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铁骑南下 > 第一卷并州风云 第一百四十五章大汉并州牧

浮云听到张燕的话后,便赶紧写了一封信并派人火速送到太原郡的韩成手中。

韩成收到浮云的来信,心中思索张燕这么做的原因,无外乎是张燕麾下有数量近百万的百姓,缺粮问题时时刻刻困扰着张燕。

当然也不排除张燕想借借粮之机看看自己的底气和为人。

韩成的底气主要来源于从祁县王氏手中得到大量的粮食,这一大批粮食,按照一石粮食换一个百姓的换法,换个十几万百姓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至于为人方面,韩成便当即回信给浮云,大致内容是:此交易可行,并在信的最后表达出自己对浮云的赞扬—干的不错。

浮云接到韩成的回信和一万石粮食之后,便立即通知了张燕。

张燕瞬间明白了韩成的意思,知道韩成是为了百姓舍得出粮食的明主。

于是,出于对韩成的示好之举,张燕带领手下精锐护送着这四万百姓前往常山郡。

知道张辽安排的人马到来后才离去。

至于以后的粮食,张燕相信韩成定会派人按期送来的。

一切事宜结束之后,张燕突然感觉自己好久没有这么信任一个人了。

这到了常山郡的四万多百姓,在军队的保护下,经代县,雁门郡,去往并州北方的云襄郡,韩成信守承诺,已经将那里的土地分给了他们,并让暂时的云襄郡太守崔林负责此事。

与此同时,和百姓一起回来的浮云也成为了奋武军中的一名军候。

......

转眼间,已经时至八月了,朝廷的圣旨终于到达了太原郡。

之所以来的这么慢,主要原因却是因为袁术的一些霸道做法。

自袁术在南阳郡抢了前去宣旨的马日磾和他的符节之后,朝中的大臣便无人敢外出宣旨了。

因为不知道自己宣旨的对象是什么样子的,自己会不会像马日磾一样,宣完圣旨就回不了长安了。

正是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朝中的大臣们内心十分害怕宣旨之事。

面对宣旨之事,都左推右挡,拒不接令,只有被逼无奈者方才外出宣旨。

朝廷中有一侍中,正是这被逼无奈者。

此侍中名叫赵温,字子柔,蜀郡人士。

年过五旬,是前司空赵谦的弟弟。

学识渊博,为人正直,看不惯李傕等人欺辱献帝,掌控朝廷大权的做法,便上书责骂李傕等人。

李傕见到赵温的上书后,勃然大怒,要立即杀了赵温,幸亏李傕的弟弟李应劝阻道:

“大将军,杀了赵温对你也没什么好处,反而成就了赵温的大名。

不如让其带着家人,去并州宣读圣旨。

韩成看到他的家人后,定然会明白您的意思,这样做,赵温就不再烦你了。”

李傕觉得弟弟李应的话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便本着‘眼不见心不烦’的态度,让赵温携带着一家老小,去并州宣读圣旨,册封并州牧韩成。

这态度已经很明显了,赵温啊,我放你一命,你就乖乖地在并州养老吧,朝廷已经不要你了。

赵温无奈,只好带着一家老小和圣旨,去往并州宣旨。

赵温不知道韩成是什么样子的人,心中忐忑不安。

自长安一路向北,赵温才发现繁华的司州之地早已经不在了,只见到处都是四处逃荒的难民,或者是被朝廷军欺压的百般无奈的百姓,司州的百姓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让赵温不由的叹道:“这天下何时变成了这样的天下啊?”

但来到了并州的地界之后,只见境内安定,百姓安居立业,丰衣足食。

心道:“韩成此子,颇有一番手段,照此发展下去,定能恢复当年大汉朝明章之治的景象啊。

朝廷早已败破不堪,况且自己已经被朝堂抛弃了,不如归顺韩成,在韩成手下效力一番?

若在自己的辅佐之下,韩成能成就一番伟业,那么自己也将在历史中留下美好的一笔了。”

于是乎,赵温带领众人快马加鞭的赶到太原郡。

韩成早早地收到了赵温带领一家老小前来宣旨的消息,便心照不宣的知道,李傕不仅册封自己为并州牧,而且还送了一个不让他待见的大臣。

便询问李儒,赵温此人怎么样?李儒想了想,回答道:“为人正直,治地有方。”

听到李儒的话后,韩成心中便有了打算。

赵温见到了韩成,先行了公事,宣读了圣旨。

圣旨中明确册封韩成为并州牧,假节,征北将军。

圣旨宣读完毕之后,韩成温柔地对着赵温说道:“赵大人一路前来,感觉并州怎么样啊?”

赵温久经官场之事,听出了韩成话中的试探之意,便恭敬地回答道:

“在州牧大人治理下的并州,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实在是天下间屈指可数的安稳和平之地啊。”

韩成听出了赵温话中的向往之意,便继续柔声的说道:“那赵大人有没有在并州任职的想法啊?我可以写信给长安的李傕,我相信他会同意的。”

赵温见韩成说的这么明显了,便说道:“实不相瞒,州牧大人,我在长安得罪了李傕等人,长安我是回不去了。

已经拖家带口的来到了这里,只希望州牧能给口饭吃,让我有事可做,挣份俸禄,养活我这一家老小。”

韩成听到赵温的话后欣喜若狂,激动地说道:“赵大人说的哪里的话,我现在手中的太原郡正好缺少一个太守,赵大人就先辛苦一下吧。”

太原郡对于并州的重要性,赵温是知道的。

没想到韩成初次见面,就能把太原郡太守这么重要的位置给了自己,赵温心中已经知道了韩成的诚意,便说道:

“谢州牧大人。子柔定发挥所能,让太原郡繁荣昌盛。”

韩成微微一笑,说道:“赵大人不要着急,我话还没说完呢。

太原郡的太原县建了一座并州学院,广招天下学子,不日即可开学。

院长是大儒蔡邕,副院长虚位以待,赵大人可有兴趣?

副院长的职位也不是太过麻烦,只是闲来无事,去并州学院传授给这些年纪轻轻的学子们一些处理政事的经验方法即可。

毕竟我好不容易建立的并州学院,我可不想里面的学子都变成一个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赵温在心中暗暗说道:“这是让自己广收门生啊。”

这对一个文人来说,可比什么金银珠宝都更有诱惑力啊。自己简直是爱死韩成了。

结果,情不自禁的赵大人一时没控制住,跪倒在地,热泪盈眶地对着韩成说道:“州牧大人的知遇之恩,属下唯有鞠躬尽瘁,以死相报。”

......

韩成成为了朝廷名正言顺册封的并州牧,假节,征北将军;便意味着朝廷将并州的所有权力交给了自己。

征北将军,名字虽然威武,在官职上也仅仅低于前后左右四将军了,在大汉军方中也是位高权重的存在。

但现在的大汉军方名存实亡,征北将军只不过是一个好听一点的称号罢了。

真正掌权的官职是并州牧,主掌并州的军政大权。

韩成成了正儿八经的州牧之后,第一件事便是给手下之人升迁加俸。

若自己得利,却不给别人一点汤喝,那无论多高的位置,很快也就干到头了;没人会跟着你继续干下去的。

军事方面,韩成在太原县建立了征北将军府,以沮授为征北将军府长史,主管奋武军的一切军事事务;

以审配为征北将军府司马,辅佐沮授处理奋武军的军中事务。

李儒身份特殊,暂时不能见世,只能和耿武一样封为征北将军府的从事中郎,负责随军打仗,为自己出谋划策。

征北将军府下统领的军队第一人,便是奋勇将军—黄忠。

但黄忠性格固执,因壶关城下与吕布交战且战败,拒不接受奋勇将军此职。

韩成无奈,只好先保留其职,待以面在说。

黄忠之下,便是六大中郎将—张郃,魏延,张辽,潘凤,赵孚,刘豹。

汉朝的中级武将官职的一般分为: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

由于将军并不常置,只有战事时,才给统兵者将军的称号,所以武将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便是中郎将了。

中郎将所负责的事务有很多,故在其官职中郎将的前面增加称谓,便于区分具体的事务,例如“使匈奴中郎将”,就是专门负责与南匈奴有关的事务,如出使、侦察、保卫等。

但现在的大汉朝已经形成了许多割据政权,每个诸侯手下都有着大量的武将,大量的将军称号被封了出去,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但对于张郃等六人来说,中郎将的位置已经很不错了,因为韩成不同于其他诸侯,手下的将军职位也仅仅只有黄忠一个人,除了黄忠,就是他们了。

他们镇守一方,手握实权,可比有封号的将军强的多。

......

军队方面的册封结束,韩成便对手下的其他人进行了册封。

一州之主为州牧,州牧的属官称之为从事、假佐。

从事、假佐辅助州牧治理一州之地,其中治中从事和别驾从事是州牧的主要助手,在从事中地位最高,韩成暂时未设立。

韩成升韩业为簿曹从事,主管钱粮,是为州牧管钱粮的官员;钱粮是一切的根本,故韩成将此重要位置给了自己最信任的人;

任命沮授兼任兵曹从事,主管奋武军的军事事宜。

任命蔡邕为典学从事,主管并州的教育之事。

与此同时,跟随韩成最早的文士们也得到了册封:

任命徐邈为云襄郡太守,兼任朔方郡和五原郡的太守。

一是因为徐邈的能力强,能处理三郡的事务;

二是三郡之地都在关外,设两个太守,不利于三郡的管理;

三是因为徐邈是最早跟随自己的文士,韩成舍得给予巨大的权力。

任命崔林为雁门郡太守;

任命公孙方接替韩业,成为常山郡太守;

任命闵纯为上党郡太守;

任命贾逵为代县县令,保护着并州和常山郡的道路畅通。

王凌暂时还是太原郡郡丞,王昶暂时还是太原县县令,主要是因为太原郡和上党郡的分地令刚刚开始实施,此时变更此二人的职位,不利于太原郡和上党郡的安定,待分地令结束之后,再任命此二人令作他职。

至于爵位,暂时先不设立。

毕竟韩成自己都没有爵位。

众人的官职都得到了升迁,便更加努力的各司其职,为韩成卖命地干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