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春秋之晋国风云 > 第六章 晋文公 第6章 晋文公 第13节 颠沛流离

我们接着讲重耳之行。一行人带着怒气火气怨气离开曹国,历尽艰辛,终于到了宋国。宋国,正是宋襄公当家时代,但不幸的消息传来,宋国刚刚与楚国打了一仗,而宋国大败,宋襄公身受重伤。

正当重耳哀叹老天怎么如此折腾自己时,宋襄公听说晋国公子重耳到来,马上派人出迎,并且给予了重耳极高的接待规格,安排好高档饭店,提供美味佳肴,给予上等衣物,凡求必应,不求也考虑到位。重耳感激不尽啊,他终于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按重耳的意思,大家今后就呆在宋国得了,别走了,太累了,太辛苦了。

但宋国自泓水之战败给楚国后,已然从春秋霸主的自我感觉中跌落下来,从此,这个周王朝伊始享受着诸侯国中最高地位的宋国,便再也不是春秋舞台的主角了。宋国,正式宣告加入春秋舞台跑龙套队伍。

这样的国家,显然于重耳大业无任何帮助。于是,在得到宋襄公礼遇后的重耳,决心再次踏上求援之路。这一次的目标,经大家商议,定为楚国。为什么是楚国?因为此时整个春秋江湖,就楚国一家为大。齐国,随着齐桓公去世,国内大乱,哪里还有机会帮助自己?而宋国,刚动了点称霸江湖的念头,便被楚国一棍子给闷杀了。要对付自己弟弟,必须得有强大的外国支援,而秦国则是与晋国好得不能再好的模样,看来,也只有楚国了。

宋襄公听说重耳等人要走,也知道自己的宋国没有能力帮他,于是,便赠送了大量的财物,另外还送了重耳等人二十乘马车!

看来,宋国人确实是忠厚讲礼啊。重耳等人不禁感慨万分,以后,只要有能力,一定要好好报答宋国。后来,重耳当上了晋国国君,晋国也成为春秋第一强国,宋国便一直是晋国的铁杆小弟,这与宋襄公礼遇重耳是有相当的关系的。

重耳离开宋国已是公元前637年的冬天了,此时的重耳,已是离开晋国19年了!

一行人就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向着楚国行进。北风刺骨,冰天雪地,好不容易到达了郑国的都城荥阳。在宋国享受高规格接待后,重耳认为在郑国也会有同样的礼遇,毕竟郑国也是一个姬姓国。结果郑国的国君郑文公偏偏有自己的想法:不待见!

在郑文公看来,重耳逆父叛国,逃亡在外,不忠不孝,实乃不肖之人,郑国人不肖接纳。再说,他在心底里就看不起重耳,你重耳本可继位,却胆小如鼠不敢回国,结果丧失了机会,一个连机会都把握不住的人,以后有个屁作为。如果郑国礼遇重耳,晋国肯定不高兴,郑国说不定便会被晋国征讨,这实在是一件不值得的事。

于是,郑文公直接让当时又冷又饿又困的重耳一行人吃了一个闭门羹。

郑文公不待见重耳,为后来的郑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我们如果站在郑文公的角度去看该不该接纳重耳,也许要说郑文公所为其实是对的。

因为当时的郑国,已经不再是郑庄公时代的郑国了,那个时候,说起郑国那可是诸侯中的一霸权主义,谁敢惹郑国,谁就倒霉,甚至连周天子派王军来也一样打你。所以后来伟人都说:郑庄公这个人很厉害。

时代的车轮滚了几代,到郑文公时代,郑国已然是春秋一个二流国家了。受中原四战之地的地理位置影响,郑国被夹在大国中间,要生存下去,确实是需要一些政治智慧的。既然自己没有实力当大哥,那便当一个优秀的小弟吧。于是,在齐国强大时,郑国便依附齐国。楚国强大时,便依附楚国。晋国强大时,便依附晋国。郑国,成了春秋史上最有名的墙头草,国家信义?不需要!逞强争霸?没必要!我就是我,墙上小草随风倒,坚强的一棵墙头草!

但要做一棵合格的墙头草,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时势是在变化着的,春秋没有永远的霸主,东南西北风也是在轮换着的。而这个时候,郑国如果不审时度势,一旦倒错了方向,那便可能惨遭灭亡的。

作为身负整个郑国责任的郑文公,自然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心,所以与其得罪现在仍在位的晋国国君晋惠公,不如得罪仅仅是可能会成为未来晋国国君的重耳。至于重耳以后真的当了国君,那以后再说,哪怕是你重耳真当上了国君,那我郑国也得先看你晋国到底有多牛,反正我现在要紧紧的团结在江湖第一强国楚国周围。

这便是春秋时期小国的无奈。郑文公不想礼遇重耳,但他的弟弟、上卿叔詹却提出一定要厚待重耳。这些我们在讲郑国风云时讲过了,当时叔詹见自己的哥哥郑文公不接纳重耳,便对郑文公说:“主公啊,重耳可是受老天眷顾之人呢。我们应该顺应天意,礼待他。”

郑文公不悦:“这种颠沛流离的糟老头子,不忠不孝,哪会有上天眷顾?冻冻死嘛算了,呆在郑国一天,是郑国一天的晦气。”

叔詹说:“上天眷顾有福之人,微臣认为重耳有三福,遇祸去国而能举止得当,长久窘困而无过失。此一福也。晋献公有子九人,大多死于非命,除现国君外,只有重耳一人在世,重耳历经苦难,必有后福,这是第二福。晋国国君不得民心,有志之士都弃他而去,追随重耳身边的俊杰人士众多,重耳贤名远播,这是第三福。有此三福,微臣认为,重耳极具成为晋国国君的实力和机会啊。我们应该礼待重耳,这对我们郑国以后大有好处啊。”

郑文公道:“这只是你个人的判断吧,但事实是,重耳本可继位,却胆小如鼠不敢回国,结果丧失了机会,一个连机会都把握不住的人,有什么值得尊敬的?如果我们礼遇重耳,被晋国国君知道了,发兵讨伐我国,那真是在摊上大事的。”

叔詹仍旧是苦口婆心地劝道:“晋国和郑国历来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啊,我们的先君武公与晋国先君文侯戮力一心,辅佐周王室,功德无量。周平王曾经带着感激之情慰劳他们,还赐予盟约,鼓励他们说郑、晋世世代代都要友好。现在晋国有难,公子重耳极有贤名,此时不帮,那不是摒弃了先王先祖的教导吗?”

这里,叔詹为中华成语库贡献了一个成语:戮力一心。

但郑文公是铁了心不愿接待重耳,他最后的理由居然是这样说的:“依你说,那我们都要礼遇各国的公子哥了,这些年从诸侯国中逃出的公子又不止重耳一人,我们郑国都要一一接待,那还得按礼仪规格,多浪费啊。算了,随他去吧。”

叔詹见郑文公态度坚决,不由长叹一声道:“如果我们不以礼相待,那么臣建议干脆杀了此人!”

郑文公吃惊地看着叔詹,觉得实在不可思议,你这个态度转成了180度,转过头了好不好?你叫我杀了他,他走了那么多国家都没人杀他,倒让我来背这种不义的历史骂名啊?

郑文公不再理会叔詹,吩咐守城士兵:别理那帮叫花子。

寒风凛冽中,重耳就这样被拒于郑国城门外,又冷又饿又困的他,带着无比羞辱的一颗受伤的心,顶风冒雪奔向楚国,在这颗受伤的心里,深深地埋下了对郑国的怨恨:“我一定会回来的,到时,你们将为今天的所为付出血的代价!”

其实,在笔者看来,郑文公并非没有仁义,他不是不知道,既然不礼遇重耳,那也应该杀了重耳,以免将来被重耳报复。但他没有这样做,在他看来,这不是一个大写的人应该可以做的事。同样,他也希望重耳能够理解,因为他也听说了,晋公子重耳是一个贤人。既然是贤人,到时也可以讲道理的嘛。

一切,由命运来决定吧。重耳,休怪我郑国对你无礼了,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啊。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那个贤人晋公子重耳,后来当了上晋国国君,但他可不讲道理,而只是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晋文公后来伐卫、伐曹、伐郑,几乎都有一个出兵的理由:报复想当年没礼遇自己的这些国家。

但现在,可怜的晋国公子重耳还在继续他的流亡之路,而这条路,终于通到了他想象中的江湖第一强国,楚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