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虎贲巾帼传 > 第二卷 鼎力戈壁滩 一八六 火上添薪促分化 仁义换得军情至

红日冉冉,霞霭渐散,河水潺潺,马蹄阵阵。

黑沙河大营从前一夜的沉睡中苏醒过来,军士们饮马洗鞍,擦拭刀枪,操演的队列整齐威武,飘扬的旗幡哗哗作响,夹河两岸不时传来战马的嘶鸣声,追随着晨风的脚步,越过军营的栅栏,回荡在一望无际的沙海。

中军大帐矗立在军营正中,帐外,游击将军宋印宝下马静立,将佩剑交给侍卫后,理了理战袍,扯了扯甲胄,正在等候军帅的召见。

一声“请宋将军进来”从大帐里传出,宋印宝掀帘而入,躬身揖拜,只见帅位上,李三娘将明黄封面的廷报放在案桌上,微微一笑,抬手说道:“宋将军,近日出营巡查,可有收获?请坐下说话。”

“谢殿下!”宋印宝拱拱手,入座禀道,“依照命令,我军游骑三十人一队,总共十队,不分昼夜地交替出营,近日共遭遇梁军三次,稽胡两次。”

李三娘点点头,知道重要的的军情在后面。

“遇到梁军后,”宋印宝声音洪亮地继续呈报,“我们当即交锋,力求全歼或重创对手,三次遭遇战共杀敌五十二人,生擒十二人,其中一人是宣节校尉。”

“哦?还生擒了敌人的一个校尉,很好啊,”李三娘满意地点点头,微微一笑,接着问道,“我军损失如何?”

“我军只阵亡三人,伤十九人。”

“嗯,要把阵亡的兄弟好生掩埋,造册记功,抚恤家属;受伤的士卒须好生救治,伤重者由你部安排人手,送他们回阳山城调养,”李三娘语速放缓,眼中满是关切之意。

“即刻就办,请殿下放心!”

“那么,你们碰到稽胡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李三娘顿了顿,接着问道。

“遵照殿下的部署,我们遭遇稽胡后,主动脱离,避免接战!起先,他们还来追赶,甚至射伤了我们的一些兄弟;后来,看到我们转身避战,他们也就不再追击了。”

“对,就需要这样的局面,”李三娘抿抿嘴,颔首说道,“你们继续执行这条军令,但要注意防犯梁军的报复,可适当增加出巡的人马,减少自己的损失;至于稽胡呢,还是那一条,要让他们看到,但不要让他们追到,更不得与他们接战。”

“可是,殿下……”年轻的宋印宝皱皱眉头,有些不解地说道,“与稽胡避而不战,对于这道命令,将士们有些想不通啊——同样是敌人,稽胡甚至比梁军更凶残,在垒下杀伤咱们那么多人马,兄弟们一见到梳小辫、持弯刀的家伙,无不眼红筋涨,都想放手一搏,可为何见了他们,不战反逃呢?”

李三娘听闻,嘴角一翘,露出笑靥:“这不叫‘逃’,而叫‘让’。”

“‘让’?”宋印宝连连眨眼,半张着嘴,急速思索着其中的含义。

“对,”李三娘笑道,“宋将军且执行此军令,也无须向将士们作更多的解释,我相信,答案很快就将在你们面前揭晓!”

宋印宝鼻翼微动,吸了一口气,点点头,再次拱手道:“殿下用兵,神鬼莫测,属下定将使命完成,不负军帅所托!”

“好,好,”李三娘连声笑道,抬手一挽发髻,换了个话题,“宋管家可好?近来是否接到家信了?”

“承蒙殿下关心,家父身体安康,整日在齐王府忙里忙外,为齐王殿下分忧!”

“是啊,也难为你父亲了!我那个三弟现在贵为亲王,家大业大,的确需要能干的家臣帮他打理内务,”李三娘感叹道,“长安一别,我们姐弟许久没见面了,不知他近况如何?”

“殿下,”宋印宝坐直腰身,满面笑容地答道,“家父在信中说,齐王殿下非常忙碌,有时一连数日才回府一次,不是在大兴宫参议朝政,便是在城南大营训练军队,偶尔还要陪同太子殿下巡视京畿。”

“好哇,”李三娘微笑着低头,一边摩挲着案桌上的廷报,一边自言自语道,“当年那个只知犯浑的少年郎,如今长大成人了,能够替君父和兄长排忧解难了,真好,真好哇……”

正在说话时,只见亲兵来报,说是萧之藏求见,宋印宝连忙起身告退,李三娘点点头,吩咐道:“一个时辰后,你把俘虏的那个梁军校尉带过来,我要亲自审讯,”说罢,轻抬右手,送别属下。

片刻,萧之藏缓步进来,躬身一揖,笑道:“殿下,适才碰到宋将军,这分化敌营之策,想来已经奏效了吧?”

“萧学士请坐,”李三娘也笑道,“奏效与否,还得假以时日啊,说实话,我巴不得红墩界里明天就起内讧!咱们几万人马耗在这黑沙河边,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着实令人烦闷啊!”

“殿下的心情,萧某完全能够体会,”萧之藏摸着下颌点点头,“但事情的演进,还得讲个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不是?殿下,刘汝匿成能放卫队长回来,说明他对何潘仁将军有所期待;只要他有所期待,便会与索周产生嫌隙,加之宋将军的游骑只打梁军,不打稽胡,好比火上添薪,就索周那个多疑猜忌的性格,恐怕早已恨得牙痒痒了!”

“是啊,”李三娘抬起头来,感叹道,“要让鱼儿上钩,自然得耐心等候,何况,对方还是一条狡猾的鱼儿……”

萧之藏笑了笑,将两道淡眉微微一扬,说道:“殿下,若说狡猾,他兴许还比不上咱们当年的一个对手哩!”

“谁?”

“阴世师。”

“噢,对,”李三娘若有所思点点头,“那个隋室的左翊卫大将军的确是块难啃的骨头,我记得,咱们绞尽脑汁,围点打援,逼他出战,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呢!”

“不错,”萧之藏黑眸闪闪,缓缓说道,“索周较之阴世师,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不论从国力军力,抑或战局形势上看,咱们对于索周都具有强大的威慑,而当年对付阴世师,情势却恰恰相反啊!既然如此,咱们更应谋定战局,静观其变。”

“萧学士的话在理,让我这心头舒缓了许多,”李三娘吁出一口气来,语调变得沉缓,略带几分惆怅地说道,“霍公一病不起,痊愈尚需时日,他把这么大一个摊子交给我,长安又隔三差五地送来廷报,催问战况,每日徘徊于黑沙河畔,我这颗心啊,就像河中的浮萍,难以安定下来……”

说着说着,女军帅抬头平视,怔怔地看着前方,黑眸一动不动,浓眉紧锁,愁绪满面。

“今日所来,正为此事,”萧之藏见状,在座中一欠身,拱手说道,“听闻近日廷报频至,我猜测是兵部催战,担心殿下有所分心呐,一方面要应对朝廷的质询,一方面又要思量战场的变化,故萧某前来建言,愿殿下专心于战事,至于呈书朝廷的事宜,可由萧某代笔,殿下审定,毕竟,斡旋台阁之间,疏络朝廷六部,萧某也有些心得。”

“如此甚好,”李三娘转过头来,表情已变得轻松了些,淡淡一笑,说道,“我本不熟悉朝堂上的繁文缛节,若霍公在营中,我哪里需要操这份儿心啊!如今萧学士能代劳,那再好不过了,请您答复朝廷,红墩界战事胶着,但近期必然会见分晓,希望朝廷鼎力支持,军资供给一如既往!”

“下官明白,殿下勿忧。”

……

大帐威严,帅旗高挂,数将端坐,神色冷峻。

一个时辰后,两名壮硕的卫士押着一个梁军校尉走进中军大帐里,来人蓬头垢面,神情沮丧,手指粗的绳索把他捆得像粽子一般结实,浑身上下血迹斑斑,头上更是缠着一圈厚厚的绷带,整个人像从地狱里刚爬出来一样。

除了俘获自己的宋印宝之外,见刘旻、冯端等昔日朔方的战将也俨然上宾,端坐在帅位一侧,那校尉眼眸转动,诧异的目光一闪而过,继而垂下眼皮,立在原地,面无表情。

帅位上,李三娘头扎红帛丝巾,身披锦绣战袍,白玉双佩,革带金钩,皇族风范夺人眼目,只见她在座中一挥抬,说道:“松绑!”

三下五除二,卫士们解开了俘虏身上的绳索,退到帐门边听候命令,那校尉动了动肩膀,揉了揉手腕,依然低头,没有吭气。

“我是大唐平阳公主,御赐骠骑大将军,”李三娘看着对方,威严地说道,“你落败沙场,擒于我军,生杀之柄在我手中,若识时务知大局,所问必答,我放你生路,来去自便。”

对方眼皮一颤,嘴角抽动,欲言又止,搭拉着脑袋,长时间沉默。

刘旻见状,从座中站起来,走到对方跟前,问道:“你可认识我?”

那校尉抬头,一弯腰,拱手答道:“刘将军,卑职认得您,前年朔方城演练攻防之战,您曾任都虞侯,亲临我部督导。”

“嗯,那好,”刘旻盯着对方,说道,“时过境迁,我已不再是什么朔方城的都虞侯,你看清楚了,我这身上披的是大唐战袍,你若愿意,可投到我的麾下,军阶粮饷只增不减,咱们一同打回朔方去!”

那校尉眨眨眼,目光闪动,可瞬间又变得暗淡,只轻叹一声,没有回答。

“天杀的,不知好歹!”一旁的冯端按捺不住,指着俘虏的鼻尖骂道,“梁师都许了你什么愿,今为阶下囚,还似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给他陪葬?”

那校尉一惊,惶恐地看了看怒气冲冲的冯端,战战兢兢地开口道:“冯将军……我……我……”

“我什么我!”冯端怒气不解,喝道,“既然你也认得本将,那好,告诉你,都是军人大丈夫,降与不降就一句话,我生平就看不贯你这号人,粘粘糊糊的,还不如在战场上一刀宰了省事儿!”

那校尉不敢接话,眼圈一红,泪水打转儿,继而闭上双眼,低下头去,缄默不语。

刘旻叹息一声,拍拍他的肩膀,说了一句“时至今日,祸福自取吧,”便径直坐回自己的位中。

这时,宋印宝站起来,朝着帅位一揖,说道:“殿下,这个手下败将冥顽不化,毫无归顺之心,我看不必浪费口舌了,推出辕门斩首即可!”说罢,侧头瞅了瞅站在帐门边的两个卫士。

李三娘摆摆手,示意众人勿动,再次打量俘虏,换作平缓的语气,说道:“我绝不强人所难,你心中似有隐情,我不勉强你陈述军情,这样吧,你现在就可以走了,但离开大营后,若他日又在战场相遇,我军决不会手下留情。”

那校尉浑身一颤,十指抖动,抬起头来盯着李三娘,眼眸变得光亮,惊恐之中有意外,意外之中有感激,感激之中有无奈……

只见他弯下腰去,朝着帅位深深一揖,退后三步,这才转身,朝着帐门边走去,可步子却越迈越小,越迈越慢,最后,只见这校尉再次转身,“扑通”一下双膝跪地,拜伏道:“大唐公主殿下至仁至义,百闻不如一见!今日,小人虽为了一家十余口人的性命,不敢归降大唐,但只要是小人知晓之事,公主殿下随问随答,若有半句不实,小人愿受天打雷劈!”

三个将领听闻,面面相觑,大感意外,不约而同地扭头,朝帅位看去。

只见李三娘嘴角轻扬,露出一对浅浅的酒窝儿,伸手一抬,笑道:“请起来说话。”

那校尉站起身来,再次拱手,说道:“公主殿下,自刘、冯二位将军投诚大唐后,梁王……哦,不,梁师都恼羞成怒,下令说,如果再有军将投降,则诛灭三族!我一家老小十四口人,都在朔方城中,今日我归降大唐,明日他们就人头落地,所以我……我……”

“不必惶惑,你的处境,我能体谅,”李三娘见对方哽咽难语,便好言劝慰道。

听到此话,刘旻、冯端对视一眼,百味心头,目光沉郁,都蹙眉低头,各想心事……

“既如此,你也不必久留,”帅位上再次传来李三娘的声音,“天黑之前,你就赶回垒中去吧,以免引起索周的怀疑。”

“谢公主殿下,”那校尉躬身致意,然后抬头,迎着李三娘的目光,诚恳地问道,“不知有何军情,小人能够呈献?”

“喔,是这样的……”

在接下来的一个时辰里,对于红墩界故垒中的种种情形,从人马数量到器械武备,从糗粮饮水到军心士气,从战损消耗到部伍联络,李三娘都详尽地询问了一遍,尤其是得知梁军与稽胡已产生嫌隙、互不信任的消息后,不禁喜从中来,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