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仙业 > 第八十一章 龙虎金衣,大哉乾元

仙业 第八十一章 龙虎金衣,大哉乾元

作者:鹓扶君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8-13 23:43: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光气飘忽,似虚似实,徘徊上下,流转西东。

时而泊泊绵绵,状如溪泉,时而又轰然一分,散作灿芒点点。

在薛敬视线中,见黑白两气在变化过许多后,终一个颤动,然后两气皆消,陈珩身躯上兀得便多出一件朦胧金衣。

此衣形制绚美,好似根根华丽金线织成,上有龙虎饰纹,栩栩如生,两兽好似正随风在摇首摆尾,看着颇有些玄妙意思。

薛敬挑一挑眉,心中难免是生起些好奇来。

能在玉宸派坐稳实权长老位置者,自无一是浊流凡类。

他们也曾是四大下院的佼佼之辈,胥都东洲的少年英才,齐云山下唱过名,岁旦评上留过姓,风光无限,是真真正正的一时之秀!

而薛敬仅以元神之身便在十方殿内据得高位,享有权名,那便更是可见不凡了。

可即便如此,以薛敬眼界看来,这门陌生的金衣道术还是极有可取之处,其中甚至隐可见几分阴阳未立、无色无绪的意境,堪称法韵十足!

需知此法并非神通之属,仅是一门中乘道术,连上乘道术都不是,却已是有内具着这般的形神。

若是再细细完善一番,推敲磨炼。

假以时日,这金衣道术未尝不能够晋入神通之属,成为一桩真正的仙道神通!

其实想到此处,以薛敬的聪明,他心中也是隐隐有了一个猜测。

只是这猜测未免有些离奇了,令他也是暗中否认,不好直接问出。

“薛真人着实法眼如炬。”

陈珩一笑,道:“如真人所想,这金衣道术正是贫道近来拙作,可惜即便有恩师指点,还是未能将此术完善至上乘道术,仅勉强止步于中乘之属,便已然力不足支,见笑了。”

“竟真是如此?”

薛敬心头一震,好在他城府甚深,才未在面上表露出来什么异样,只是躬身称贺。

薛敬既自诩精通百艺,那道录殿中的大多神通、道术自然也都被他牢记胸中。

金衣道术如此气象,若是曾见过,他心中当有印象。

可脑中记忆并无此遭,想上一想,那除了是陈珩机缘所得外。便也唯是他的自创了。

而后者在薛敬看来,着实是有些离奇了。

需知陈珩丹成至今也不过才大半年光景,仅这点功夫,便是创出了一门中乘道术,还蕴含妙理,纵是有大德祖师指点,也的确是一桩非凡之举了。

“一品金丹同三品金丹间……两者差距,竟是如此之悬殊吗?”薛敬心下深思。

遥想自家当年在金丹境界的创法,虽也同样是一门中乘道术,但却足耗了数年辛苦,个中艰难不足为他人道。

且论起个中玄妙来,也是差了眼前的金衣不止一筹,好似草庐之比华居……

薛敬微微摇头,很快将心绪收拾起,问道:

“敢问真人,不知这道术何名?”

陈珩略作沉吟:“龙虎金衣。”

“金丹创法,这路数,看来真人是在为成就元神法相而做打算了啊……贫道谨为真人贺!”

薛敬闻言先是恭维一句,而后见得金衣气象,他犹豫一番,终还是有几分好奇,小心问道:

“还请真人恕我冒昧,多嘴一句,不知真人将来是欲证就何等法相?”

“薛真人何必如此客气,此事大可直言无妨。”陈珩一笑:“我所治经典乃是三经中的《玄中太无自然开元经箓》。”

“玄中经箓,三经之首……”

薛敬将这名字念了两遍,见陈珩微微颔首,他神情骤然一变,忙上前两步,终不由失声叫道:

“莫非是大哉乾元?!”

“正是。”

此话出口之后,场间一时寂然,再无半丝声息,简直是落针可闻。

直至半晌过后,云下欢呼声骤然响起,似是城中那头鸦鬼已然授首,一片热闹。

薛敬这才好似如梦初醒,满脸复杂之色。

旋即他也不顾身份,当即一头拜倒阶下,激动道:

“玄中经箓,其位最崇!不料真人竟有这等大志,薛某着实佩服!期间若有薛某可效劳之处,还请真人随意吩咐,愿效死力,以供驱策!”

陈珩见薛敬难得如此失态,也是略一怔,知晓自己显然是小看了“大哉乾元”的名号,忙上前将其扶起。

“如今我初成金丹,离元神还尚早,于金丹创出龙虎金衣,也不过未雨绸缪罢。”

看薛敬欲言又止模样,陈珩笑着又补了一句:

“不过玄中经箓高不可际,‘大哉乾元’深不可测,若有疑难之处,恐怕还要叨扰薛真人了。”

“但一召唤,愿效死力!”薛敬握掌成拳,高声应道。

……

……

正统仙道修行中,金丹三重之后,便是元神境界。

此境一旦成就,便可以节节纳真,顺势凝结出法相来。

而上应天,下应地,中应人,所谓元神法相便是修道人自身道果之外化,具有无边自然之伟力,可以抛诸凶患,弃灭死气。

同金丹中人相比,元神已是跳至了另一片天地!

而同金丹的九品之别一般,元神法相自然也是存在高下之序,被前古诸圣分作了下、中、上、至四等。

下等法相性光蒙昧,白雪黄芽相歧,水火不能相济,是四等法相中的最劣。

中等法相乾坤交泰,金容瑞相,如内河之水,虽可滋润百灵,但终究为堤岸所缚,不得自由。

上等法相则一气潜通,似天日之当空,照耀大地,无处不烛,不过终有昼夜轮转,光去之后便是暗生,美则美矣,到底不得圆满。

唯有至等法相,起自无先,生乎妙一,分为三元,如仙中真圣人,时时清静,不被一切旧染境界朦昧本源。

本生于无,灵光可化万象,又何惧尘染消磨?

此等法相才是四等元神法相之最,是修道人日后的成仙之籍,飞升之基!

而玉宸作为前古道廷时代传承至今的大派,二十五正法盛名远播,众天宇宙都有闻。其中作为修行典籍的三经五典,更是名副其实的高上玄经,直抵无上仙道。

玉宸三经共是:

《玄中太无自然开元经箓》、《九灵洞极都照玄经》、《高虚秘要》。

五典则为:

《坤舆宝箓》、《混俗元旨》、《四十九真形图》、《潜虚书》、《六淳真经》。

三经五典皆为成仙典籍,都记载了该如何炼就出至等元神法相来。

但玄中经箓既为三经之首,自然也是别具奇异,神妙无方,令其与诸余仙经不同!

如三经当中的《九灵洞极都照玄经》。

此经一共记载了九门元神法相的成就法,分是“社稷众雷”、“光浮天汉”两类至等法相,以及七门不同的上等法相。

《高虚秘要》更是载有“龙斗海天”、“后圣垂晖”、“青阳数奇”三类至等法相,以及十二门上等法相,和二十门中等法相。

堂堂三十五门。

数目之多,在三经五典中也是个异数。

而最后的,也是作为三经之首的《玄中太无自然开元经箓》。

此经却仅载有了两门元神法相,同《高虚秘要》相比,一多一少,着实是两个极端。

至于那两门元神法相,则是至等法相“大哉乾元”以及下等法相“玄尸舒光”。

所谓修道艰难,凶险万分,风光无量或是那粉身碎骨,只是在一步之间。

而如三经中的《九灵洞极都照玄经》或《高虚秘要》。

两者所载的元神法相都是法门有序,紧密相衔,如人体血脉之连接,极其严整,自下可窥上,自上亦可视下。

破境时候纵然一个不慎,错失了炼就至等法相的机缘,那也可退求其次,从容去选取上等或是中等法相。

因行气、导引、运炼、存养等步骤都是同个路数,于理不悖,那在退求其次时自然是似水乳交融般,绝无什么阻滞。

可《玄中太无自然开元经箓》便不同了。

此经在法相上仅仅记载了一门至等和一门下等。

那便意味着修道人若参习此经,不是飞上九霄,自此恣意逍遥,便是堕入尘埃,前程半毁!

而此经本就是以晦涩玄奥著称,且在成就元神法相时,又有这样一番凶险,那也无怪选取此经的玉宸弟子寥寥无几。

千载之内,也不出十指之数……

此时陈珩见薛敬满面红光,振奋之色溢于言表,他心下感慨,也是不禁摇头。

其实《玄中太无自然开元经箓》虽有种种险关,但此经既能位居三经之首,自也是有其道理。

只单说元神法相。

此经所载的至等法相“大哉乾元”便号曰先乎象帝,独化卓然!

即便在一众至等法相中,这法相也是当之无愧的一等一,可谓名盖诸世,气压寰宇!

若说丹成一品者,纯阳道果大抵已是掌中之物,才情彻世,无论在哪家宗派,都要被视作阆苑仙葩,小心教养。

那能够修成至等法相,且还是“大哉乾元”这等法相的修道人,更是天资之妙,近乎超今迈古了!

薛敬虽说投入陈珩门下,但也是今番才知晓陈珩所治经典,而他之所以这般振奋,以至庭前失态,归根结底,倒也都是因为祖师通烜。

虽说“大哉乾元”法相证就不易,稍有不慎,便前途半毁,可若修成,却也是要享有无穷好处!

通烜自是大德祖师之流,陈珩又是他亲传首徒。

在薛敬看来,连祖师这等人物都默许了陈珩所为,并未阻止。

那陈珩修成“大哉乾元”的几率,当是占上了大头!

而一位丹成一品,又是有望修成“大哉乾元”法相的玉宸真传……

此时薛敬已是不敢再想。

他只将心绪收拢,忙将自己对于元神法相的见解细梳一番,顿上一顿,道声大胆后,便同陈珩探讨起那龙虎金衣道术究竟存有何等缺漏,又当如何补足。

这一番坐而论道倏尔便是两个时辰过去,叫陈珩也是颇有些获益,脑中又添出了几个想法来。

“多谢薛真人点拨,着实费心。”陈珩打了个稽首谢道。

“怎敢,怎敢。”薛敬忙不迭摆手:“真人得祖师悉心教导,我这点微末见解在祖师面前,又算得了什么,还望不要嫌我眼界短浅才是!”

其实陈珩之所以创出龙虎金衣这门道术,为此屡屡向通烜请教,在一真法界内百般推演,今番还同薛敬坐而论道。

归根结底,也是同“大哉乾元”法相脱不开干系。

道书有云: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对仙道下境修士而言,三经五典这等典籍,便是等若白日青天,他们虽可参悟修行,但碍于眼界,也终是如井蛙窥天,无论如何努力,所见的也仅半云片雾,不得全貌。

纵有师长不吝点拨,可旁人心得,终究并非自己所悟,也难以圆通。

为此缘故,种种演法求术,自然应运而生。

龙虎金衣这门道术乃是陈珩观摩“大哉乾元”法相,草创而出,在演法过程中,非仅是得一道术,更是对于“大哉乾元”的琢磨推敲,印刻玄机,化为己用。

而在擎日岛时候威灵也有提点,告诫陈珩将来若想跻身剑道十境,需得自创剑法,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数来。

威灵这番提点与金丹创法,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归根究柢,都是叫修道人不囿于心界,大胆明悟真玄,方可见道。

“据师尊所言,我创出的这门龙虎金衣还是差了火候,待得哪日金衣中有阴阳相感,而生万物的几缕意蕴,我才方有在金丹三重境后,去尝试‘大哉乾元’的资格。”

陈珩眸光一动,心道:

“而至于太乙神雷,我于紫清神雷上的修行还算顺利,两者到底同出一源……”

值此时候。

金车外忽有一团湛湛清光闪过,好似碧水滚滚。

待得光消过后,唯是脸上含笑的杨克贞手拿麈尾,在童子引领下飘飘然入得殿中。

杨克贞对陈珩当先一礼,道:

“有劳真人久候,罪过罪过,那乌陵鬼王已然伏诛,只是此鬼身上携了一坛僵胎泥,已在暗中污了整整半界的灵机,清理界空秽气,倒是稍费了些功夫。”

说到此处,杨克贞若有所思补了句:

“我观这小鬼之所以能挣脱封镇,后来又功行大进,想必也是与僵胎泥脱不了干系,它倒是有些运道在身。”

“僵胎泥?这等秽物在界空之中可不多见。”一旁薛敬闻言略来了些兴致。

“还要多谢杨真人除去此鬼,还一界清平。”陈珩收起心思,打了个稽首,笑道。

在杨克贞连连推辞声中,几人也是迈步出了金车,来到云中,向下空望去。

此刻四方杀声早已是停下,云下城池内尽是恶鬼尸骸,堆叠如山。

在最上的,便是被韦源中生生锤杀的那头四臂鸦鬼,骨肉成泥,几乎不见完体。

云上则是征讨归来的沈澄等众,诸部道兵绵延无际,横跨天穹,团团簇拥着居中的金车,如铁桶一般,风雨不透!

见得陈珩出面,诸部道兵都是俯首见礼,动作齐整,惊得四权仙城里的应岳等众心下发颤,双膝战战,莫敢仰视。

不过等得杨克贞将乌陵鬼王头颅拿出示众时候,这份敬畏便瞬被狂喜所冲散。

城中无论人鬼皆手舞足蹈,欢喜非常,好似终去了心口大石,轻松异常。

一时间可闻欢声四起,直将城上黯云都冲得一散。

杨克贞看着下方热闹景象,不禁抚须感慨:

“小小鬼物罢,竟也敢将一界都扰得不宁,使万灵如处灶火之中,界空之民,也是苦楚,若有一方元神宗门扎根于斯,哪容得妖鬼猖獗!”

薛敬摇头应道:

“阳世众天中,界空之数便好比春日飘絮,数不胜数,且此界土地、灵机甚有限,在界空中亦属下等,哪个元神真人肯在此安身?便是旁门元神,也不会做此想。”

陈珩沉吟片刻,抬手一指。

其身后金车微晃,光影斑斓,一朵璀璨焰花悄然落下尘头,化做树种扎根地底,无声无息。

“元神势力自不肯来此栖身,不过经此一役后,云韶界至少也可得一段安宁。”

陈珩收起目光:“而既是难得心血来潮,那也算是有缘了。”

薛敬和杨克贞见得这幕,对视一眼,彼此心下不由微讶。

大演日仪金车已位列仙道法器之极,能压它一头的,也唯有各宗大真君手上的道器,而方才那朵金焰乃是金车的一点本源性灵,同金车出自一体,这也意味着陈珩是在此界插下一个眼线,云韶界若再有异变生起,金车便有感应。

薛敬点了一点头,道:

“真人,既此间诸事已了,那我等之后是?”

这话一出口,不单近旁的沈澄和杨克贞那几个弟子神情动容,便连杨克贞亦扭头看了过来,目芒炯炯。

云韶界到底只是一块跳板,肆行祸乱的乌陵鬼王也不过癣疥之疾罢,无足轻重。

他们和陈珩之所以遥遥来此,终是为了削平乱贼,好唱凯回宗。

羲平地真传崔钜和他身后的真武山,才是此行真正的大头!

此刻迎着众人目光,陈珩眼中锋芒一闪,缓声道:

“先前灵应观主既有传讯,言说崔钜手下之人已是连克十四城,班肃在真武山扶植之下,都近乎要建号称尊了……这等形势,哪容再缓!”

他拔剑指北,朗声一笑,语声慷慨激烈:

“那就整肃兵马,直指葛陆!便以班肃之首级,做你我的累功之阶!”

剑光飒然一涨,刹时间,森森光华轰然斩开乌云,寒月光辉一盛,骤然洒出来万点清辉。

“万胜!万胜!”

周遭众人为这股气势所感染,齐声大呼起来。

光华烨烨,诸色共舞,好似云中有数万焰流在飞窜游走,将这片虚空都是照得亮如白昼!

……

……

与此同时。

羲平地,葛陆。

法梁城中的一座宫观内,面带倦色的蔡璋踏入门槛,正待吩咐亲侍们备上些酒水来饮用,耳畔便忽听得大钟敲响,声声震耳,好比虎啸龙吟。

继而城中便有一阵喝骂声响起,一道道遁光飞入云中,疾如劲矢。

“老爷……”

那将美酒奉上的亲侍看了蔡璋一眼,犹豫道:“还饮吗?”

“又打过来了,哪有功夫再消遣?尔等也速速收拾一二,随我前去御敌。”

蔡璋无奈摆手,但话虽如此,他却只仰头看天,也并不急忙动身,半晌过后才捶胸哀怨道:

“我这条命,怎会如此凄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