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婺州刺史 第五十四章 三司会审走过场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十一月二十,午时四刻。

整整一月的赶路。队伍抵达长安城,望着高大城门,咧嘴呵呵两声。李元嘉打开囚车,圣人特别吩咐,不乘囚车进城。这是给了足面子,武康抱拳致谢,抱龟壳衣和万户坛,低头钻出囚车。

四侍卫立前后,李勣亲兵传令,队伍继续行进。虽然尽量低调,还是引来围观,两件紫袍开路,武康人高马大,脸颊刀疤是标志。很快讨论声响,百姓知道是谁,纷纷驻足观看。

没有想象中的谩骂,惋惜占据主流,也没臭鸡蛋和烂菜叶。人群越聚越多,侍卫排成纵队,维持街道秩序。忽然前方传来哭泣,队伍逐渐停止,前排士兵两边分。

两位诰命夫人,锦衣正太和萝莉,拦在队伍前面。武康不禁浅笑,是代国夫人杨氏,韩国夫人武顺,贺兰敏之和敏月,缓缓往这边靠近。杨氏拄着拐杖,满脸老泪纵横,颤巍巍移动。

来到近前。拉着武康胳膊,不停的数落:“孩子你糊涂啊,为什么做傻事,让老身怎么办啊?怎么向你爷娘交代,怎么向你伯父交代?这是造了什么孽,老身愧对亡夫呀...”

顿足捶胸,情绪激动,武康赶紧搀扶。武顺泫然欲泣,敏之两眼通红,敏月泪流满面,恐怕只有他们仨,才是真正伤心。便宜伯母老戏骨,她的哭泣,我承受不起。

惨然失笑,冲杨氏鞠躬:“害伯母伤心,实在不为人子。然事到如今,您也别难过,都是我的命。这衣袍和坛子,还要劳烦伯母,转交给媚娘,康儿感激不尽。”

敏之双手接过,喊了声舅舅,哽咽的说不出话。敏月抹去眼泪,算袋里拿出物件,仰起脸红着眼:“我和兄长去迦叶寺,给舅舅求平安符,保佑舅舅逢凶化吉。”

美好的愿望,武康蹲下身,低头伸脑袋。平安符挂脖上,三角形的符坠,随手塞领口,扯出微笑说:“谢谢你们,我很高兴,也很抱歉。舅舅失信了,不能保护你们,敏之照顾好妹妹。”

敏之重重点头,终于落下泪水,杨氏哭的更凶。李元嘉过来劝,差不多就行了,不要误了时辰。李勣也来安慰,费了老大劲,终于安抚好。杨氏敦敦嘱咐,武康不断点头,跟着队伍前行。

余光扫视人群,直到大理寺门,也没见到那个人。多少有些惆怅,新城不来,可以理解,作为长孙家媳妇,确实不好出现。只是愧对二丫,我可怜的闺女,阿爹对不起你。

六位大理寺丞,负责验明正身,和李勣完成交接。阴森的大理狱,狱丞打开牢房,作出请的手势。看起来很干净,崭新的被褥,全新的马桶,还有张小桌子,豪华贵宾待遇。

狱丞托囚车进来,语气很是恭敬:“皇后派人交代,好好照顾武公,您就安心住吧。需要什么用品,尽管和我说,只要不违规,我都给您办到。这是新囚服,还没人沾身,我服侍您换上。”

武康接过衣服,抱拳道谢道:“不敢劳烦狱丞,我自己换就行。若皇后再派人来,替我转达谢意,别让皇后担心。还要劳烦狱丞,随便找几本书,我来打发时间。”

狱丞连连点头,寒暄片刻,离牢房上门锁。武康坐在床上,抚摸干净被褥,无奈摇头苦笑。所谓的大理寺,负责审理刑狱案件,大唐最高的法律机构,类似最高人民法院。

在此上班的公务员,有大理寺卿一个,是最高领导。大理寺少卿二人,大理寺正两人,大理寺丞六人。主簿和狱丞二人,司直六人,评事八人,录事二人。

大理寺的监狱,也是最人性化的,贵贱和男女异狱。五品以上犯官,每月洗澡一次,生病给药吃,重病去枷锁,家人进来伺候。家人来探监,不允许纸笔、金刃、钱物和杵梃,其余皆可带入。

百无聊赖间,听外面有动静,缓缓睁开眼,噌的跳下床,激动溢于言表。狱丞打开牢门,走进婀娜美少妇,怀里抱着瓷娃娃。黑宝石般眼珠,不断扑闪的眼皮,片刻后伸手求抱抱。

武康手足无措,双手狠插囚服,小心接过娃娃,紧紧抱在怀里。感觉她不害怕,摆出温和笑容,温言软语夸张:“二丫真漂亮,和阿姊不相上下,肯定是个大美人。”

新城嗤之以鼻,坐在床边嘲讽:“是老天爷开眼,女儿随她娘,要是随他爹,肯定嫁不出去。我每天祈祷,脑子和脾气,千万别随她爹。再来个舍己为万民,老娘能哭晕。”

伤疤上撒盐,这娘们儿很坏,武康干笑几声,觉的应该找回场子。坐在新城身边,做鬼脸逗女儿,高高噘起嘴,脑袋晃成拨浪鼓。二丫咯咯乐,肉嘟嘟小手,揪鬓角头发,狠狠往下挣。

疼的龇牙咧嘴,心情愉悦之下,想到反击的话,把嘲讽送回去:“我这次出事儿,同僚肯定联名上书,阐明情况给我求情。长孙诠心思通透,肯定会在书上签名,也就保住了他的命。”

二丫连扯六下,没扯掉头发,嘴角扁要下雨。武康赶紧腾手,扯掉一缕头发,塞到小胖手里,很快听咯咯嬉笑。新城翻白眼,撇着嘴不屑道:“像你这样溺爱,孩子肯定宠坏,估计你家闹闹,比她娘更刁蛮。”

武康尬笑,继续话题:“媚娘最重感情,只要长孙诠联名,她会网开一面。可怜的小漱玉,你投怀送抱,还给我生女儿。一切的努力,比不上三字签名,请问后悔了吗?”

新城冷笑,上下打量,轻声叹气:“我做过的事,从来不后悔,你嘲讽没用。公主在外人看来,是天潢贵胄;在我看来,是政治联姻工具,拉拢重臣工具。高履行是舅舅,东阳姐姐下嫁;长孙诠是舅舅,新城下嫁。既然是工具,谈何贞洁,谈何后悔?”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该嘲讽。闺女抱右手,揽新城肩膀:“别讨论这个,真是对不起,是我小气了。我很快会消失,将来长孙家出事,没法再帮你。那个时候你要振作,天下无论缺谁,太阳都会升起。”

新城转过头,良久苦笑道:“我了解你的为人,你虽然爱民如子,却不会舍身为民。如果所料不差,是阿翁逼你就范,其实早有感觉,他会害你万劫不复。”

武康摇头:“也不是他的错,是我有心结,迈不过那道坎。他和阿娘的债,我已经还清。小晴有媚娘照顾,能生活的很好,将来李贤倒霉,闹闹也会安然。现在最担心的,是你们母女,长孙家很快倒霉,你们该怎么办?”

短暂的沉默,新城微笑道:“这个不用担心,你的武皇后,已经安排好了。那天她找到我,说会在适当的时间,将你的宝贝闺女,许给周王为妃。至于我,更不用担心,九兄会照顾我。”

周王就是李显,太坑爹了吧,我和媚娘无血缘,闹闹嫁李贤,其实无所谓的。可你与李九,是一母同胞,二丫和李显,是亲表兄妹,这不太好吧。本想开口劝,不知如何劝,古代流行亲上加亲。

很纠结与无奈,既然身在大唐,入乡随俗吧。二丫吵着嘘嘘,武康赶紧把尿,还吹起了口哨,惹得新城嗤笑。狱丞在牢外禀报,有人过来探监,新城吩咐:“狱丞进来吧,有些事交代。”

从怀里接过闺女,新城拿出金锭,赏赐并吩咐:“这个人饭量很大,顿顿不离酒肉,你要好好伺候。他有什么要求,劳烦尽量满足,所有花销算我的。”

狱丞连连点头,皇后和公主关照的,他没胆子怠慢。新城看向武康,淡淡说道:“李淳风批言,从来都很准,说你活到七十,就能活到七十。不要胡思乱想,没有过不去坎,改天再来看你。”

武康点头,挥手告别,挠头叹气。李淳风的金字招牌,这次肯定被砸,没人能够救我。听到脚步声,见到探监人,不禁呵呵两声。竟是上官仪,探监的目的,也不言而喻。

互相见过礼,招呼他坐下,上官仪连连摆手。表情很尴尬,迟疑半分钟,怀里拿出信封,红着老脸说:“老朽的发妻,庭芝的发妻,在家哭哭啼啼,还请变之谅解。”

这是来退婚的,武康接过婚书,很是不解的问:“我这次在劫难逃,肯定不会有嫡子,婚书迟早作废。敢问上官先生,为何急于一时,还有其他理由吗?”

上官仪嗫嚅良久,脸红成猴屁股:“事到如今,老夫实话实说,老夫也有苦衷。大半个月前,皇后找到宗正少卿,意图将他的独子,过继给变之。武少卿不同意,皇后雷霆大怒,后来的武少卿,出任龙州刺史。”

武康登时懵逼,久久不能回神,感觉太搞笑了。媚娘给我安排后事,让武元庆的独子,也就是倒霉的武三思,给我做便宜儿子。估计在他看来,武元庆可以再生育,我却永远没机会。

元庆兄不乐意,于是被媚娘安排,贬为龙州刺史(四川省平武县)。媚娘收拾哥几个,竟然是为了我?真的很搞笑!我是死刑犯,上官仪自然不乐意,孙女嫁死囚子嗣。为防止夜长梦多,得知我在大理狱,急不可待来退婚。

感觉情有可原,也不想强人所难。武康摸索腰间,拿出武家婚书,看着上官仪说:“婚书已经带来,本想找机会送回,你却先来一步。这样也好,省的麻烦了,我随你心愿。”

两封婚书放一起,慢慢的撕碎,大手抛洒天空,纸屑漫天飞舞。上官仪老脸通红,下意识低下头,肠子都悔青了。如果对方先退婚,那是皆大欢喜,现在得罪皇后,还会落世人耻笑。

越想脸越红,抱拳躬到底,转身离开牢房。武康微微摇头,世界就是这么现实。看来所有的人,包括媚娘在内,都认为我必死无疑。其实我也这样认为,活命的唯一办法,就是无忌哥和李勣,全部为我求情。

这是不可能的,当初做下骗局,李敬业殴打长孙冲,彻底得罪两家。无忌哥恨我入骨,肯定往死里整;李勣那老狐狸,只要不落井下石,我就烧高香了,求他给我背书,那是痴心妄想。

狱丞送来书籍,收拾满地纸屑,武康躺床上看书,很快进入梦乡。半夜被吵醒,枕头两只老鼠,正做羞羞事。有点欺负人啊,大手抓住它们,丢进马桶里。

又见两只蟑螂,在鞋面上勾搭,瞬间生无可恋。抬头见老鼠,低头见小强,很真实的写照。大脚踩死他们,躺床上继续睡,睡到自然醒。狱丞送来早餐,烧鸡腿和红高粱,果然贵宾待遇。

接下来的日子,吃完就睡,睡醒就吃,像头猪似的。很快五天过去,没等到媚娘,估计在忙吧。新城和武顺,来探望几次,除此再无外人。寺丞也带来消息,十一月二十八,迎来三司会审。

该来的总会来,武康坦然面对。那天大清早,换上新囚服,被狱丞、狱卒带走。到大理寺正堂,衙役东西站,手持水火棍。录事、主簿都到齐,主审正襟危坐,约莫六十岁,国字脸很威严。

武康搜寻记忆,回忆盛世名人录,调出他的资料:大理卿段宝玄,曾任尚书右丞,参与编写《留本司行格》;后拜大理寺卿,参与编写《唐律疏议》。李义府从大理寺,捞出美女淳于氏,就是他举报的。

堂下东边坐的,御史中丞袁公瑜,敬爱的老袁同志。武康对他很尊敬,后人说他是大奸臣,确实冤枉了他。因为忠臣狄仁杰,给他写墓志铭,称其为:生性耿直,忠而获谤。他支持废王立武,就被定为奸臣,确实很搞笑。

堂下西边坐的,邢部尚书唐临,曾任大理寺卿。执法断案,公正严明,做大理寺卿五年,所判决的的犯人,没有一人喊冤。李九爱其才,先任御史大夫,再任刑部尚书。

三司会审,三位大佬,必须恭敬,抱拳行礼。段宝玄吩咐赐座,衙役搬来椅子,武康再次道谢。正襟危坐,庄严肃穆,等待大佬审问,估计走个过场。

会审开始,段宝玄翻动文案,先问明身份,再正式文案:“显庆元年九月三十,灾民围困婺州,嫌犯任婺州刺史。剪刀碎御赐圣袍,分发给灾民,并开城门安顿,此事是否属实?”

这个没法抵赖,好几万个人证,武康坦然点头。三大佬动容,微不可查叹气,段宝玄继续:“变之先任不良帅,再任司法参军,对法律知之甚详。当时是否知道,那是大不敬,会被判杖刑?”

这也没法抵赖,只能再次点头。录事快速记录,段宝玄缄默,袁公瑜问话:“永徽年间,变之两犯癔症,闹出很大动静。一次在婺州,突然寻死觅活;一次在京城,污称太子有病。剪碎圣袍时,心智是否清醒,是否正犯癔症?”

武康喟然苦笑,明白老袁的好意,可惜无济于事。唐朝法律的量刑,不管你是否未成年,不管你有无精神病。承认犯癔症,非但无关大局,还会惹来鄙夷,不如快乐装逼。

想到这里,淡淡说道:“无论是否犯病,都是无足轻重,我犯下大错,癔症也不能挽回。回禀袁中丞当,武康时很清醒,知道在做什么,也知道什么后果。”

公堂再次沉寂,录事员扬起头,片刻后继续记录。三大佬交换意见,唐临开口问:“既然知道后果,却毅然去做,老夫很不解。请问武变之,出于何种原因,有外人逼迫吗?”

这也是废话,有也不能说,说了也没用。两世阿爹的遗憾,为摆脱精神折磨,冲动之下捅破天。无论如何辩驳,结果都是一样,不如继续装逼。留下天大好名声,小晴和闹闹,包括我的二丫,都会受人尊敬,都会享受福泽。

无奈叹气,继续装逼:“我是婺州刺史,是当时最大的官,没人能逼我。流民断粮七日,易子而食,惨绝人寰。襁褓中的婴儿,夜里被偷走,被流民煮吃了,妇人也疯了。”

缓缓起身,抑扬顿挫:“那是人间地狱,就发生眼前,我无法忍受。若置之不理,会成心中梦魇,永远不会磨灭。为婺州百姓,我焚身求雨;为数万灾民,我也能慷慨就义。”

节目效果不错,大佬幡然起敬,武康接续嘚瑟:“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武康微薄之躯,不敢比肩泰山,却要问心无愧。武康区区性命,换回五万百姓,挽救数千家庭,这买卖划得来。”

大堂落针可闻,大佬脸色沉重,呼吸越发急促。大约两分钟,段宝玄离书案,快步走向这边。袁公瑜和唐临对视,起身紧随其后,所以工作人员离席,站他们身后。双手抱拳,一躬到底,默哀三分钟。

段宝玄直起腰,表情严肃认真,话语铿锵有力:“我敬佩变之的为人,也感动你的爱民心,但我会依法判决。无论何种原因,事实就是事实,罪名不容抵赖。国法无情,职责所在,请变之谅解。”

唐临也抱拳:“老夫空活七十,一生断案无数,从没像今天这样自责。我会依法判决,同时在朝堂上,也不会为你求情。国法无情,职责所在,请变之谅解。”

袁公瑜拍他肩膀,唉声叹气道:“除了长孙无忌,韩瑗和来济等,其余皆保持沉默。不是不开口,而是无法开口,大不敬是事实。国法无情,职责所在,请变之谅解。”

武康抱拳还礼,没什么好说的,咧嘴无声苦笑。三人重新归位,互相交换意见,段宝玄亲写判决书。结果不出所料,大不敬罪名成立,依律判处斩刑。因为是十恶不赦,不用等到秋后,判决后即刻执行。

判决书呈上,武康提笔画押,袁公瑜出声阻止:“变之不必着急,按照会审程序,你有两次机会,请求三司复审。若现在画押,判书呈交圣人,等圣人勾决,就会...”

武康心知肚明,就会即刻执行,没什么大不了的。板上钉钉的铁案,就算三百次复审,也只是多活几天。既然选择装逼,那就一装到底,呵呵笑道:“囚车开往刑场的路上,祈求一路红灯,可笑又无意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