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国色 > 第6章

国色 第6章

作者:梦溪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56: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姬辞本就没指望能在刘家吃上一顿丰盛的大餐,他从进来的时候就发现了,刘家的家境远远不如自己家,甚至可以称得上清贫,不过姬辞幼承庭训,教养很好,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来,只在厅堂中与刘楠说话。

说是厅堂,其实也很简陋,只不过空间更大一点,厅中放着两张矮柜,正中一张矮案,下面则是草席子,就算是刘家接待外客和用饭的场所了。

刘楠跟他说了两句就有点不耐烦了,姬辞说话文绉绉的,跟他根本不是一路人,要不是看在他帮忙提了两条鱼回来的份上,自家也不会留下他吃饭的,想到自己忙了大半天才捉的几条鱼就要便宜外人了,刘家大郎不免斜睨了他一眼。

姬辞报以温文的微笑,小小年纪跪坐在案边,俨然有了读书人的模样。

哼。刘楠撇过头去,反正就是看他不顺眼。

刘婉和刘妆也趴在案边,瞅着家里的客人。

姬辞眉清目秀,貌若好女,却并不让人觉得女气,背脊挺直,别有一番青松之姿。

刘婉觉得这位阿兄好看极了,眼睛一错不错地盯着人家,直到姬辞朝她一笑。

“阿兄,吃糖……”三岁的刘妆口齿不清地说道,将含在嘴里的饴糖□,直接递到他鼻子底下,差点跟姬辞来个亲密接触。

“……”姬小郎看着那根近在咫尺,沾满口水,还带着口水味道的饴糖,勉强扯出一个笑容,“你吃罢,我不喜欢吃糖。”

哈!刘楠幸灾乐祸地暗笑。

不一会儿,刘远便下差回来了,只看他脸上表情,就知道今天第一天去上班甚是顺利,因为有了县令的手令,他没有受到什么刁难或冷遇。

人人都知道,刘家二郎不受家里父兄待见,文不成武不就,从军几年归来,连田也没得种,镇日最是游手好闲,谁知道一转眼,人家竟然攀上县令这棵大树,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连顶头上司也以为他跟县令有什么交情,上赶着来跟他套近乎。

刘远也很会做人,没有因此而拿腔作势,一日下来,已经跟北肆亭众人打成一片,把圆滑的性格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心情当然不错。

姬辞看见他,自然又是一番见礼。

刘远言笑晏晏,对儿子的同窗很是亲切,他虽然读书少,但也出外几年,见识远比一般人强,又是能说会道的性子,几句话下来,就毫不费力地让姬辞产生了“刘家阿父和蔼可亲,见识不凡,跟外面传言不同”的印象,彼此相谈甚欢。

没有让刘远他们等太久,约莫小半个时辰,菜肴就陆续端上来了。

正如张氏笑言的那样,刘桢可真是把四条鱼做出四种花样了。

一道是野菇烤鱼。先把鱼去了鱼鳞和内脏烤熟,然后再将野菇切片淋上水撒上盐煎熟,再将野菇汁倒在鱼上面,这样一来,鱼既保留了烧烤后的香脆,入口也不会干巴巴的,反而多了野菇的香味。

如果条件允许,其实还不用这么麻烦,直接把水倒进锅里连野菇一起翻炒就可以了,但很可惜,炒菜最早要到魏晋南北朝才出现,现在烹饪用的最多的就是蒸煮煎烤。当然要是有财力,让人做一个炒菜的锅革新一下也不麻烦,可问题是刘家现在没钱,所以一切只能就地取材,怎么简单怎么来了。

不过这道菜已经让张氏眼睛一亮,要是让她来做,就只会将四条鱼一起放进去煎熟就完事了,哪来那么多麻烦,小门小户,吃饱最是重要,大可不必像贵族那样追求口腹之欲,不过今天姬家小郎来访,张氏自然希望不要被他看轻了,刘桢的表现也确实没让她失望。

当然,刘桢人小力气小,最多只是动动嘴皮子,帮忙洗洗菜,拾拾柴,具体工作还是得由张氏来完成。

第二道菜是鱼饼,张氏照刘桢的说法,将两条鱼的鱼肉都剔出来,揉散,再跟掺了水的粘稠豆粉搅拌在一起,捏成扁扁平平的形状,等煎得两面金黄了,再撒上盐和切碎的葱粒,霎时芳香扑鼻。

那两条鱼的鱼肉都被剔出来,剩下两个鱼头,正好跟去年储存的菘,也就是大白菜一起,做一个白菜鱼头汤。

剩下的那条鱼,张氏和刘桢用了最简单的,直接清蒸,鱼是今天才刚捕上来的,清蒸出来反而鲜甜无比,除了盐和去腥的葱之外什么也不必加了。

虽然同样还是吃豆饭,但有了这四个菜,顿时就不一样了,有了刘桢这个理论派,还得有实践者,张氏掌厨几年,咸淡把握得刚刚好,刘家大小都吃得很欢,连守礼的姬辞也赞不绝口。

刘楠一直低头吃饭夹菜,从头到尾只丢出一句:“明天我再去捉鱼!”

张氏笑道;“说来还得夸阿桢,要不是她心思灵巧,我还真做不出这么多花样。”

刘桢吐吐舌头:“我就光凭一张嘴,这些菜皆是阿母辛劳所做!”

她不觉得自己真的那么厉害,几道简单的菜色就能让古人拜服,刘家纯粹是因为很久不沾荤腥饿得慌,一有肉吃就高兴得不得了,姬辞则是被鱼饼的新巧吸引了注意力,一旦把做法说出来就没什么稀奇的了。

最根本的原因是,现在的生产力普遍低下,美味佳肴虽然不少,但也仅限于贵族,小民之家一般是以温饱为目标,所以姬辞乍然在刘家看见精心烹调不逊于上等人家的菜肴,才会感到惊奇。

姬辞夹着鱼饼问:“这里面除了鱼肉,似乎还有股豆香味?”

张氏道:“是豆粉,用硙磨出来的。”硙就是石磨。

姬辞眨眨眼:“难怪如此芳香可口。”

姬家家境要比刘家好太多了,姬辞在家都是吃粟米饭,所以看到豆饭和豆粉反而觉得很新奇。

等到用完昼食,姬辞自然起身告辞,刘楠则送他出去。

张氏收拾好碗筷,忙不迭拉着刘远问第一天上班的感受。

刘远笑了笑,故作神秘,等到刘楠送完同学回来,才对他道:“阿楠,你去把搁在门外的麻袋拿进来。”

刘楠依言将袋子提进来,一边咋舌:“还挺沉!”

他将袋子搁在案上,刘远则解开袋子上的绳索,口子松开,露出里面黄橙橙的一片。

张氏等人都睁大了眼睛。

“粟米!”张氏当先惊叹了出来。

刘桢几个也都探头去看。

在这个时代,能吃上一顿粟米饭,就是有钱人的标志了。

张氏扭头:“这粟米从何而来?”

刘远:“自然是买的。”

张氏一脸吃惊:“哪来的钱?”

刘远得意一笑,从袖子里又掏出一枚铜钱,丢在案上,叮的一声发出脆响。

“半两钱!”张氏又是一声小小的惊呼。

七国没统一前,各国都有各国的货币,在民间偏僻一点的地方,甚至还有以物易物,或者用贝壳之类来买东西的,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颁布了一系列政令,其中一条就是废弃以前各国的货币,改而用统一的货币,也就是很著名的半两钱。

现在秦始皇还没死,律法普遍严苛,民间还不敢出现偷偷铸币的事情,一枚半两钱的购买力相当可观,三枚半两钱大概可以买一斗米,一枚半两钱也可以买不少东西了。

“这,这是哪来的钱!”张氏简直张口结舌了。

刘远笑道:“自然是俸禄啊!”

张氏:“你才第一天……怎么就有俸钱??”

刘远的目光扫过家中几个儿女,长子刘楠就罢了,几个女儿,从刘桢到刘妆,都是穿着粗制的布襦短衣,要不是洗得还算干净,简直可以跟路边的行乞者媲美了,也难怪父亲那边一直瞧不起自己家,再看张氏,如今已经怀胎五月有余,身形却瘦弱得很,更别说头上只是用布巾扎起来,连点像样的头绳都没有。

“这是我向亭长借的俸钱,反正再过一旬就要发俸粮了,到时候将多余的拿去兑钱,咱们家总算也可以吃几顿好的。”刘远将那枚半两钱往张氏那里一推,“这几顿都做肉吃!”

秦朝效仿商周,官员以粮食为主要的俸禄,每月发粮,有时候也发钱,不过还没有形成定例,像刘远这样的底层小吏就想也不必想了,能按时发粮已经很不错了。

朝廷有制度,做到县令,俸禄是每年六百石左右的粮食,往下就更少了,到了刘远这里,每年大概就七八十石,折合成当时的计量,大概是每个月八百斤左右,也就是五十多斗,所以他们这种小吏被称为“斗食之吏”,跟高级公务员们没法比,何况不同的粮食,重量还有出入,但是跟刘家以前的生活比起来,简直是天上掉下馅饼,稳赚不赔了!

所以刘远马上就跟上司借了钱,准备等发了俸粮,再把多余的粮食拿去兑钱还给人家。

孩子们欢呼一声,连刘桢也忍不住露出高兴的神色,有肉吃,谁不高兴呢?

张氏拿过钱,既高兴又犹疑:“北肆亭的亭父可是萧家老大,听说他为人霸道得很,在他手下当差都叫苦不迭,怎么良人你倒能跟他借钱?不会得罪人吧?”

刘远不以为然地啧了一声:“妇道人家的见识!别看他平日里横行乡里,这人精着呢,他以为我跟县令有什么交情,一时半会也不敢跟我交恶,这种人你要是跟他生分,反而才会得罪他,要是一开始就套上交情,欠他点人情,你来我往,反倒容易交往!”

刘桢在旁边听了,忍不住暗暗竖起大拇指,她老爹这叫见人下菜碟,北肆亭里谁见了萧家老大都要避让三分,她老爹倒好,反而跟人家打得热乎,说不定这反而迎合了萧老大的脾性,觉得觉得刘远不把自己当成外人呢。

张氏似懂非懂,见丈夫这么说,也就不再追问,手里的半两钱已经被她攥得热乎乎潮乎乎的,也舍不得放手。

有了一家之主发话,张氏隔天果然就去买了两斤猪肉,三两脯炙肉,外加两只母鸡,终于把那枚半两钱花得干干净净。

这让刘桢再一次见识到了这年头的物价有多低。

母鸡当然是买回来养着下蛋的,为了长远打算,还要照顾眼前的伙食,张氏拿着那枚半两钱简直是绞尽脑汁了。

猪肉则是用来吃的,不过现在没有冰箱,肉不能久放,所以张氏打算把猪肉晾晒风干,这就可以存放得更久一点。

脯炙肉有点类似后世的叉烧肉,是把肉用饴糖,蜜汁跟豆豉腌制之后烤熟,普通人家不会费力气和那些调料去摆弄,更穷的也吃不起,外面倒有得卖,不过价格贵,所以张氏也就买了三两回来尝尝鲜。

刘楠去乡学里上课了,家里就剩三个小女孩,张氏切了三小块肉给她们解馋,刘婉和刘妆吃了之后,眼睛简直离不开那碟脯炙肉了,张氏被她们看得都有点发憷,赶紧将肉放在更高的地方,免得家中两个男丁还没回来,肉就被偷吃光了。

刘桢尝了一下,也觉得味道很不错,起码不输给后世的蜜汁叉烧肉,而且这个时候一点都没有环境污染,动物们在绿色生态下成长,没激素没农药,肉本身的香味被蜜汁等调料激发出来,入口更加滑嫩鲜甜。

看来吃货民族就是吃货民族,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就算是在两千多年前,只要有钱,就不愁没有好东西吃。

刘桢心想:为了我们未来幸福的吃货生涯,老爹,你要加油赚钱啊!

刘远没有辜负女儿的期望,求盗这份差事简直像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北肆亭不大,彼此都是乡里乡亲,哪来那么多鸡鸣狗盗的事情,于是刘远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人际关系上了,每个月的俸禄也有一半被他拿出来用在同僚和朋友身上,花钱大手大脚,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张氏为此抱怨了不知道多少回。

但这样做的好处不是没有,刘远以前好逸恶劳的名声渐渐消失,现在北肆亭的人都说刘家大郎豪爽任侠,就连出了名难相处的北肆亭长也跟他称兄道弟,交情莫逆。

于是三个月之后的某一天,刘桢得知,自家老爹竟然要升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