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虎贲巾帼传 > 第二卷 鼎力戈壁滩 六十三 巡查民营悲不胜 捉襟见肘城粮紧

初夏午后,阵雨骤停,满天的乌云层层涌动,几声雷鸣偶尔传来,令街衢路人不时张望,忧心忡忡。

七、八匹快马从延州府衙驰出,踏着路面青石,朝西城大门笃笃而去。

马队中间,黑色羃蘺之下,李三娘素衣短靴,圆领紧袖,手

执缰绳,扬鞭策马,正赶往城西的流民营地,亲自巡查来人的饥寒温饱。

不到半柱香儿的功夫,西城门楼已映入眼帘。

西门前的空地处,青色布幔圈起的一处大围子煞是显眼,数十名军士执刀握剑,值守围外,见李三娘一行到来,领头的校尉小跑上前,跪奏道:“属下参见公主殿下!”

李三娘翻身下马,揭去羃蘺,交与身后的墨绿,然后大步向前,边走边问道:“围子里现有多少人了?”

校尉起身随行,答道:“回公主殿下,除去那八十九人,已经甄别,随城中亲戚归去外,此处尚有三百二十人,而且,仍有流民从城外陆续来投。”

“嗯,我知道了,”李三娘一边点头,一边跨进围子里,抬头看时,只见数百人黑压压地一大片,或坐或站,或蹲或倚,有的怀抱婴儿,正在哺乳;有的搀扶老人,正在喂水;有的双手抱头,沉思发呆;有的交头接耳,一筹莫展……百步见方的围子里,包袱散落,儿啼妇哭,惶惶不宁。

“公主殿下驾到--”

顿时,只听到整个围子里传来“唰唰唰”的跪伏声,几名幼儿不谙世事,抬起头来,咧开小嘴儿,张望围口时,瞬间便被家人按下头去。

“大伙儿快快请起!”李三娘一边大声说道,一边伸手将面前的几位老人扶了起来。

看到众人都已起身,李三娘一挽发髻,大声说道:“大伙儿在山中遭了兵祸,老少受罪,颠沛流离,这延州城就是你们的家!霍公已命人清理城中的空置闲房,打理出来后,便让大伙儿入驻,有个遮风蔽雨的地儿!”

话音刚落,人群中立即“嗡嗡”一片,喜形于色。

李三娘扭过头来,让校尉从围口处的粥棚里盛了一碗过来,拿到手里看时,不禁双眉倒横,怒火中烧,高声斥道:“这粥怎么如此清稀!今日起,一日两粥,插箸不倒,若有不果,拿你试问!”

校尉躬身低头,战战兢兢,期期艾艾地说道:“殿下,我们…我们去后军司官处领取米粟时,他说…他说军粮尚且不足,哪有…哪有余粮接济百姓,我…我…”

“知道了,”李三娘把手一挥,打断了校尉的话,说道,“军司那边我自会料理,米粟来时,要插箸不倒,你可听清了?”

“属下明白!”校尉一躬身,拱手应道。

正说话时,人群渐渐安静下来,众人纷纷侧身避道,让出一条路来,只见一个盲人老妪拄着拐仗,在身边束发少年的搀扶下,蹒跚而来。

走到李三娘面前,老妪伸手空摸,开口问道:“公主可在?”

李三娘连忙上前,搀住老妪,说道:“三娘在此!”

听罢,老妪干瘪的眼眶中浊泪淌出,抽泣起来:“公主啊…三妮啊,当年去南梦溪找我那堂妹时,你穿个小花袄,梳两支羊角辫儿,我还给你编过花环戴哩!这一别,竟是二十年呐!呜呜呜……”

“您是…您是…?”

老妪从怀中缓缓摸出一只磨亮了的楠木牌,上面刻着“南梦溪李府”,老妪哽咽着说道:“当年,堂妹…堂妹给我的门牌,说随时可以去找她,我一直带在身上哩。这兵荒马乱的,自己又瞎了双眼,也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能不能寻着她!”

“您是我乳母赵嬷嬷的堂姐,赵大婶婶!”李三娘眼睛一亮,脱口而出,泪花在眼眶中打转儿。

“嗯,嗯…”老妪拄着拐仗,连连点头,早已泣不成声。

“听说赵嬷嬷随孙儿去了并州的巨城,我也正担心她老人家哩!大婶婶,这是…?”李三娘忍住泪水,看着老妪身旁的少年问道。

“他是我的孙儿,今年十岁了。虎儿,来,快给公主殿下请安!”

李三娘一把拽起正要下跪的虎儿,扭头说道:“大婶婶,你们这一老一小,路上受苦了。”

“公主殿下,我的妮儿啊,闯进山里的那帮畜生抢光了咱们的粮食,烧光了咱们的茅舍,还驱赶咱们出山,你…你可要为咱们做主啊!”

老人声泪俱下,周围山民无不动容,大伙儿高声附道:“求公主殿下做主!求公主殿下做主--”

李三娘抬头看着大伙儿,心中翻江倒海,难以平复,只咬紧两腮,从细白的牙齿间蹦中一句话来,“这仇,一定是要报的!”

说罢,伸出手去,搀起老人,拉住少年,说道,“大婶婶,快快随我回府,好生歇息!”

……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延州城中灯火渐熄,民房宅屋中鼾声偶传,打更声响梆梆清脆。

府衙上房里,烛火明亮,嗤嗤正响,柴绍夫妇对坐桌前,睡意全无,听罢妻子讲完城西所遇之事后,柴绍无比伤感,询问了几句,便双眼凝视桌上大烛,怔怔出神,半晌没有吭声。

“夫君,你在想什么呢?”

“哎,”柴绍摸着宽大的额头,叹息一声,说道:“至今日酉时,像赵大婶婶这样的遭难山民,有近五百人涌入城中,而且源源不断地还在到来!因天色已晚,我令城门校尉闭门清场,待明日天亮时再甄别放行。”

“延州城中闲房甚多,容纳山民,本无疑问,只是……”

“是啊,”柴绍点点头,看着妻子,愁云密布地接过话儿来,“只是粮供不足,人多为患!朝廷调来的那三千斛米粟,本来也只能维系十余日,现在流民涌入,更是雪上加霜啊!”

“嗯,按理儿说,流民应当南下避乱,可是梁贼抄掠之后,此去关中百里之遥,流民们扶老携幼,若不在延州停留进食,恐怕也没有几人能走到关中,”李三娘眉头紧蹙,一筹莫展。

夫妻俩都低下头去,目光凝重,沉默不语。

桌上大烛红心跳动,“嗞嗞”劲燃,不经意间,一颗火星儿蹦出明焰,“窣”地一声瞬间熄灭。

柴绍站起身来,反剪双手,踱了两步,自言自语道:“兵法云‘爱民可烦,将之危也’,此话不谬啊!”

“可是,”李三娘抬起头来,轻捋鬓发,目光炯炯地看着丈夫,说道,“可是《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不体恤百姓,战将有功,又有何益?”

柴绍无声叹息,微微点头,说道:“是啊,两难,两难!”

李三娘见状,咬咬嘴唇,说道:“今日在西门,山民们提到梁贼匪兵时,个个恨之入骨,都盼着王师出城,进山围剿,好让他们早归家园。可是,我却只能听,不能说--我知道你的策略,可这心里憋得实在难受!”

柴绍听闻,立定脚步,转身走到妻子面前,伸手抚着她的肩膀,顿了顿,这才说道:“夫人,小里沟的这股梁军,如鲠在喉,我真希望明晨就率大军剿灭了它!可是,扼关事大,不可轻动,当忍则忍,待晋阳战事有了进展,咱们定然不会放过这股敌人!”

李三娘抬臂抚肩,与丈夫十指相扣,沉沉地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