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 172 机缘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 172 机缘

作者:令狐BEYOND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05: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随着文学报的销量再创新高,其他还在观望中的书店东家终于忍不住了,纷纷开始重新在自己店里出售文学报。

别看一份文学报才赚两文钱的差价,就算卖上几百份也不过赚个一二两银子而已。但它却能极大的提升店里的人气和客流量,这是所有掌柜都看得到的事实。

之前没有对比才看不出来,许多书店东家发现自从停售文学报后,来店里的客人明显减少了许多。

所谓人流就是钱流,客流量减少了,营业额自然也会相应减少。

原本许多客人来店里买报纸的时候,不用多,只要有五分之一甚至六分之一的客人在买完报后,顺便再买上一本书的话,整个月下来营业额会完全不一样。

这就是在店里出售文学报所带来的引流影响,可以说是立杆见影。

虽然新京报和真知报也能带来不少客流量,但这两家报纸都有复杂的官方背景,每期新货只要一上市,就经常会被后台较硬的大书店给抢光,一般中小规模的书店很难拿到货。

而文学报不一样,最近它推出了一项新服务。那就是只要书店的掌柜亲自去报社下单的话,等新报印好后,就能拿到相应的数量,这点是其他报社暂时做不到的。

当然,这项新推出的服务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下订单的书店只能以批发价购进要订的数量,不能再采取寄卖的形式,而且下订单后还要交纳一定的订金。

换句话说,下订单后要先交一部分订金,等报纸印好后,需要真金白银地批发购买,不能再以寄卖的形式等报纸卖完了再进行分帐。

但即使如此,所有书店还是愿意接受这种方式。

因为不管是新京报还是真知报,凡是卖得好的报纸都是按批发价直接批给零售商的,从一开始就不接受寄卖的形式。

相比之下,采取了将近两年时间寄卖形式的文学报已经很厚道了。

只有一些销量一般的报纸,还存在寄卖的形式。

这也很好理解,销量高的报纸根本就不愁卖,基本上是进多少就能卖多少,很少会出现商品积压,因此这样的报纸当然更倾向于资金回笼快的批发销售形式。

而那些销量一般甚至无人问津的报纸,很多书店东家是不太愿意花钱批发的,以免卖不出去而砸在手里。这些报纸为了生存,只能采取寄卖的形式在店里出售,等卖出以后再定期跟书店分帐。

文学报早就过了要让人们慢慢接受它的过程,如今已经是名符其实销量最高的京城第一报,抢着买它的人大把,因此逐渐取消寄卖的方式也就很正常了。

这天下午,池非在报社写稿的时候,张小娥进来通知他,有一家店铺掌柜想跟他商谈登广告的事。

池非到客厅去招待客人的时候,意外地发现对方还是他认识的一个熟人。

那个中年掌柜一看到他,随即露出了一脸震惊的表情,有些不敢相信地问:“你是阿真?苏真?”

池非很有礼貌地拱手行礼道:“原来是刘掌柜,好久没见,您好。”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城西东升米铺的刘掌柜,他当帐房学徒时的第一任东家。

刘掌柜既惊讶又尴尬地说:“苏、苏当家,你好。”

池非微笑道:“当初如果不是您肯收留我在米铺当学徒,我早就饿死街头了。此恩苏真一直铭记在心,所以您还是直接叫我名字就行了,不必太客气。”

虽然当初刘掌柜曾经因为小人刘长东的举报,质疑池非是小偷,甚至还威胁要把他送官,直到陈帐房的出现,才得以澄清事实。

但事情一码归一码,当初如果不是刘掌柜肯让他留在米铺当帐房学徒的话,当时身为乞丐的他会不会就此饿死街头还是个未知数。

外公教过他,做人要恩怨分明。如果别人有恩于他,那该报的还是要报的。

听到池非的话,刘掌柜既感动又惭愧。

他不由得有些感触地说:“阿真,当初是老夫对不起你,冤枉了你,希望你不要见怪。”

“当年那件事只是一时误会而已,我早就忘记了。刘掌柜您也不要再放在心上。”

“好,当年的事我们就不再提了。因为你是当帐房的,去年在得知文学报的东家叫苏真时,我还以为只是恰巧跟你同名同姓而已。

万万没想到你真是文学报的东家,而且还是鼎鼎有名的池非先生,这实在太让老夫意外了。”

“这一切也只是机缘巧合而已。当初得益于聚雅斋金掌柜的帮助,我才能相继出版多部话本。

之后又创建了文学报,直到现在。其间发生过什么事,刘掌柜您应该也是知道的。”

“不管怎么样,阿真你也算是名成利就,出人头地了。

遍数全京城乃至整个大魏,能在短短几年内做到这一步的也只有你一个人而已。”

“刘掌柜过奖了,这一切都得益于众多读者的捧场而已。不知邓全他们如今近况如何?”

“邓全在去年年中的时候已经离开米铺,跟着他舅舅往江南去了。

他舅舅在江南一带做些小生意,多年未归。去年回京时发现外甥邓全被继母所苛待,一气之下就带着他走了。

邓全原本还想在临走前跟你道别,但因为不知道你住在那里,只好作罢。

张泉水和张大春还是老样子,现在还在米铺做事,不过两人都已经成亲了。

至于刘长东,老夫早就已经把他辞退了。”说到刘长东这个小人,刘掌柜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听说邓全已经跟着舅舅离开了京城,池非觉得有些欣慰。

邓全终于有机会摆脱不断压榨他的继母了,这对于他来说确实是件好事,只是不知他学做帐学得怎么样。

在聊完各人的近况后,两人开始正式洽谈登广告的事。

因为刘掌柜也算是老熟人,池非特意给了他一个比较优惠的价格,这让刘掌柜大喜过望。

在来报社之前,他早就向其他店铺打听过在文学报上登广告的费用。这个价钱确实是相当优惠了。

双方签好交易文书后,刘掌柜一脸高兴地向他告辞。

从窗台上看着刘掌柜离开的背影,池非不禁想起了当初在东升米铺当学徒时的情景。

说起来,当初如果不是他一时冲动开始写《梁祝》,可能现在还在当他的帐房先生。即使不是在东升米铺做工,也会在其他店里做事。

不得不说,他所写的确实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由一个普通的帐房先生,变成了人人知晓的“池非先生”。

有句老话说得对:一饮一琢,莫非前定;兰因絮果,必有来因。

就连他莫明其妙地来到这个陌生的时空,或许也是一种命运使然的机缘。

只是他不知这份机缘最终会将他导向何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