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踏渊录 > 第28章 南湖老六

踏渊录 第28章 南湖老六

作者:羊村小二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8-13 23:41: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结党营私,君之大忌!

跪伏众臣,沆瀣一气。

尚书令骤然回神,内心忍不住打个寒颤。

高台之上,陈悬静缓缓起身,一敛祥和神色,淡淡说道:“今日所谈事宜交由宰相全权处理,上书房众臣尽心配合杜敬亭,合议之后,再单独写个折子拿给朕看。”

老皇帝陈悬静说完单独走向侧殿,对跪伏于地的众臣置若罔闻,看都不看一眼。

众臣瞬间惶恐无措,暗自抬头看向老人背影。

尚书令跪伏在地上有苦难言,无奈望向二皇子陈元佶。

陈元佶一甩袍袖,直接离殿而去。

许久之后,众臣在楚言礼的带领下缓缓起身。

众人一阵无言。

朝会一散,众人如雀归巢。

……

傍晚时分。

一顶不起眼的小轿突然停在端王府门前,尚书令楚言礼一身便装,无需府内下人通禀,迈步径直走入端王府内。

此时端王府正殿当中灯火通明。

殿外风疾气寒,殿内却如阳春三月,热浪炙脸。

首座之上。

二皇子陈元佶正与耄耋老僧举子对弈。

楚言礼来时,只见端王正举棋不定,眉头微蹙,思虑许久。

他走到棋盘之前,默默观看。

端王府陪侍丫鬟,身姿妙曼,莲步款款,立马为楚言礼端来一碗熬制已久的参茶,并为其在桌前安置了一张太师椅,整个过程未曾发出半点声响。

楚言礼轻轻落座,盯着那险象环生的棋局,端起参茶浅尝一口。

棋盘上,白黑对峙,黑子岌岌可危。

陈元佶看似下棋,实则内心思绪万千,他手执一枚晶莹剔透,珠圆玉润的黑子,整个人安如磐石。

片刻后,黑子随着手指缓缓落下,正中天元!

楚言礼观棋不语,默不作声。

黑白对弈,如阴阳搅动,重在养气布局。

棋盘上,方寸之间,黑白二子布局如滴水穿石,局势纵横交错变化无穷,犹如战场上千军万马撕咬绞杀在一起,酣畅淋漓却又不失凶险。

白子四面埋伏,看似稳操胜券,奈何已黑子布局多时。

待到端王手中那枚黑子稳稳落下,这收官之时如水银泻地,虽是静谧无声,可须臾间白子便土崩瓦解,一泻千里。

那枚黑子稳坐天元,静静地卧在棋盘正中心,看似孤立无援,实则与外围黑子遥相呼应,气势如长虹贯日,君临天下。

场上局势瞬息万变,白子气势萎靡,一退再退。

黑子则绝处逢生!

一子,定乾坤!

看到此处。

尚书令楚言礼突然抚掌,微微颔首。

耄耋老僧亦是将手中棋子轻轻放进棋罐之内。

陈元佶则微微一笑,转头看向楚言礼,和声问道:“折子呈上去了?”

楚言礼无奈摇摇头,说道:“棋差一招,杜景瑞果然狡诈。”

陈元佶毫不在意,轻声说道:“对弈之道就如两军对垒,兵家圣人曾言兵不厌诈,虽说他杜景瑞棋高一招,不过本王所求,可不是那虚无缥缈的赞扬之声。”

楚言礼看着陈元佶,在其身上仿佛看到了陈悬静的影子,他很了解眼前这个年轻人,知道对方说话之时很不喜被人打断,所以也就并未着急开口。

果然,陈元佶接着说道:“本王今日虽在百官面前受辱,可仔细想来,本王所求无非是借他人之手打破祖制,接下来你也无需羞恼,全心全意帮他就是。”

尚书令楚言礼虽贵为六部之首,奈何论起心机城府,他比之宰相杜景瑞还稍显稚嫩。

当日陈元佶用一粗鄙阳谋,设计陷害杜书桓,随后派人将那封密折送到宰相府上,杜景瑞只看了一眼便察觉出其中猫腻,顺势将计就计,反过头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给了陈元佶一巴掌。

这件事不管前后,楚言礼全程参与其中,可他始终想不通其中关窍,更不明白陈元佶为何非要更改祖制,在各司府衙门推举人选。

楚言礼不动声色,暗中立马猜想到二皇子必定还留有后手,只不过这后手到底是什么,他并不知晓。

镇妖司,一个毫不起眼却又被历代先王无比看重的特别衙门。

自鸿蒙开辟,天地清浊二气始分,世间万物初开灵识,出于自身本能皆妄想超脱生死,与世同存。

大道无情,不可忤逆。

天地有感垂悯于万物,自初开之时,骤生玄黄灵气,世间万物莫说九窍生灵,就是草木顽石皆可吸收日月之精华,参悟天地长生大道之玄妙。

蛮荒之地更是生出无数鬼魅妖邪,荒古凶顽异种涂炭生灵,清明灵秀之山川大泽意志滋生,诞生山水正神福佑一方天地。

人族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诞于天地之间,应运而生。

太古时期由于人族体质太过孱弱,无法与天灾横祸,凶兽妖邪相抗衡,而且人族先祖各部落之间多有杀伐,以至那个时期的人族生存艰苦,无比凄惨。

奈何,人为万物之灵长,独受天地宠溺,人族更是承天地气运,得天独厚。

上古时期,一代代先驱至善之辈,眼见周遭世界诸般神奇,天灾横祸肆虐世间。

他们为造福于后代子嗣,苦心钻研修真吐纳,炼气之术,终是研究出一套适合人族修炼的长生之道,凭着玄妙之上的修真秘法,这些先辈终是带领人族立于世间之巅,更有甚者受天书以反洞天,避开生死,掌握轮回,真真正正做到了与天地同寿。

久而久之。

除大周之外,天地间修真炼气者多如牛毛,更似过江之鲫。

这些修真炼气之人,最终被世人称为山上仙人。

他们以凡人之躯夺天地之造化,脱胎换骨,奈何大道惶惶,想要做到返璞归真何其艰难,长生修真一途,既要根骨资质又讲究自身悟性,还有那可遇而不可求的福缘机遇,冥冥中又要避开天道谴罚。

千万年来,最终能悟得长生大道,返璞归真者寥寥无几,山上山下几无传闻。

只是这些人仍旧趋之若鹜,虽最终不得归真,可他们仍旧能凭借那无上玄奥修真秘法,在那渺渺大道之中寻得一术。

此术玄妙通天可避生死,搬山填海不在话下,更能手摘日月,敕神伏魔,玄之又玄,妙不可言。

长此以往,这些山上仙人再通过口传身教,薪火相承,将那些修真秘法、玄妙神通一代代传承下去。

时至今日,天下之佼佼者,无非“释、道、儒”这三家。

然而世事无常,月有圆缺。

大道本残,世间万物,天地规则,哪有绝对完美的存在。

就好比这大周,所追所求,与那世间人截然相反。

大周尚武世人皆知,就好像在故意倒行逆施与天地对抗,不管是山上仙人,还是凡间俗子,都觉得这大周不可长存。

可大周偏偏就凭借着粗浅至极,不入归真的技击之术,传承国祚两千余年。

当然,这其中不乏也有其他因素的存在。

然而大周就仅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世人瞠目结舌。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大周久存于世,自然也免不了与山上仙人多有磕碰。

这时候,镇妖司便应运而生。

平日里,凡大周境内有山上仙人凭神通秘术为非作歹者,那必将遭到镇妖司的追杀。

甚至,大周境内只要有妖邪肆虐,邪魔横生的地方,必少不了镇妖司的身影,就连那坐镇一方的山水正神,土地河伯都受镇妖司管制,不得自由,更有传闻,镇妖司内不但羁押着妖邪鬼怪,甚至就连那山上仙人也拘押了不少。

这镇妖司,就如同大周专门打造的一柄斩神之刃。

可以说,这个神秘而又超脱的府衙机构权势极大,它不受朝中任何府衙管辖,明面上除大周皇帝可以节制之外,不再听受第二人差遣调配。

不过这镇妖司权势虽大不受朝廷管制,好在它同样也不能随意干涉大周朝政。

而且镇妖司之所以每年都在招收人员,填补空缺,那是因为司内接触的任务风险极高,每年都有大量司内精锐死于非命,十不存一,所以镇妖司虽然出名,可它对朝堂的影响却小之又小。

相对来说,一般历代先王或者皇子,轻易不会打镇妖司的主意,他们更愿意将精力放在可纠察百官,掌控百官生死的禁军都尉身上。

眼下陈元佶如此在意镇妖司,甚至冒天下之大不讳暗中算计宰相杜景瑞,借他之手更改祖制,这其中一定还有着更大的图谋。

至于二皇子陈元佶到底在图谋些什么,不为人知。

楚言礼也不好过于追问。

正殿之内,三人皆是默不作声。

楚言礼沉思片刻后,接着说道:“晌午时分,杜景瑞将折子呈了上去,圣上与他在御书房内谈了将近两个时辰,具体内容,无人知晓,只知道那折子上的内容圣上已经批准,眼下中书省正配合杜景瑞草拟圣旨,不过等其实施起来,怕是还需要一段时间。”

陈元佶不置可否,将手中一把黑子扔进棋罐当中。

他故作轻松,拍拍手说道:“南川之地若真那么容易解决,也就不会拖上十年之久,眼前国库空虚,出兵纳粮都需要大量时间,而且还要有一个前提,那便是镇妖司选举能顺利进行,这样,你通知一下各司府衙门不要从中作梗,让他们全力配合杜景瑞。”

楚言礼点点头,突然转开话头道:“四皇子今日在早朝上一鸣惊人,杜景瑞又身为西席少师,此事若成,恐怕到时会对王爷不利。”

陈元佶闻言双眼一眯,随即语气轻蔑道:“这两年未在宫内,没想到老四在杜景瑞的调教下成长的倒是挺快,只不过他还是太嫩了点,至于这杜景瑞,他敢当着百官之面,公然提出卖官鬻爵,你觉得今日之后他还能坐稳这宰相之位吗?”

楚言礼微微一笑,说道:“莫说我等儒家学子,恐怕就是以南湖书院为首的那帮假儒都不能容忍,这杜景瑞是真不怕遭天下人唾骂,这种事都敢做得出来,而且还如此明目张胆。”

陈元佶同样冷哼一声。

他忽然想起前些时日,设计陷害杜书桓时遇到的那个少年书生,于是开口问道:“本王听闻,前些时日长安城内来了几位南湖书院的学生,不知道楚大人对这几人有没有了解。”

楚言礼闻声眉头一挑,随口问道:“哪几人?”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耄耋老僧突然双手合十,道了一声佛号,随后起身离开了正殿。

楚言礼莫名其妙的看了老僧一眼。

陈元佶却不以为意,望向楚言礼笑着说道:“上师乃世外高人,他想些什么,岂是我等能猜测到的。”

楚言礼也知道老僧身份不简单,不敢得罪对方,于是接着问道:“南湖书院居然派人到我大周来了?”

陈元佶微微点头。

楚言礼目露寒芒,问道:“都有谁?”

陈元佶仔细想了想,说道:“听闻其中两人辈分挺高,世人称他们为南湖七子。”

楚言礼闻言大惊失色,难以置信。

端王看到楚言礼的脸色,突然眉头一皱,很是不喜,沉声问道:“不就是一个名号,楚大人何故如此慌张。”

楚言礼自觉失态,平息一番情绪后,语气有些沮丧道:“端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

陈元佶心头怒火渐生,追问道:“他南湖书院名气再大,那也不过是一座书院罢了,他还能挡我大周百万锐士不成?”

楚言礼察觉端王语气有些不善,赶忙说道:“你可知那南湖书院的山主是何等人物?”

陈元佶闻言默不作声,冷眼以待。

楚言礼不以为意,缓缓说道:“那南湖书院的山主,曾是我儒家至圣先师弟子之一,虽说他后来创立南湖书院自成一脉,可他在儒家当中的辈分仅在至圣先师之下,那南湖七子便是他的亲传弟子,你说他们对天下文人的影响大不大。”

陈元佶闻言脸色一沉,没有立即说话。

楚言礼则叹口气,接着问道:“端王可知,南湖七子当中老六是谁?”

陈元佶满眼疑惑,摇摇头说道:“我对南湖书院虽有耳闻却不甚了解。”

楚言礼闭目片刻,随后语不惊人死不休,缓缓道:“正是当今圣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