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回到八零年代打排球 > 188.188 有口福

回到八零年代打排球 188.188 有口福

作者:番茄菜菜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1 04:45:2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突然间想起了《红楼梦》,在图书馆溜达的时候,刚巧不巧的跑到了聚集了《红楼梦》各种评论的地方,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周汝昌的,也不知道有没有刘心武的……

之前一直分不清到底是87版的《红楼梦》与83版的《射雕英雄传》,还是83版的《红楼梦》87版的《射雕英雄传》……不过,都是不可超越的经典,直让人扼腕叹息翁美玲的猝然离世以及陈晓旭的芳华黯逝……

突然间就想看看那被誉为传世经典的《红楼梦》到底是怎样的,之前只是鸡零狗碎的片落,挺遗憾的……如今有了各种条件,再错过怕也是不应当的。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也难怪能孕育出如此钟灵毓秀的女子……记得之前关于黛玉与宝钗的说法是各式各样的,莫衷一词……私底下以为张莉扮演的薛宝钗外表夺人眼球,可是在书上,曹公笔下的黛玉显然是无人能及其锋芒的,若是非要有那么一人,也许就是妙玉吧,绝不是薛宝钗……可是陈晓旭的扮相也是绝美的,犹如《霸王别姬》里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你能分得清到底他是程蝶衣还是虞姬吗?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只觉得微红的眼眸,竟让人有种要落泪的感觉,试想,除了她,还有谁能将黛玉扮演如此地步?

书上第三回是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个“抛”字,一个“别”字,只觉得写尽了生离死别之悲苦炎凉……而水波荡漾下的涟漪,也让人觉得有美不胜收之感,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爱屋及乌……

李之仪的《卜算子》写到: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情几时休,此恨何时已?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那江水碧荡,只让我想起这首传唱千年的诗词……贾雨村船头吟咏: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帘内待时飞……后人无数解释,其中一说是宝玉被押狱中,宝钗下嫁贾雨村(贾雨村表字时飞),我对于《红楼梦》不过是兴趣使然,了解谈不上,解读更是匡论了,只不过看了诸家解释,最后却不过一笑了之……张爱玲说人生三大憾事: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骨,三恨红楼梦未完……最后这一恨,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呐!

黛玉出生江南名门望族,世代封侯,钟鼎之家,却也是书香传世,而林如海更是探花出身,也难怪黛玉诗卷气质非常人能比,饶是贾府三春却也不过是宁荣二府的第四代的子孙,所谓一代看吃,二代看穿,三代看读书大概就是如此了。可是三代出贵族,只不过是贵族的架子而已,正是冷子兴所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罢了。所谓的烈火烹油,鲜花著锦大约就是如此了……可是,出身显然高出一头的黛玉,初入贾府却也是步步小心,唯恐落人笑柄,不由让人叹怜……寄人篱下,大约便是如此了。而两位舅舅,自己的依靠却不曾见到,也不知曹公这是为何如此安排,只觉得没娘的孩子伤不起,直心疼黛玉为何偏偏来到如此浊世,却还赖着世间最腌臜的地方走这一遭……宝黛相见且听下回……

后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记得初中时就听说这么一句话: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红楼梦增删无数,才有今日这等,不免想借用白石老人一句话:原为青藤门下(徐文长)走狗……

这一集是书中的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记得初一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考试,就出了关于《红楼梦》两道题目,第一道就是补充完整————————————-,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第二道则是:请问《红楼梦》中最终坐上宝二奶奶宝座的人是谁?第一道题目确实不会,乱蒙了一句也记不住是什么了,第二道题目想了又想最后填的答案至今想起来还啼笑皆非:贾宝玉他妹妹……

回家后问爷爷,到底是谁?结果爷爷告诉我答案,我犹在狡辩,即使是薛宝钗,但是薛宝钗也是贾宝玉的妹妹……后来才知道宝钗大了一些,而当初我的想法就是林黛玉……可是无论她俩谁,都是必错的,“薛”字与“黛“字,貌似那时都很陌生。直到后来买了第一本《红楼梦》,盗版的,丢失了不少的内容,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积在书上,倒也让我开始了对于这本书最初的追索……

对于宝玉的评价《西江月》二词最为中肯,也最是恰当不过的了。现在早已经忘记了词的具体内容,只记得那么一句:腹内原是草莽……该怎么说呢:一语成谶,还是一针见血?宝黛初会之际,黛玉是一袭白色的披风,披风下摆上绣着什么东西似的,没看真切……宝玉紫金冠,黄金珞,粉面如著一般……当初也没觉得怎样,现在感觉欧阳奋强竟有些婴儿肥的感觉,若是瘦削一些,是否更好点呢?

而这一集中,我感触最深的则是另一点:贾雨村……当年甄士隐的赠金之义,慷慨大方不是一般的人所能做出的,毕竟正如这两天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来解释:别人帮你,是情分;别人不帮你,是本分。贾雨村的才学究竟如何,我不得而知,只是甄老先生却也没想到自己并非伯乐,这贾雨村也非是千里马,怕是害群之马也可以的。其实,对于贾雨村的心理挣扎也许我们将来也都会面临着的,毕竟,一方面是过去的情义,另一方面则是前途、情义……只不过,这情义千斤,究竟还是敌不过那张护官符,何况并非千斤之重呢!

做了门子的葫芦僧,当年的小沙弥我不知道该说他是聪明,还是笨呢?一方面,他可以将利害关系看的清清楚楚,妥善,起码是自已为妥善的处理了这件案子;另一方面,他看惯了世事无常,却还没看出贾雨村既然能将昔日甄士隐给予的恩情忘怀,怎不会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呢?到底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呀!

护官符中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想起了秦观的《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宝黛钗的初次相遇,就此开始了一生的纠缠,怕是谁也想不到……总觉得张莉的扮相很是漂亮,到底还是把宝钗也演绎得无人能出其左右呢!

电视剧中,黛玉初到贾府时一身素色衣裙,也正是合了其性子里的淡泊,当然这可能也与她尚在母孝之中有所关联,王熙凤倒是一如其人一般,一身招摇,唯恐天下不知似的,宝玉的装扮也是公子哥的富贵堂皇,而宝钗则是一身红色,披金戴银一般……风云际会,黛玉的探索,宝玉的痴迷,宝钗的从容,分寸拿捏得真是恰到好处,犹如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说到的: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第二回,完……

附:《西江月》两首: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终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是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困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不可否认,开头的音乐真把我逗乐了,整个《红楼梦》就是一个悲剧的故事,可是偏偏却有这么个看似不相干的姥姥出来,看似溜达了一圈,但是却把整个《红楼梦》写活了,演活了……小说尽管反映的是四大家族的富贵没落,可是却还是太高高在上,而刘姥姥的底层出现,却让太多的人感到了这一丝熟悉感,似曾相似般的。

贾府的门子,却也的确是谄上欺下般的小人物,恭敬地送走的不知是谁,但是对于跪倒在地的刘姥姥却只是不屑一顾,攀龙附凤的演绎,正是这现实的反映,而我们在生活中,不也是遇到了这样的人,这样的事?生活的不易,犹如两重天一般,而社会的层次就是那么鲜明,绝不容你有任何的可怜之处……

这一集正是小说的第六回,刘姥姥讨生活的不易,王熙凤的有意无意留露出的鄙视之意,无不演绎的淋漓尽致。电视中刘姥姥和板儿在吃饭时的狼吞虎咽,与第一集中甄士隐、贾雨村吃螃蟹时的优雅从容,可谓是鲜明的对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