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学霸终结者 > 谁的工作岗位会被消灭?

学霸终结者 谁的工作岗位会被消灭?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1 04:07: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最近反复有书友私聊,问未来被人工智能消灭掉的岗位有哪些。qiuyelou

其实我一直不想回答这方面的问题,因为有可能涉及剧情的剧透。倒不是我敝帚自珍。

而且另一方面,这些信息,稍微懂一点科技前沿的人,关心这方面的人,很多“干货”咨询俯拾皆是。

这些“干货”里面,肯定泥沙俱下。但是我相信只要读者有见识,有判断,有思想,对这些“干货”去伪存真、弃瑕取用,肯定是可以做到的。

下面我说的,是我自己总结的,也不排除可以反驳,但我担保绝对是个人批判过之后的观点。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五年,十年,十五年,哪些工作,会分批被消灭掉?

先说说近期剧情提到过的内容。

1、客服、咨询和技术支持。

我把技术支持粗略分为电话客服和现场技术支持两大类。个人觉得现场支持存续的时间会更久。

比如那些工业自动化公司的PLC程序员,或许在五年后开始出现批量挤出、十年后只有5%~10%的PLC程序员中的最精英,才能继续从事目前的工作。而且这些人很可能不是在西门子、ABB、施耐德这些现在的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巨头那里工作,而是去了ReThink-Robitic之类的次世代工业机器人巨头。

未来,编订流水线工序的作业,很可能不再需要PLC调试员,而是让一点PLC语言都不懂的产线工人直接调试。因为“基于人工智能的输入算法”,很可能在几年后大幅度简化。大部分产线工程师都不再要求程序语言技能(这里不小心剧透了一部分10月份剧情的布局思路了……唉)

相比于现场技术支持,电话客服的技术含量更低,消灭更快。

这一点很好理解。“个人业务请按1、对公业务查询请按2……”这种打电话自动语音提示,其实就是在提高电话客服的自动化程序,我们已经见了十几年了。qiuyelou只不过,现在在这些热线电话最后,还会跟一个“人工服务请按0”。未来,人工服务或许还会有,但是要少很多,或许是少90%以上。

机器人“学习理解”人类语音问题并且自动回答的能力,正在飞速提升。两年前,百度知道上的问题,如果没有真人回答,就没有答案。今天至少百度会给一个“知道机器人自动回答”,而且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知道机器人的智能程度每年有明显提升。

阿狸巴巴,今年已经在钱江省的法院系统内,试运行了“法律咨询自动接听机器人”这个业务。这个切入点我觉得很好,因为法律问题是描述比较精确的,模糊算法的程度比较低。只要能听懂问题并且逻辑归纳出问题的类型,就容易找到回答得法条。而且机器人的长处就是检索和记忆,这点本来就比真人有优势。

与法律咨询热线的机器人化相对的,是目前提倡的“发票电子化”系统。这个系统就不仅在钱江省推开了。

可以轻易看出,未来“查法条、归纳法律问题”的低级律师,“只会开发票查发票、技术水平和出纳差不多”的会计,这些人,都会被消灭掉。

有可能占律师和会计师人数的80%。

只剩下处理疑难杂症诉讼、勾心斗角财务陷阱的高端人才,可以活下来。

2、各种营业厅柜员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从10年前开始,中移动,各大银行,营业厅的柜员、业务员总人数就在以每年7%~10%的速度衰减。网上营业厅未来肯定越来越强,这里会挤出几百万人。

凡是不需要挑挑拣拣、贩售标准化产品和服务的业务,都不会再需要那些“手续型业务员”。而电、水、燃气公司,目前全国范围内还没实现电子化计费、需要人工抄表的角角落落,未来5年肯定也会电子化自动化,那些体制内抄表员早就该退出历史了。

3、快递员、驾驶员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无人车概念已经炒了这么多年了,滴滴优步司机们,珍惜最后几年赚钱机会吧。

快递,有人说马风养活了几百万快递小哥,但是请别得意,成也马风,败也马风。阿狸旗下的“菜鸟物流”公司,已经完成了“小G配送机器人”,从上个月开始,就已经在阿狸总部内测送货了。

目前阿狸要求总部的员工剁手的时候,买来的东西都放在园区总台,然后让小G机器人完成“最后一公里”。收货的时候到小G的脸上刷一下支付宝的码,小G对应的存件抽屉就会打开。

小G的效果,我不多说,展开起码又是一篇文章。目前小G最大的瓶颈不是技术,而是“物流包裹尺寸的标准化”,所以暂时只能在天MAO商城的货上测试。

这一点其实3年前谷歌的“配药机器人”已经在洛杉矶各大医院测试了,道理是差不多的。目前洛杉矶的药房药剂师已经集体失业。

4、一切可外包业务

下面要说的这些,不一定是被机器淘汰的,但是绝对是被互联网业态高度整合的。

也就是说,这些工作还是需要有人去做,但是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份“全职”的工作去做。

比如,在大众创业基础下,钱江省一年注册上百万家新公司、然后退出倒闭几十万家新公司。

在这样的流动性下,过去几年,高度整合的兼账服务、兼社保兼人力资源服务、法律咨询服务,都被各种“创新工场”、“创业孵化器”整合了。未来99%的公司甚至不会有自己的财务、法务、人力资源、行政岗位。

这些东西都被外包给创业平台和孵化器。所以指望做行政和财务、HR的人,要么指望进越来越少的正规大公司,要么就去各种孵化器。

去了孵化器的人,或许从此就会成为“50家公司共同的社保代办HR”,或者“20家公司的代帐会计”(考虑到前述的电子发票推广,在不做假账的前提下,会计的日常兼账开票工作量会大减,所以现在最多兼10家公司账的会计,未来很有可能一个人兼50家小公司的账,每家小公司每个月给这个会计几百块钱劳务费,但是至少80%的会计失业了。)

除了这些事务性工作外包,现在连研发和设计岗位都开始出现更大规模、系统化的外包。

埃隆马斯科搞的X火箭,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他自己的公司只是一个研发的系统整合者,研发外包已经越来越多。

设计师,将来也会和写手、自媒体视频提供者一样,变成一个“一单一收钱”的UP主,没有基本工资,彻底成为自由职业者,干一个活拿一笔钱,自己分出一部分去交社保。

所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好就好在,只要你有思想,又有执行力,又懂得表达,能做设计师,能做研发,能做产品,你能够混得比原先更好。

5年前一个有想法有创意的产品经理,还需要受制于“是否有写代码的为你打工、和你配合”。现在微信有了“小程序”,可能未来光一个产品经理自己,就能先做出个能给天使轮VC先瞅两眼的东西。

但是坏就坏在,没有创造力,只能背书、记结论、抄资料、跟风套路的人。

或者找一份稳定工作混日子的人,

未来会变得无比艰难。

大数据肯定会让人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透明。

阿狸的“钉钉”被喷“反人性”,但是未来的管理监控就是会越来越“反人性”。

一切工作成果可量化,一切工作报酬按照成果量化给钱。

稳定雇佣关系会越来越少。财务法务行政研发设计生产,都有可能从稳定雇佣关系,变成做一笔发一笔钱的平台化临时外包。

暂时说这么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