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踏渊录 > 第52章 山雨欲来

踏渊录 第52章 山雨欲来

作者:羊村小二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8-13 23:41: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莹烛之火,乃敢触怒日月!

当今大周,圣上年事已高,储君未立。

二皇子陈元佶虽已被封王,可世事无常。

谁又能确定他这辈子就注定只当个小小的王爷,说不得有朝一日便继承大统,登上大宝之位坐北朝南,一跃成为那尊尚无比的九五至尊。

这位大周龙子,身份尊崇,血脉高贵。

他与生俱来便自带一股强大气场,非常人可以比拟,哪怕有人去刻意效仿,到头来也不过是造作姿态,效颦学步,令人贻笑大方。

此时陈元佶稳坐首席,似在沉思,他静静地盯着身前老人,左手食指轻轻敲点着桌面,桌上还有一封书信,封存完好。

柴明城身为王府豢养的护院家将。

虽说有着一身不俗的武艺,颇受陈元佶的赏识。

但他终究不过是个奴才,主子发话,虽说没有提前知会你,但你身为奴才岂能心生怨言,在这大周,对他来说,那陈元佶的话既是天,也是命,你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

哪怕那镇妖司是龙潭虎穴,刀山火海,你就是扒光了衣服赤着脚,也得趟过去。

老管家噤若寒蝉,虽是站立却躬身垂首,连头上帽冠都不敢越过年轻人的视线,一是不敢逾矩,再就是那陈元佶身上气势太过强势,锋芒毕露,盛气凌人。

在这道气场的压迫下,老管家战战兢兢,终于即将承受不住。

陈元佶这才缓缓开口:“一会你将这封书信拿给他,他看过之后自然便会明白,然后等明日一早你出趟远门,随他回琅山郡一趟。”

老管家闻言内心终于松了一口气,陈元佶不过多解释,他自然也就不敢多问,只能规规矩矩的点头称是,随后又开口说道:“王爷,还有一件事需要告知您一声。”

陈元佶面无表情,示意其但说无妨。

老管家见状,小心翼翼的说道:“前些时日带走杜书桓的那个少年衙役,今日又去赌坊了,而且还和雷老虎的手下大打出手,看样子是盯上了雷老虎他们了。”

“一个小小的巡街衙役能翻起什么浪头,还是说那个南湖书院的少年又帮着他强出头了?”陈元佶知道老管家绝不会浪费自己时间,回禀一些鸡零狗碎的小事,不等对方说完便开口问了一句。

“那小衙役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今日那个少年书生也并未在场,只不过……”老管家面露难色,不知还该不该往下说。

“有什么问题?”陈元佶明显已经有些不耐烦,不由得开口问道。

老管家见状,赶忙回禀:“只不过,今日帮那小衙役解围的另有其人,乃是镇妖司的一位指挥使。”

听到镇妖司三个字,一向云淡风轻的陈元佶终于有所动容,他疑惑的看向老管家,并未着急开口。

老管家非常了解陈元佶的脾气秉性,赶忙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讲述一遍。

陈元佶听完眉头紧皱,他似乎很了解镇妖司,喃喃自语,“原来是她。”

老管家微微抬头,偷眼观瞧陈元佶的脸色,小心翼翼的追问一句,“王爷您认识那位指挥使?”

陈元佶沉吟片刻,随即说道:“镇妖司四大指挥使中只有一位是女子,就是知家那位练武奇才,这个女人可以说算得上是天生的武道苗子,倒配得上我大周第一奇女子的称号。”

大周尚武,世人皆知。

并且大周不禁女子习武。

虽说大周的百姓几乎人人都会几手拳脚,可女子体质原本柔弱,先天受体质影响,能真真正正学有所成并登堂入室,最终成为武道大家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再加上世人偏见,自古以来就流传有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类颇带歧视色彩的言论,所以莫说女子习武,就是读书识字也并不自由,正常人家的女子大多待字闺中,学些针织女红便可,富裕点的小门小户也许会为了通过联姻攀上世家大族,也会请先生教一些琴棋书画,不过也只是稍微涉猎,浅尝辄止罢了。

当然,那些豪阀世家,贵族大户就不同了,他们要么是因为世面眼界,要么是为了门当户对,不得不自小就培养门内女子读书识字以及学些粗浅拳脚,不然的话等女子长大出阁,岂不叫亲家笑话。

所以说,当今天下,女子想做出点成就之事,若无大毅力,大眼界,就是那世俗歧视与偏见,就能活活压死你。

毕竟,风言风语有泥泞,人世间舆论的力量,有时甚至能盖过天理。

陈元佶口中的这位女子,算不算的上大周第一奇女子,无人知晓。当今之世,放眼整个天下,能称得上并担得起“奇女子”这三字的,还真有其人。

此人便是南湖书院山主谢灵运门下,嫡传三弟子。

此女文韬不输大儒,武略不让须眉,可谓是才高八斗,举世无双。

只可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又或许是当时的她太过耀眼,与这破烂不堪的世间格格不入,都说自古红颜多薄命,此话果然一点不假。

这女子本该是悬于苍穹之上的一颗耀眼繁星,日夜受尽人间追捧,崇拜,可惜天妒英才,她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从此之后,这人世间就只剩下她的传闻……

所以,现在的南湖七子,实际上也仅仅只剩五位,其中一位虽是人间君主,可说起来也不过是个凡夫俗子罢了,若无长生之法,也许不久之后南湖七子又将失去一人。

首席之上。

三皇子眉头紧锁。

他忽然察觉,半月之前这少年衙役也曾是如此幸运,这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起那个少年衙役。

毕竟一位是南湖书院,辈分齐高,举足轻重的少年书生,一位是威震大周,权柄如山的镇妖司指挥使,他们要么无心,要么有意,虽说最终没有干扰到自己的计划,可这些巧合未免太过蹊跷,太过可疑。

那个少年衙役,运气未免太过好了一点。

陈元佶皱眉沉思,看似在自言自语,实则在向老人发问:“查清那个少年衙役的身份没有?”

老管家闻声立刻回禀:“回王爷,半月之前就已查清。”

陈元佶轻轻挑眉,语气平淡,“说说看,详细点。”

老管家侍奉陈元佶这些年,哪能摸不清对方的脾气,自然是早有准备,将那少年衙役的身份背景,一字不落的全记在了心里,事无巨细,甚至就连对方几时吃饭,几时上茅房都调查的一清二楚,赶紧回道:“那少年衙役名叫宁念,长安人士,自小双亲下世成了孤儿。”

“此人祖上并无发迹,其祖父宁大武青年入伍,隆德三年被安排在山字营中,由于是京畿卫军,当年西戎之乱圣上御驾亲征,在平息西戎之乱的过程中,此人胆大心细勇猛过人颇得圣上赏识,曾在那次平乱当中做到御前侍卫一职。”

“西戎之乱平息以后,宁大武回到长安城用军功以及半生积蓄,在京兆府买了个巡街衙役的闲差,在其后,其子宁元山继承了宁大武的职位,出人意料的是那宁元山竟做到四大巡捕的职位。”

“只不过,这宁元山在天寿三年突然离开了长安城,不知所踪,具体去向没人知晓。再回来时已是一年以后,而且身受重伤完全变成一个废人,不能自理。那少年衙役的母亲宁阮氏,为给宁元山瞧伤治病变卖了全部家当,没两年积劳成疾和那宁元山一前一后双双离世。”

“至于这少年衙役,自小在榕花巷长大,并无异常。”

话落,老管家将头低了下去。

“完了?”陈元佶一怔,疑惑的看向老人。

老管家浑身一颤,战战兢兢的回了一句是。

陈元佶脸色一冷。

“并无异常?”他听到这四个字之后,很不满意,甚至非常不满意。

“既然并无异常,那为何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扰乱本王计划,还能活到现在?”

“你别告诉我那书生是他爹,那指挥使是他娘,这里面肯定还有蹊跷,你是做什么吃的!”陈元佶的声音不由得提高了几分,不知不觉中,那少年衙役已经引起了陈元佶的注意。

老管家心惊胆战,有苦难言,只因那少年衙役的身世的确是太干净了,干净的有点一尘不染。

陈元佶有个习惯,他每逢遇到棘手的事情时,总爱单指敲击桌面,他听着那老管家的汇禀,思绪飞转。

一个小小的巡街差役,怎么就高攀上了南湖书院的大人物,还有那镇妖司的指挥使,她为何要帮助一个身世凄苦,无依无靠的少年,别人不知,难道她知许,堂堂镇妖司的指挥使也不知道黑虎帮是他陈元佶的产业吗?

不对劲,这里面绝对有着不为人知的猫腻。

陈元佶绞尽脑汁,始终不得其所。

最后,他双目之中露出一丝寒芒,“让柴明城晚回一日,明日让他随本王出去走走。”

……

夜色已深。

屋外寒风呜咽。

宰相府书房当中。

杜景瑞看着那满案的公文,神情疲惫。

相府总管一直陪在杜景瑞的左右,见状上前贴心说道:“老爷,夜色已深,还请早点歇息。”

杜景瑞缓缓抬头,长长叹息。

眼下圣旨已拟,皇榜明日便会贴出,不出仨月,关于更改祖制,镇妖司要在各郡县司府衙门以及坊间招人的消息,便会传遍大周的每一个角落。

令杜景瑞没想到的是,一向清冷惯了的宰相府,这两日门槛都差点被人踏破,更有甚者直接带来银钱,替自家子弟提前报上了名。

众人为何如此热心的让自家子弟进入镇妖司,难道他们就不懂得其中风险吗?

这些人自然是懂的,可他们还同样懂的另外一个道理,那便是富贵险中求!

镇妖司虽然危险,但也分个内、外。

毕竟镇妖司存世久远,几与大周同岁,一些消息灵通又或有权有势的人家早已打听明白,将镇妖司内的制度了解的一清二楚。

他们知道,刚进镇妖司的人员都会在京城待上一到两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里,会有人专门对那些新人进行武力评测以及培养。

同时这些新人还要在这段时间内及时熟悉司内制度,以及了解一些常人根本触碰不到的东西,比如魑魅魍魉,邪修鬼怪,几乎都会接触一个遍,再就是他们逐渐替代掉以前的老人,留在司内,镇守一到两年的时间。

所以,这些新人相对来说暂时会很安全。

可丑媳妇终是要见公婆,这些人早晚也会被分派到大周的每一个角落,那他们的家族长辈又再图些什么?

归根结底,还不是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名号以及虚无缥缈的噱头。

毕竟往年镇妖司招收人选皆是在羽卫军中挑选,也就是那支皇城禁军,俗称黑甲军。

那黑甲军可并非说平常人想进就能进,这支军队当中的黑甲锐士大多出身不凡,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豪门贵胄,世家大族。所以说,这些人拼了命也要将自家子弟送入镇妖司当中,其实不过是看中了这一点。

陈景瑞抬手轻揉前关二穴,今日自回到家中他还从未歇息片刻,虽说案上公文已经有专人进行过筛选剔除,可他还是低估了那些大门大户的贪欲之心。

今天只是第三日,那本说不上厚的名册已经快被填满,傍晚的时候,京兆府尹于廷安又突然来到相府,并在那名册之上再添两人。

老人轻轻拿起那本名册,突然察觉此事有点过于顺利,又或者说这件事就好像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一般。他略微思索,大概也猜到了是谁在背后搅动风雨。

不过老人却并未担心,这大周境内,平常郡县的司府衙门,谁又能一口气掏出这么多银钱去买一条断头路,最终还不是得依靠京城里这些富贵人家。

老人一边思索,一边轻揉着前关二穴,最终叹息一声起身缓缓离去。

老管家则留下来将杂乱的书案归置整齐,他虽是下人,可自小便跟在杜景瑞身边,并且他与宰相大人一样,原本都不是大周人世,这世间也许会有人背叛杜景瑞,但那个人绝对不会是他。

片刻后,老管家将书案归置的整整齐齐。

他心思繁重,没有立即离去,脑海中不由想起前段时间杜书桓的凄惨模样,以及傍晚时分杜书桓几乎是咬牙切齿,对自己一番细心叮嘱。

他颤颤巍巍的拿起那本名册,缓缓打开,随后提笔仿照老人的笔迹,在名册的最后位置提上了“宁念”二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