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铁骑南下 > 第一卷并州风云 第一百二十四章我们在行动

祁县王氏的现任家主王盖本是王允的长子,曾经在王允的运作下,做过一段时间的侍中之职。

王允才华横溢,谋定而后动的优点,王盖是半点也没有学到;

但王允薄情寡义打压同族,刚愎自用的缺点,王盖却学的是炉火纯青。

王允的“谋定而后动”到了王盖这里变成了“先定而后谋”。

再加上现在的王盖是祁县王氏家主,刚愎自用的缺点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

故当奋武军在阳曲县和曾托的军队刚刚交战之时,王盖便将其庄园中的两万精壮调回了祁县;

并且王盖以大量的黄金招募祁县中的精壮男子,许以高利让这些男子参与守卫祁县的战事。

这个小小的祁县,在王盖的努力下,守城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三万之众。

虽然奋武军还没来,但祁县王氏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

王盖对于祁县王氏内部人才的打压,可是深的其父王允的精髓。

只不过他父亲王允打压的是太原王氏分支的人才,而王盖打压的是祁县王氏内部的人才。

“兔子还不吃窝边草来”,但王盖却是“这个窝的草只能我一房的兔子吃”。

他的父亲王允为了壮大祁县王氏,便狠狠地打压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这代最出色的人才—王泽,原为代郡太守后转至雁门郡太守。

在任职期间被王允随便找了个原因贬为平民。

因为王允势大,王泽只能乖乖的回到太原县,接任家主之位,平时以处理家族事务为主。

祁县王氏里,在王盖这一辈,比王盖出色的同辈之人还真没有多少,但王允的兄弟王隗之子王凌文彩四溢,正是这祁县王氏中比王盖还耀眼的‘那颗星星’。

王凌成年后举孝廉,出任兖州东郡发干县县令,王盖便利用重金,打通官路,让王凌因小罪而获刑。

虽然王盖缺点多了一点,但其还是深深地知道一个道理:奋武军和祁县王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因为一个想将土地分给百姓,而另一个想将百姓的土地变成自己的。

于是乎,王盖继续凭着祁县王氏的影响力和财力在祁县内招兵买马,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好最充足的准备。

......

自从李儒接管了奋武军的情报营后,情报先行变成了奋武军出兵时的第一件事情了。

于是乎,李儒便派出了情报营的主力干将—军候白画,让其带领着五十多名情报营的士兵伪装成粮商队伍,在王盖还未召集其麾下的两万精壮男子之时,便提前进入了祁县。

白画跟随李儒去了一趟草原,表现出色。回来后,韩成履行了诺言,直接将其升任到情报营军候之职。

李儒对白画做事灵活多变,做人八面玲珑的能力十分欣赏,所以此次祁县的情报任务,便交给了白画。

白画到了祁县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找一个稳定的住所和生成一份稳定的关系。

因为白画知道,曾托的军队不是奋武军的对手,祁县城下必将发生大战。

到时候,即使王盖再傻,也会排查祁县内的‘外来人员’。

自己早早地到来,提前准备好,就是为了到时候会相安无事的,为城外的大军在恰当的时候提供恰当的情报。

这也正是李儒给他们情报营的人员上的第一堂课—“活着才是一切的根本,才能有机会打探到情报。”

经过了几日的送礼和运作,白画摇身一变,成为了祁县县衙内有备案的‘稳定粮商’。

待住所及关系稳定下来之后,白画便收买了祁县王氏家中的下人和仆役。

李儒曾经讲过:“别小看这些下人和仆役,重要的情报,往往来自于他们的口中。”

几日后,王盖便下达了召集其麾下两万精壮男子的命令。

白画从祁县王氏府中的一个下人口中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告诉了沮授,沮授便立刻发兵,拿下了京陵县。

半月后,奋武军的大军兵临城下,祁县城中的局势更加紧张。

这对于白画来说,是个浑水摸鱼的好机会。

但白画若有所动作,则需要其他势力的掩护。

于是乎,白画的第二步计划—先让祁县内产生混乱,在开始实施动作了。

大军来临,祁县的粮食再多,也会显得异常紧张。

但白画早早地准备好了大量的粮食,并以粮食为诱饵,收买祁县中的地痞流氓,街头乞丐,让其当作白画的‘眼睛’和‘嘴’。

一方面替白画打探祁县城中的风吹草动,另一方面造谣并传出对祁县王氏统治祁县不利的言语。

“奋武军英勇无敌,三日便拿下了太原郡三县之地;如此战力,岂是祁县内刚刚训练不多久的三万精壮男子能抵挡的?”

“雁门郡太守大人韩成仁义,雁门郡内的每一个百姓都可分得土地,而且税收极低,若奋武军占领了太原郡,我们祁县的百姓将会和雁门郡的百姓享受同样的待遇。”。。。。。。

这样的言语,不知从何时起,在祁县的大街小巷逐渐流传了起来,随着时间的加长,百姓们逐渐的相信了这些流言。

这也是李儒给他们情报营的人员上的第二堂课—“能从别人的口中说出,尽量不要自己亲自去说,一是危险;二是说出来不可靠。”

现在祁县还在王氏手中,这些流言翻不起什么大的浪花;

一旦城破,这些流言也许就变成了压倒祁县王氏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祁县王氏的家主王盖仍然我行我素的招兵买马,完全还没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

祁县城外,沮授看着高高的城墙以及在城墙上忙碌的士兵。

心中感叹道:“自己太狂妄了,出战之时,自己不应该说十五天就拿下祁县王氏的话,虽然奋武军的士兵不畏惧死亡,但不能白白白送死。

只有在无路可走时才能硬碰硬的攻城,幸亏主公及时提醒自己。

看来以后还要和主公的二叔—韩凤校尉多多学习,做事深思熟虑一番才是一个谋士的根本。”

正在这时,李儒缓步走到沮授身边,难得一副柔和的样子,对着沮授说道:“长史,可有破城之策?”

沮授对李儒很是尊敬且崇拜,对着李儒一副求教的样子说道:“韩校尉,祁县此城地势甚高,且城内粮食充足,守城人员甚多,轻易不好拿下啊。”

这个年代,能吃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祁县王氏再嚣张跋扈,鱼肉百姓;

但只要其祁县城内粮食充足,只要百姓能有一口饭吃,不管好坏,便没有那个百姓会造反,那么此城也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一座‘坚城’。

李儒面对此‘坚城’,虽然没有良策。但是李儒前来,可不是打击沮授的,而是给沮授信心的。

于是乎,李儒风轻云淡的对着沮授说道:“长史,我情报营的一部分人马已经混入到祁县城中。

但我们大军到来,城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他们无法传出消息。

长史可退兵回京陵县,让城中的百姓可自由出入,我们的情报营便可传出消息,到时候内外夹击,定可一举拿下祁县。”

沮授本来就已经无计可施了,但听李儒的计划后,便知可行,遂下令,大军撤回京陵县。

城中的王盖在城头上,看见城外的奋武军大军撤退了,心中说不出的欢喜,高兴的对着一旁的浮云说道:“我就知道他们坚持不了多久。”

浮云知道王盖必输,这只不过是个时间先后的问题。

况且浮云心中另有计划,故顺着王盖的话说道:“王兄料敌在先,提前在城内备好了粮食和军队,有备无患,敌军自然知难而退了。”

王盖心道:“这个孙云越来越会说话了,虽然说的都是事实。”

过了三日,王盖见奋武军回到了京陵县,并没有派兵攻打祁县的迹象;

再加上祁县城中本来百姓众多,每日的粮食消耗都是一个巨大的数额,故王盖允许百姓出城,只是在城门口处严加盘查,且许出不许进;

军队呢,仍然处于戒备状态。

第一天,没有一个百姓出城;第二日,才有三三两两的百姓出城;直到第三日,白画才安排一个机灵的‘伙计’前去阳曲县报信。

到了城门口,守城门的士兵对着这个机灵的‘伙计’问道:“干什么的?为什么非要出城?”

这个机灵的‘伙计’将一两黄金塞到盘查的军官手中,说道:“我们是粮商,在县衙中有备案的。东家催的急,少东家让我先回去和东家禀告一下。”

盘查的军官见其在县衙内有备案,再加上一两黄金的面子,一脸严肃的说道:“去吧去吧,不过出去可以,出去后就不能再回来了。”

这个机灵的‘伙计’对着盘查的军官微微一笑,说道:“请大人放心,小人定不给大人添乱。”

一日后,阳曲县的奋武军大营中,沮授,黄忠,刘豹,李儒等人皆在帐内,听着这个机灵的‘伙计’的汇报。

这个机灵的‘伙计’被李儒的情报营验明了身份,确实是情报营之人。

众将听其不仅将祁县王氏的家族关系说的明明白白,并且还有着内部策应的攻城计划—三日之后,一更时分,城内起火为暗号,里应外合,破开东门。

沮授心中默算一下,时间还来得及。下令:“明日夜间,全军启程,兵发祁县。”

并对着李儒说道:“若拿下祁县,情报营可记首功。”

虽然李儒不在乎这点功劳,但沮授的态度,确实让李儒喜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