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虎贲巾帼传 > 第二卷 鼎力戈壁滩 四十一 胡帅横击破追兵 子夜拟折呕心血

冬日暖阳,风停雪霁,渭北高原银装素裹,明亮耀眼。

浴火重生的延州城一派忙碌景象,士卒修缮城楼,疏浚护河;百姓整葺屋舍,扫洒街衢。

连日来,军帅柴绍忙得团团转,白天巡察军营,督导战备,晚上则召集众议,会商防务,准备向朝廷具本详奏西北战策。李三娘也忙得脚尖踮地儿,又是探视营区伤兵,又是安抚城内百姓,早出晚归,甚是辛苦。夫妻俩虽同栖一屋,数日来忙忙碌碌,却少有见面说话的机会。

这日傍晚,李三娘从城南看望鳏寡老人回到府衙,刚抬脚进入寝屋,便看到柴绍已经回来,正独自坐在桌前,就着火炉,端茶细啜,李三娘一边解下棉袍挂到木架上,一边笑道:“夫君,今日回来得这么早?”

“嗯。”

“城防之事都已准备妥当了?”

“嗯。”

“连日奔忙,是不是觉得有些劳累?”

“嗯。”

李三娘感到柴绍的情绪不佳,便转过身来,走到炉边,挨着他坐了下来,看着闷闷不乐的丈夫,伸手握住他,轻言细语地问道:“遇到什么烦恼事了?”

“哎,”柴绍叹息一声,把手中的茶碗放到桌上,扭头看着妻子说道:“梁师都逃走了。”

“哦,”李三娘点点头,说道,“这原本也在意料之中,如能一战擒敌,固然可喜,有鱼漏网,也是战场常事;只是朔方老巢未覆,如要釜底抽薪,荡平敌寇,只怕还有大战在后头啊!令人费解的是…”李三娘顿了顿,浓眉紧锁,嘴唇微撅,问道,“令人费解的是,近千骑兵追踪梁贼,怎么会让他给跑了呢?”

“不但让他跑了,咱们还损失了三百多骑兵!”

“嗯?怎么回事?”

“梁贼老奸巨滑,在一处三叉口之地,分遣疑兵,多路奔逃。我军人马也一分为三,大队直扑通往朔方的道路,但追击之后,只擒获了一名身着梁贼战袍的军士;另外一队奔向潼关的敌人也悉数被歼,然而,”柴绍重重地吐了一口气,摸着宽大光生的额头,惆怅地说道,“然而,往西边追踪的部队却在札萨克城郊遭到数千稽胡的伏击,三百余骑只有数人逃回。幸存者称,在稽胡中看到了梁师都的亲兵卫队。”

“稽胡?”李三娘双眼圆瞪,吃惊不小,说道:“我李唐与此族素无瓜葛啊!”

“是啊,我也纳闷,”柴绍说道,“适才,我把何潘仁请到府衙中来,原想他是胡人出身,又在边塞经商多年,应该对札萨克城的稽胡有所了解,不想他除了知道该城城主名为刘汝匿成之外,竟然也对稽胡知之甚少。”

“这怎么可能?”

“是这样的——据何潘仁讲,稽胡乃是匈奴别种,与他们氐族本不同宗,往来甚少。北魏孝昌年间,刘汝匿成的先人刘蠡升借北方部族反魏之际,起兵云阳谷,自称天子,后被东魏丞相高欢击灭。刘蠡升的后人臣服于突厥,散落于晋、陕以北方圆七八百里的山谷间,耕织渔樵,少与外间往来,这札萨克城依山而建,神秘莫测,外人鲜知。”

李三娘听闻,点点头,说道:“原来如此!但是,那城主刘汝匿成为何会帮助梁师都击杀我军呢?”

“是啊,”柴绍咂了咂嘴,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说道,“个中原因,我也想知道!况且,稽胡历来骁勇善战,当年高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定刘蠡升之乱,如今刘汝匿成若死心塌地倒向梁师都一边,于我大唐甚是不利啊…”

炉火蹿动,“剥剥”直响,夫妻俩忧虑重重,都不再言语。

……

三更时分,寒风呼啸,霜雪齐降,屋外苍茫,一片风雪的世界。窗棂格格作响,床榻上的李三娘突然惊醒过来,只觉得一丝寒风贯入被衾之中,不禁凉意阵阵。侧身看时,枕旁竟空无一人,不知丈夫何时起身,已离床而去。

李三娘也坐了起来,只见书房内烛火莹莹,光影摇曳,便轻挽发髻,从床头取来棉袍,披在身上,缓步朝烛光走去。

刚到书房门边,只见柴绍双臂交叠,伏在桌上,已沉沉睡去,不时传来低低的鼾声。脚边地上,丢弃着七、八个纸团,散乱一地。

李三娘轻手轻脚地走到丈夫身边,借着烛光,看到案桌的笔架上,一管狼毫已近半干,明黄的宣纸整齐地铺在桌前,上面是自己非常熟悉的钟王小楷,体式微扁,点画厚重,笔法清劲,再凑近看时,“臣柴绍跪奏陛下”——刚刚写成的一份奏章立即跃入眼帘!

李三娘把丈夫的手臂轻轻抬起,缓缓地抽出这份奏章,侧着身子,就着烛光,仔细地读了起来——

“臣柴绍跪奏陛下:

蒙天恩浩荡,将士用命,虎贲之师于太和山下大破梁贼,横扫辫奴,一举光复延州。然而,野豕被伤,反齿愈凶;狼穴未覆,嗅血即来,西北千里潜受威胁,侵凌之患尤未根除。

又,陛下御定之‘先北后东’策略,必先清宁北域诸贼,再旌旗东指,经营关外,荡平窦、王。若北尘不息,烽火连岁,终将掣肘王师,无功于东,混一天下之日则遥遥无期!

故而臣奏言,当藉太和山之兵威,厉兵秣马,精修铠仗,广储粮草,待明春草长马肥之季,自延州而出,战旗北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敌巢,擒斩梁贼,彻底解除大唐西北边患!

臣忝列将帅之位,唯有生之陨首,死作结草,方可尽报陛下滔天隆恩。然而,沙场凶险,刀矢无眼,伏望陛下收回成命,立召平阳公主速返长安,于龙榻之侧侍奉皇亲,代臣力行尽孝之道!臣于外驱驰沙场,披肝沥胆,尽忠大唐,死无憾矣!

深夜具折,臣援笔踟蹰,泣不能书,望心扉挚诚可达于天庭,区区之身可报于家国,臣再拜墀下,谨奏以闻。”

李三娘看罢,热泪盈眶,眼中一片模糊,豆大的泪珠禁不住顺颊而下,打湿了前襟。

屋外寒风阵阵,窗棂吱吱作响。

看着面前伏案沉睡的丈夫,李三娘不动声色,躬下身去,拿起火钳,将柴绍脚边的炉火拔了拔,火苗上窜时,屋里顿时暖气四溢。

李三娘伸手将案桌前的烛火轻轻撤去,左手端着烛台,右手拿着奏折,缓步来到帷房中,铺纸援笔,借着烛光,伏下身去,将丈夫的奏折又工工整整地抄了一遍,只是这一遍当中少了一句话——“伏望陛下收回成命,立召平阳公主速返长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