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现言 > 女帝 > 第434章 欲渡辽河

女帝 第434章 欲渡辽河

作者:微云疏影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5-30 09:42: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萧誉倒不在意姜魁的挑衅,他顾虑得是此番攻打辽东,颇为艰难。 。

想要攻打辽东城,必须先渡辽河。再怎么井然有序的军队,渡河的时候也是‘乱’哄哄的,否则兵家也不会有“半渡而击”这个说法。更何况这渡河还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隔三差五就要做的――十万大军,每日消耗的粮草就是不小的数目,敌人又明摆着会用固城死守的战术,若不将渡河问题解决,并将附庸的四座山城攻破,至不济也牵制住,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一点,秦琬虽未明说,萧誉品度秦琬的意思,却能明白大概。

虽说慈不掌兵,但秦琬并不希望这一仗死掉太多人。

秦琬知晓军中将领是什么做派,为了加官进爵,哪怕是尸山血海,眉头也不会皱一下的。尤其是开疆拓土的功绩,足以令任何主帅疯狂,下令不惜一切用人命去填。反正牺牲的也不会是主帅,以及主帅身边的亲兵们,而这些人恰恰是大胜后最能捞到好处的。

萧誉很清楚,朝廷对外的战争绝对不止这一场――四夷本就野心勃勃,知晓大夏是江都公主一介‘女’流主政,定会心生轻视,入主中原之心更足。秦琬为经营实力,营造威望,也需要开疆拓土的功绩。但她同时又要开运河,修航路,若是百姓在战争中折得过多,民怨沸腾,原定的计划也无法进行,未免不美。

只是……主帅怎么想呢?收复辽东,纵称不上不世之功,也足以名垂青史了。

姜略的目光在诸将身上巡视了一圈,在神‘色’平静,略带一些恭谨的萧誉面上停留了片刻,末了,落在不敛半分张扬的侄儿身上,心中叹了一口气。

他少时就进了禁军,一直跟在先帝身边,后又执掌勋一府多年。这数十年中,拉拢他的人不计其数,他却始终能保持纯臣姿态,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能力固然不俗,政治嗅觉,尤其是体察上意的功夫,更是登峰造极。

做臣子的,重要得不是你想怎么做,而是皇帝想怎么做。顺了皇帝的意思,哪怕旁的事情办砸了,也有皇帝帮你描补;没顺皇帝的意思,纵然立了不世之功,皇帝也未必高兴。(

如何在“逢迎上意”和“保持自己”之间平衡,无疑是一件学问,许多人一辈子也‘摸’不到‘门’道。尤其是先帝和江都公主这种君主,一味谄媚逢迎的人,他们瞧不上,你太坚持做自己吧……如果品德好,仕途未必会差,可想要位极人臣,始终差了那么一丝。

若萧誉没有半点本事,姜略就是拼着开罪秦琬,对不起恩人,也不会真让萧誉出头。但他冷眼瞧着,萧誉还算个拿得起,放得下,有勇有谋的汉子。既是君恩,又是师恩,他怎会不给人情?故他沉声道:“萧誉。”

“末将在。”

“给你一万人马,你可有信心挫辽东锋芒?”

萧誉掷地有声:“定不负都护所望。”

姜魁听了,险些要跳起来――他自己就是世家出身,最清楚世家的长处和短处。在他看来,辽东城虽然易守难攻,但朝廷已经派兵去围平壤城了,李家可以不管高氏皇族,但退守辽东城的李成道的亲爹李载梁,还有他的妻儿老小全在平壤,李成道纵然心中再不想回援,这么多人质,还有大义的名分在,他少不得派兵增援。这样一来,辽东定然兵力不足,大夏简直是谁做先锋,谁就能拿战功啊!他眼巴巴地想做这个先锋呢,不给他,给别人也成啊,凭什么要给萧誉?

这就是世家大族不好的地方了,要是光棍一条,或者寒‘门’出身,揭竿而起,家人却被当‘成’人质。我就不回去支援,全家被杀还能当成借口来‘激’励士气。世家大族就不一样,打着骨头连着筋,就连亲卫很多都是他们的家生子,要是知道自己的亲人被杀或者被发卖,岂能效忠于他?

好在姜魁天不怕地不怕,就连亲爹老子都敢顶撞,唯独有些怕这个二叔,见姜略看都不看他一眼,他心里便有些发慌,不敢再造次。

姜略也不说什么,又分派了四位将军各领三千兵马,负责牵制四座山城――佯攻即可,力求拖住对方,不让他们捣‘乱’。

至于姜魁和姜缘堂兄弟,姜源被编入右军,姜魁被编入左军,听两位副帅的指挥行事。

右帅姓段,单名一个秋字,名字有些‘女’气,人却非常刚正不阿,素来不留情面。姜缘虽是都护嫡长子,文武皆能,段秋也不会对他有半分优待,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唯有在他的麾下,姜缘才能一扫身上最后的娇气,明白为将者的本分。

左帅姓周,名凛,最是老成持重,任你千般手段,他自岿然不动。姜魁做事贸然‘激’进,自恃聪明,姜略恐将他放在别的地方,他会仗着世家继承人的身份,想方设法给萧誉添麻烦。如此一来,为了战场局势,姜略纵不公然斩了这个侄儿,也要令他无法动弹,实在不是上上之策。

在姜略看来,兄长虽利‘欲’熏心,无可救‘药’,侄儿却没一条路走到黑。虽说被本家养得有些歪,但谁年少的时候没几份意气呢?他这个做叔叔的,不能看到侄子略有瑕疵就嫌弃,怎么说也得想办法教导一番才是。再说了,一旦上了战场,体会到生死一线的残酷,与‘性’命相比,昔日种种意气之争又算得了什么呢?

姜魁愤愤不平,萧誉却觉得肩上的担子极重。

姜略信重他,将先锋一职‘交’予,他若不做出几分功劳来,非但姜略面上无关,就连江都公主的。

见他神‘色’,姜略沉‘吟’片刻,将他留了下来:“先前的战役,共有高句丽俘虏万余人,你需要多少?”

对大夏军士来说,异族俘虏无疑是天降的劳工和马前卒,没开战时,苦活全是他们做。一旦开了战,他们就会被推上前线,一是为了弱敌方心智,二便是为了消耗敌人的箭矢。

前方是自己人的夺命箭矢,后方是敌人的驱赶,进也是死,退也是死,这就是大部分俘虏的命运。

不光俘虏,真要到了‘乱’世,百姓的‘性’命也是这样不值钱的。为将者若没有一颗冷酷的心,面对不了这等情景,那还是早早解甲归田的好。

萧誉权衡一番,才道:“辽东城居高临下,对我军极为不利。不如垒土成山,也好扳回地利。”

姜略心中略有些惊异:“你要多少?”

他本以为萧誉会将大半俘虏都要去攻城,他也乐意做这个顺水人情,没想到萧誉竟会婉拒――垒土成山,需要工匠,更需要劳力。萧誉言下之意,便是不想要多少俘虏,却又碍于姜略的好意,方有此一语。

萧誉早已打好腹稿,闻言便道:“一两千足矣。”

“可。”

“另有一事。”萧誉想了想,还是决定禀告姜略,“末将先前派会水‘性’的士兵在夜间趟了趟辽河水,发现辽河水流虽较为湍急,河水却不是很深。若是七尺男儿,站在河中,河水并不会没过口鼻。唯有行至河心,方需游泳,河底淤泥也会阻碍行军。”

姜略看了他一眼,见他神‘色’镇定,丝毫没有半点惊慌,心中赞赏,便道:“既是如此,你点好兵马,趁夜渡河。凑不足一万也没关系,三五千人足矣。”

按理说,萧誉这等行为,往小里说叫越权行事,往大里说,安个通敌叛国之罪也不是不可能的――攻城前夕,主帅没下令,你派人渡河。哪怕只是想试试河水的深度,也应该先通禀大帅之后再做计较,怎么能贸然行事呢?换做心‘胸’狭隘的上司,或者存心想找你麻烦的人,光这一条就足以压得你不能翻身了。

萧誉之所以告诉姜略,一是感‘激’姜略的看重,二便是……前锋之职,自然是好位置,但到底是攻城的前锋还是渡河的前锋,这个非常关键。

他先前不确定姜略到底会帮谁,隐而不发,如今明白对方是一个大局为重的人,自然要请罪。

姜略本想得是,让萧誉做渡河先锋,驱赶俘虏在前,消耗对方的箭矢。他相信萧誉能在水师的帮助下开辟一条路来,届时,骑兵便直接冲过去,打‘乱’对方的阵型。如今这个情报,却令他不得不变一变计划了――诸多兵将,会水‘性’的没有多少,先前畏惧辽河湍急,只能采取下策。如今既知辽河水深,正好趁着日夜搭建浮桥的机会,暗中令一支部队渡过辽河,也好攻其不备。

萧誉领命而去,姜略思忖片刻,吩咐心腹:“这些日子多盯着点,若是大营中飞出什么鸽子,燕子,该怎么做,你们心中有数。”

收复辽东固然是大功一件,却也未必人人都乐意看见,对有些人来说,纵在北方加官进爵,也不如调回长安富贵安宁。如今他已兵临辽东城下,若是还有人敢添‘乱’,他也不介意让这些人永远躺在辽河中,再也回不了长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