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晋策 > 风卷长安 第一百四十五章 花钱如流水

晋策 风卷长安 第一百四十五章 花钱如流水

作者:三毛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32: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其实这时江晨他们造出来的纸,成本当然比竹简要高些,但是竹简如果自己制作,那费时费力不用说了,跟纸比起来,一本纸册,拿竹简书写,那就是上百斤都不止,用绢写,那相当于几十本纸册的价格,江晨在展厅里还把同一篇文章书写在竹简、绢帛和纸上,让文人们自己对比,给人最直观的感受。

所以,当文人士子们得知了这么好的纸后,直接就疯了,来纸铺的人每天都络绎不绝,当江晨到了纸铺看到这盛况时,知道纸这东西在大晋传播已不可逆。

而且当量越来越大,工艺越来越精湛,纸的价格只会越来越低,那时家家户户都能用纸来写字不是梦想了。

纸好了,那后面需要想办法的就是印刷术了,江晨可不想慢慢先从雕版弄起,一来就上活字,虽然活字肯定不如雕版的漂亮,但胜在简单实用又便宜,而且,现在不像宋时那样盛行雕版,都不知道雕版是什么,没有对比,自然也就不知道活字印出来是丑或漂亮了。

活字江晨从纸抄出来那天起,就让人在弄了,烧活字的陶泥配制和方法已成型,本来也不是什么难的,江晨随便指点了下,工匠们就能弄出来,现在难的是油墨的配制,这个江晨完全不知道如何弄,只大致知道油和墨这两样,配比什么的一点也不清楚,只能是让工匠不断实验,再按现代的实验方法记录好,反正纸有的是,可以让他们不断实验配方。

这两天似乎油墨的配方也差不多要弄出来了。

江晨早打好了主意,到时就印非常便宜的启蒙读物,这些读物不仅是识字的启蒙,还有就是思想的启蒙,再印一些他讲的政治思想课的内容,夹杂在经籍诗集里,然后就是一些数理化的基础,也要印出来,总会有人对这些感兴趣,就算没人喜欢,在延安自己的学员也要学习,这些不求赚钱,只为了启蒙,江晨相信,要改变这乱世,只靠自己一个人去挣扎肯定不行,开启民智,让大家有了抗争的意识,到时才能跟着自己一起拔乱反正。

当然,这些只能是徐徐图之,不说现在的民智极度蒙昧,就说占统治地位的世家门阀们,当看到这样叛经离道的东西出现在世上,稍有些知识的马上就会明白,这些东西会是埋葬他们的锄头长镐,然后弄出这些东西的人,死得会非常难看。

陶活字烧出了几批放着,工艺上已改无可改,字体就用魏碑体,也是非常适合刻字印刷的,活铅字一时半会不想去弄他,现在就等着油墨配方完善,到时各种书籍都印一些出来,还有就是江晨打算输送到草原的佛经这些,也一并印出来,就算小亏一些,或是不赚钱,江晨也打算先从文化这方面变革一下大晋。

江晨望着纸铺的盛况感叹着,文化革晋又进了一步。

令江晨想不到的是,延安周边有些见识的一些乡民,在卖东西给延安时听到里面是教文授字的,就把自家的半大小子领到了延安,对周正说,自己家的小子也想让他们识识字,这事周正拿不了主意,只能是找了江晨把这事说了。

这当然是好事。

只是,江晨要注意的就是世家门阀们

对于此事的态度。

要知道,大晋朝是个阶级极度固化的朝代,识字习文,是世家们的权利,屁民们要想识字那是难上加难,自己招了些奴隶学习,名义上是自己家仆学习,这是常态,很多门阀世家的家丁仆人也一样会教他们识字,但你招平民来识字,那就是离经叛道的事,难说就会引起高层的关注,然后世家门阀们就会因此事找麻烦。

就算江晨把这些奴隶变成了平民,自己也不敢乱宣扬,名义上延安里的那些孩子都是他的奴隶,他就是想到此点,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现在就和这些世家们正面对抗。

这与再后的朝代是完全不一样的。隋唐至宋时,平民可以识字学习,科举考上后也能做官,所以就会有私塾这些产生,私塾不仅在世家门阀里,也有针对平民的私塾,学文识字,就是给了平民一个上升的通道,而不像是魏晋时,平民想做官,机率低得发指。

前面就说过,江晨要做官,都要想办法把他挂成哪个世家分支,当时赵王司马伦是想了办法的,他权力极大,弄成这点小事简单,但能像江晨这样的大晋有几人?如果江晨还要再升,比如江统爱才,想升他,那也是还要想办法操作。

想了想,江晨只能是对周正说道:“跟他们说,如果要让孩子识字,那就要先和我签上二十年的身契,其实只要学出来,三四年后,就可以解约,到时想再继续学的,就不用解约,明里是家仆,暗里他们还是平民,随时可以脱奴籍,如果相信我,如此做了,才能招收他们。”

周正问道:“那学费呢?”

江晨笑道:“他们还拿得出什么钱出来啊?学费就算了,自带粮食当学费,交多少的粮,我们给他们兑换成票券这样,交多少自家小孩吃多少。”

江晨这样做肯定是亏了,毕竟交的只会是粮食,但吃的时候,还会有菜食,这当然不可能让乡民们再交菜吧?而且这半大小子,吃得只会更多,自家交的那点粮哪够吃?但是不交粮,乡民和小孩不会珍惜这学习机会,毕竟免费的东西,到后面就会变成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恩。

江晨这样的设计有些像后世**十年代的学校,农民住校生就是带粮食上交,然后换成同等重量的粮票饭票,凭票吃饭,你吃得多,就要交得多,或者是你交精粮,换成粗粮,比如交大米或面粉一斤,能换成玉米两至三斤,为了吃饱,很多都是交精粮换粗粮。

这自然只是针对的是农民学生,城镇居民的学生,可以按年龄领到粮票,然后凭票换成饭票,对了,还有肉食补贴。

所以,到伟大的社义初级阶段都还有这样的事情,何况是大晋那样的半封建半奴隶的社会?

还是自己太过弱小,如果自己到了齐王司马冏这层级,或者是某个世家门阀,招上几百上千个食客门客,门客的家人依附在下面学习吃饭,是多大点事?

江晨以为这样一来,乡民们不会愿意自家小孩来学习,没想到,乡民们并不是想的那么傻,一算,哟,这江主簿算下来是帮我家养半个小孩,而且还教误字学习,这样的事自然要干,于是二话不说,找了江晨周正,把卖身契一签,再扔了一篮两斗的粮

给延安,小孩子就扔给了延安。

先只是四五个,都沾亲带故的,一点也不担心江晨不兑现承诺自家小孩就要为奴二十年,江晨相信,再过一段时间,附近那些还不成为劳力的小孩,都会扔到延安来,有人给吃给住,还教误字,附带帮着带孩子,这样的好事,谁不想干?

当然当然不会介意这么一点小钱,小孩能吃多少?而这些小孩当他们成才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忠实门徒,改变大晋的根基,他巴不得更多的小孩都送过来。

当然,自己不会去主动宣传,自己现在就是在低调求生存的阶段,苟着发展才是王道,不过相信这样的事会慢慢传出去,然后会再有更多的人送到延安。

于是,延安又更热闹了。

周边的一些乡民们看到这儿如此热闹,自己家的小孩子在延安里学习,为了就近能看到小孩,于是就在延边上的荒地盖了些简易房,农闲之时,就来到延安住着,一是看小孩,二是送粮食来,三是江晨规划了,把这些地方弄成市场,可以来交换一些生活用品。有这么一个小集市,不用跑到长安能就近换到生活用品,延安在之前的基础上,因平民学生的加入,又更热闹了不少。

这是后话。

现在江晨要做的就是盖房子,安置这些来的平民学员。

学员增加,教员自然也就不够用了,宇文曦和陈雪这俩最受欢迎的老师,基本上都在延安住着,不仅要教学,其实有些教务也需要她们来处理,忙得是脚不沾地,连马芊芊这样有些惰性的人,也不时要来给高年级的教授武技,而从吴天刘涛他们离开后,关于军事这块,只能是江晨自己兼着,搞得江晨也忙得连长安都不回,常常住在延安。

招人,只能是这样。

再招人,不仅是援课的,还要把江府之前的家仆弄一些来做教务,把宇文曦和陈雪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专门教学,然后觉得,房子感觉上又不够,于是再盖房,幸好是听说要盖房子给孩子住,家长们都主动来帮忙,有东西的出东西,有力的出力,这帮江晨又省了不少的钱。

只是,这样花钱如流水,江晨头一次感觉到钱不够用了。

江长安已抱怨了很多次,钱一到手,然后就支出去,手里根本存不住钱,“天上人间”加上纸铺酒坊,赚的吓死人,但江长安还是抱怨没钱。

主要是延安就只出不进。

看到自己也会被逼到这一步,江晨脑子里转着,是不是要搞些更来钱的活?比如,走私。

这并不是不可行,走私当然是往鲜卑和匈奴去,那些地方缺铁,这是助敌的事,江晨都还要防着鲜卑匈奴发展,自然不会干这样的事,但是,奢侈品没事啊,比如香水、比如桃花酿,鲜卑匈奴弄去再多的奢侈品,于国力族群没半点用处,反而会消耗他们的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当然,走私过去的,香水和酒,这是必然要带去的,反正对于江晨来说,这也是极高利润的东西,只是长安消费的市场就这么点,洛阳暂时还进不去,不如走私到鲜卑匈奴去,鲜卑匈奴贵族们也需要这些东西来装饰麻醉自己。

chaptere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