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汉并天下 > 第五百八十六章 定胡碑

汉并天下 第五百八十六章 定胡碑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28: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捷报传回长安城,天子刘洵颁布诏令,将咸海以东的广袤疆域一分为二,北部疆域划归北庭都护府管辖,南部疆域划归安西都护府管辖。

而后,天子刘洵诏令西征大军分兵驻守各处,余者尽数班师回朝。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因功被封西平公,五军营统帅征东将军、天水侯公孙寻升迁为镇国大将军,三千营统帅征北将军高擎升迁为抚军大将军,神机营统帅安东将军张臣升迁为镇东将军。余者各级将领尽数升迁,被封爵位者多大数千人!

一时间朝野上下满是军功将领,大汉帝国的尚武之风越演越烈。

紧接着,财政部和户部、少府联合发布公告,鼓励民间商贾向西投资,大力促进对新占疆域的开发,增强与西部邻国的贸易。

没过多久,大汉帝国各地郡国的商贾纷纷向西挺进,无数的钱财洒向西域以西,无数商铺、商社开办起来,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和西域以西的广袤疆域的经济越发的活跃起来。

在一片欣欣向荣之下,天子刘洵还是收到了一丝不和谐的声音。

犹豫西域以西的广袤疆域刚刚打下来,与周边的邻国之间虽然能够和平共处,可是边界线却没有一一核定。

另外,西域以西的很多部落、国家都没有“边界”的概念,只是有一个大概的势力范围的概念。这就导致很多外族百姓、牧民经常越界到大汉帝国这边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已经收到上百件民间冲突的报告,都是大汉边民与外族百姓、牧民互相争夺草场、物资的事情。

为此,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相继向朝廷奏报情况,请求朝廷议定方略。

近来天子刘洵的病情更加严重,甚至一度无法上朝,只能在宣室殿内静养,由内阁诸臣上报政务。

太子刘奭心中不安,几乎每天都在天子刘洵身边侍奉,寸步不离。

这一日,天子刘洵看着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的奏报,向太子刘奭问道:“如今西部边境不宁,太子有何想法?”

太子刘奭思索了一下,说道:“启奏父皇,儿臣以为西域以西刚刚平定,朝廷不宜再起干戈,所以应当让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尽量约束边民,不要与外邦发生冲突,先将西域以西的疆域稳定下来,而后再派出使者巡视各国,与各国划定疆界!”

太子刘奭所言中规中矩,可是却不太符合天子刘洵的心意。

只见天子刘洵问道:“太子以为汉军有多强悍,我大汉有多强大?”

太子刘奭微微一愣,不明白天子刘洵为何突然谈起这个,想了一下便说道:“启奏父皇,儿臣以为我汉军之强悍足以拱卫国家,我大汉足以君临天下!”

天子刘洵笑了笑,说道:“你记住:我汉军之强悍,足以一汉敌五胡!我大汉之强大,足以囊括日月所照、江河所致!”

太子刘奭闻言只觉得热血沸腾,当即拱手受教。

“如此,太子应该知道怎么办了吧?”

太子刘奭思索了一下,说道:“儿臣明白!我大汉边民不容外族骚扰,我大汉疆界不容外族越界!”

“这就对了!”

天子刘洵说道:“让内阁给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下令:加强西部边界的巡视,对于我大汉边民与外族人之间的争论,不论熟对熟非,一律将外族人驱离出去!”

“诺!”

接着,天子刘洵思索了一下,说道:“另外,让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在边境线上修建界碑,以便标明我大汉的疆域。”

“父皇,标明疆域的话,是不是与周边各国商议一下?”

“不需要!”

天子刘洵说道:“我大汉的疆域,不需要外人来指手画脚!”

“诺!”

两个月之后,北庭都护府都护常惠和安西都护府都护郑吉先后接到了内阁的命令,二人随即开始整顿西部边界,联合两大都护府中各邦国的兵力,在西部边界投入了数万兵马进行巡逻,不断驱散越界的外族百姓和牧民。

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了周边各部、各国的不满,可是面对强悍的大汉帝国,这些部落、国家也只是敢怒不敢言,不敢有一丝一毫的举动,反而是尽力约束自己的子民,生怕会惹怒了大汉帝国,对面的数万精锐大军会突然杀将过来。

紧接着,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绵延上千里的西部边境线上,陆续出现了一种半人高的石制界碑。

这种界碑的数量越来越多,几乎是每隔一里或者两、三里就有一座,让周边各部落、国家为之震惊。

要知道制作这样精良的界碑需要的花费不在少数,一座界碑的价值最起码也相当于几只羊的。况且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大汉帝国一下子就竖立几千座一模一样的界碑,这无疑是大汉帝国冠绝天下的强大国力的体现!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周边部落、国家为之胆寒,一想到与大汉帝国相邻,所有外族都心生敬畏,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

一日,一队大汉商队出现在北庭都护府西部边境附近,这支商队大约有七十多人,拥有两百多头骆驼、三十多匹驮马,规模已经不算小了。

为首一人年纪大约在三十多岁的样子,旁边的伙计都称呼其陈队长。

此人名叫陈兴,正是上郡陈家家主陈勋的族弟。

此番陈家家主陈勋眼见丝绸之路上往来商队越发稠密,便也组织起一支商队,准备沿着丝绸之路向西行进,从陆路前往大秦(罗马)。

这次组织的商队便是陈家的第一支西行商队,包括领队陈兴在内,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一路西行很是顺利,毕竟沿途都是大汉帝国的疆域,在不少的要隘之处都驻扎着汉军将士,安全和补给方面都有所保障。

可是当商队走到边境的时候,众人心中便有些许的忐忑,毕竟这次是众人第一次走出大汉帝国的疆界。

忽然,陈兴一眼看到不远处的一座界碑,便笑着对身边的同伴说道:“快!将准备好的白布和印泥准备好,将界碑拓印下来!”

旁边一名随从不明白,问道:“队长这是何意?”

陈兴笑而不语,只是等到几名同伴将拓印好的白布呈上来,便展开对身旁众人说道:“你们看!”

众人定睛看去,只见白布上拓印了界碑上的文字,赫然上书: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犯汉天威者,族灭之!

“这!”

众人心中充满了自豪和震撼,有了这份界碑拓印件随身,谁人敢为难己方的商队?

陈兴待到白布上的字迹风干之后,便小心翼翼的收起来,骑在马上对着商队大手一挥,说道:“走!出发了,向西出发了!”

商队七十多人顿时欢呼了起来,精神抖擞的骑马、骑骆驼赶路,几个月来备货、长途跋涉下来的疲惫顿时一扫而空,众人只觉得自己真的是天朝上国的子民了,那份界碑的拓印件就是大汉帝国的威名,就是所有大汉子民的护身符!

与陈兴商队一众不同的是,周边各部落、国家却被这些界碑吓得够呛,特别是界碑上的内容被翻译过来之后,更是让周边的所有外族胆战心寒。

从此以后,这些部落、国家凡是遇到大汉子民,甚至长得类似于大汉子民的部落,这些外族势力都会小心翼翼的照顾一番,生怕出了什么事情会引来大汉帝国的怒火。

一时间,大汉帝国的商队、百姓在西域以西各地畅通无阻,原本那些欺压汉人、纠缠汉土的部落、国家都偃旗息鼓,即便是最为无知的牧民和游民也知道:汉人不可欺!

而那些向西通商的大汉商队、游历的民间百姓都习惯于拓印一份界碑上的文字。这样的举动也让大汉界碑的内容向西传播开来,让大汉帝国的威名和强悍传播四方。

就在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以西的诸多部落、邦国也因此形成了一个共识,将大汉帝国在西部边境线上的界碑统一成为定胡碑。

“定胡碑?”

当天子刘洵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已经不能正常上朝理事了,无奈之下只好诏令内阁,将朝议限定在小范围内,只由内阁大臣和各部尚书在天子刘洵的寝宫内举行会议。

天子刘洵原本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此时变成了暂时性的制度。

而太子刘奭依然侍奉在左右,这让天子刘洵心中很是宽慰。

“汉宣定胡碑?”

天子刘洵心中默念着,不由得笑出了声。

正在一旁准备汤药的太子刘奭见状心中一松,轻声说道:“父皇今日的精神很好,定是汤药有效了。”

天子刘洵不置可否,喝完汤药之后,看着忙前忙后的太子刘奭,说道:“朝议不能长时间在宣室殿内举行,这不合规矩,长久下来肯定会给朝廷制度带来严重的影响。”

太子刘奭将手中的杂物交给了中常侍耿国,而后站在天子刘洵床边,说道:“父皇所言极是。不过儿臣以为这都是暂时的,等待父皇龙体康健之后,朝议也就可以恢复正常了。”

天子刘洵淡淡一笑,心中明白这是不可能了。

“明日起,太子就不要过来侍奉了。”

“父皇,这……”

天子刘洵挥了挥手,打断了太子刘奭的话,说道:“太子回去之后熟悉一下最近的政务,下月开始朝议就要回到宣室殿内举行,到时候太子就临朝监国吧!”

太子刘奭当场愣住。

顶点地址:

移动端: 感谢您的收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