党郡,常山郡,代郡三处战事下,我们的财力也很吃紧啊,支撑不起治理两郡黄河水患这么大的工程啊。

不过,若能解决钱财这个问题,待两郡的黄河水患治理好了之后,确实能安置这几十万的百姓了。”

贾逵信心十足地说道:“这个我也早就想到了。主公,我们可以用土地代替钱财支付工钱啊。我想百姓们定然会趋之若鹜,踊跃报名的。”

韩成听到了贾逵的这个土地代替钱财的计划后,静静地思索了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过后,只见韩成一脸轻松地对着贾逵说道:“梁道啊,你说的方法也许真的可行。不过,我还需要和其他人商量商量,集思广益吗,这样才能发现很多的不足之处。”

停顿了片刻后,韩成一脸诧异的对着贾逵说道:“你是怎么知道我现在的困境的,竟然能想出这么好的解决办法。”

贾逵微微一笑,说道:“我曾经是并州的小吏,无事之时翻看关于并州的记载,故对并州各郡县的情况十分熟悉。

这几个月迁徙的大量百姓,大都经过我之手,我对这些百姓的数量非常清楚,我发现这些百姓已经超出了现在的并州的承受能力。

况且主公的分地令政策,无论老幼,皆可得到土地,再加上并州的百姓生活十分安定。

便会很快的繁衍后代,导致人口大量的增加。

就算没有这大量的百姓迁徙,土地不够分的情况也是迟早也会出现的。

于是属下便在私底下早早的为主公做了打算。”

韩成听到贾逵的话后,十分高兴,有如此属下,是身为主公的福分啊。

当即下令,让在并州的沮授和潘凤,刘虎等人,率领五千士兵,拿下西河郡和上郡。

并任命贾逵为西河郡和上郡的太守,主要负责治理这两郡的黄河水泛滥之事。

王昶接替贾逵出任代县县令。

......

在冀州和幽州的战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的同时,兖州的曹操和徐州的陶谦也擦亮武器,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兖州的曹操,将袁术赶到寿春县后,解除了兖州南面的威胁,手中的势力发展迅速。

不仅士兵的数量有了极大的增长,就连谋士猛将,也多了许多人,虽然赶不上袁绍那样的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但也是人才满堂。

文有荀攸,毛玠等人来投;武有于禁,李典,乐进等人归顺。

再加上曹操宗族中的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真,曹纯,曹休,夏侯尚等多位英才的加入,让曹操信心膨胀,准备扩大自己的地盘。

北面的袁绍不仅是盟友,而且势力强大;

西面的西凉军数量太多,战斗力十分彪悍,一时间打不过;

南面的袁术已经逃到扬州去了,此时曹操唯一的拓展方向只有东面的徐州了。

于是乎,曹操安排人马,打听关于徐州的风吹草动,准备找一个借口,率军入侵徐州。

徐州牧陶谦,虽然年龄老迈,但也不是善善之辈,颇有一番老当益壮的风采。

去年公然聚众反抗李傕等人掌权,想从中获得大义,增加自己的声望。

却被李傕手下的谋士贾诩识破,以一招‘釜底抽薪’之计所破。

此后,陶谦便打起了身边的兖州的主意。

但也苦于无起兵的理由,只好充分的进行战备,并给自己寻找机会。

正在这时,中原地区刮起了凌冽的寒风。

正是发生了这奇异的气象,让徐州下邳郡人士阙宣有了蛊惑百姓,聚众起兵造反的机会。

阙宣起兵后,自称天子,想趁群雄争霸的这个时机浑水摸鱼。

就在阙宣聚众起兵造反的同时,曹操想把避难于徐州琅琊郡的父亲曹嵩和弟弟曹德等家人接到兖州,好生供养。

毕竟自己和陶谦打起来的话,万一陶谦挟持或暗害自己的亲人,确实会让曹操投鼠忌器的。

于是乎,曹操便给泰山郡太守应劭写了封信,让他率军去迎接曹嵩等人。

曹嵩听说儿子曹操要接自己到兖州享福,便组织家仆将全部的家当和金银财宝整理起来,组成一个一百多辆大车的车队,开始朝着兖州缓缓行去。

徐州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徐州牧陶谦的眼睛。

当陶谦得知阙宣作乱和曹嵩即将离开徐州,前往兖州的消息后,便自作聪明的出了一个计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