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落难情缘 > 第135章 诚心动天地(下)

落难情缘 第135章 诚心动天地(下)

作者:洪门十一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黄豆般的汗水,从张少飞的头顶顺着脸颊一直往下流,地下也湿了一大滩。

王榕根、王少香和卢惠兰从远处的树荫下偷偷地窥看,见此情景,实在心疼,但为能使张少飞知难而退,便紧攥着拳头,咬着牙关,强行忍受,不去劝阻他。

张少飞的信念坚如磐石,不顾日晒如火焰,跪在地面,默默地闭目祈祷。

……

时光,一刻一刻地过去,不知过去了多少刻,突然,万里晴空响起一个惊雷,震天动地。

一道耀眼的闪电从天穹掠下,似利剑般朝巨石直劈下去。

巨石上火花四进,烟雾腾起。

待烟霭散尽,张少飞睁开眼睛一看,狂喜道:“巨石开了、开了!天助我也!!”

这块巨石的正中,已经被劈开为两边。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成语典故就出于此。

张少飞的舅父王榕根,目睹着这奇妙景象,不由仰天长叹道:“天意!此乃天意也!”

于是,王榕根带着张少飞返回太镇村。

而卢惠兰,年纪尚轻,还以为她阿飞哥去湖北东禅寺求佛法,和上次去广州求灵芝的差不多,求得佛法就回来了。因此,王榕根带着张少飞返太镇村,她也和张少飞他们告别,返后梁村了。

王少香本以为出一个让常人永远办不到的难题,让儿子死了出家那条心;岂料村口巨石却被天雷闪电劈开了两边。

说实在的,她与张少飞两人是母子相依为命,说什么也舍不得儿子就此离开,还想出面阻拦。

但张少飞的舅父王榕根却是深明大义之人,他开解着王少香:“姐姐,讲出的话如同泼出的水.是收不回来的。况且,我们跟飞儿是发过誓愿的。”

王少香为难地:“这……”

王榕根神色认真地对王少香说:“姐姐,飞儿一心向佛,连天地雷电也出来帮他的忙。看来,这是天意,我们实在难于违背。”

王少香听后,黯然泪下:“按天理确该如此,但如果飞儿出家当了和尚,我张家香烟从此断了。当年李国师许诺我家能传得万代香烟,岂不是成了一句空话。我夫君在黄泉路上心也不安呀!”

王榕根摆了摆手:“姐姐此言差矣。”

王少香不满地嘟着嘴巴:“根弟,你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来呢?是不是偏帮飞儿呢?”

“姐姐,我与你同一骨肉,怎会刻意偏帮飞儿呢?我们做事要顺应天理。”王榕根神色庄严,“俗语有云,一子向善.九祖升天。飞儿说得对,如果他在佛门修成正果,普泽天下,以后万人供奉,代代相传,这才是真正的万代香烟呀!”

“呵,难道当年那个高僧所指的就是这一点?”王少香此刻恍然大悟。

王榕根追忆道:“那个高僧见多识广,学识渊博,道行深厚,断不会乱说的。家姐,你还记得吗?飞儿出世那天,那位高僧专程上门来,给他起名及点化姐夫。”

经王榕根这么提醒,王少香想到张少飞出世那天那位高僧上门的事,知道张少飞确实有与众不同的佛缘。

在弟弟的劝告下,王少香终于明白了大道理。说道:“飞儿,既然天意难违,你亦心如磐石,留得住你这个人,也留不住你的心。娘亲也不再为难你了。你择日上路去吧!”

“多谢阿娘。”张少飞笑颜大开,但过了片刻,他的脸庞反倒罩上浓阴的云翳。

王榕根不解地问:“飞儿,你娘亲也答应让你出家求佛,你的愿望已遂,为什么反而脸色阴悒呢?”

王少香:“是呀,你该高兴才对呀。是不是放不下阿兰呢?”

此时,张少飞倒为娘亲担忧起来,说:“阿娘,我走了以后,不知要离开多少的时日。老实说,我是有点放不下阿兰妹,但飞儿更放不下阿娘您啊!阿娘独自一人在家,饮食起居,无人照料。我……”

“飞儿,这一点你别担心,我会尽全力照顾你娘的。至于阿兰她……”王榕根“唉”地叹了一声,不停地摇着头,无何奈何地,“你……你还是先放心去求佛法吧。”

“那……就多谢舅父了。”张少飞说完,跪在地上向舅父叩了三个响头。

次日,张少飞来到禅慧寺,将前后情况向慧明禅师讲了。

慧明禅师听得目瞪口呆,在惊愕之余,沉缓的声音有若洪钟:“啊,这是天意,这是天意呀!”于是,走进方丈室取出一百两银子来,送给他。

张少飞望着那些白花花的银子,摆手不收:“我怎能收下佛门的钱呢?”

慧明禅师正色地说:“你到湖北黄梅东禅寺,以后,你也是我们佛门中人了。何必再分彼此呢?这些银两是一位名叫张道诚的施主知道你要离家北上参谒五祖,叫我转给你的。”

张少飞连忙说:“张掌柜在广州已给了我十两银子。这些银有劳大师转回给他吧。”

慧明禅师认真地说:“这些银两,并不是给你使用的。”

张少飞:“那么,是给谁用的呢?”

慧明禅师深情地:“你们母子两人相依为命。你离家远去,你娘亲已年老了,你拿这些银两给她留着,以备困难之需。”张少飞还要推辞,慧明禅师显得不高兴,“这不仅是老衲的意思,也是我们禅慧寺所有僧人的心意。如果你再推却,就是看不起我们了。”

“这……”听慧明禅师这样讲,张少飞没有再拒绝的理由了,只好把银子收下,带回家去给娘亲。

临别前夜,母子两人,一夜未眠,剪烛长谈,一直到雄鸡报晓。

王榕根也依时赶来了。

“看来巨石有灵,我们不妨到巨石前给飞儿送行吧。”王少香提议道。

王榕根点着头:“这正合我的心意。一来我们替他送行,二来酬谢苍天。”

于是,王少香、王榕根与张少飞在太石村头的巨石前边装了三炷香,叩拜以后,张少飞挥手与母亲依依惜别。

这块巨石,后人称它为“别母石”,它经历了千年风雨雷暴,至今仍屹立在太石村村头,这属另一个话题了。

出了村口不远,刚转过山坡,见到一位大师带着几十位和尚列队于山路两旁。

这时慧明禅师带着全寺和尚,要送张少飞一程。

慧明禅师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递给张少飞,道;“这是我给东禅寺的五祖师父的推荐信。”

张少飞感激地接过了书信:“师父,你考虑得真是周到。”

目送着张少飞的身影渐远,没入了茂密的树丛中,慧明禅师感慨地说:“我们佛家禅宗,又有接灯传承之人了。”

张少飞出家,一非生活所迫,二非被仇人追杀,三非为情所伤而看破红尘。他的远大理想是:求见佛祖,探求《金刚经》的真谛。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换一个角度来看,张少飞投身空门起点层次之高,实非世间俗人可比,这也决定了他今后的成就也非世间俗人可比了。

风萧萧,野茫茫。

一条曲曲弯弯的羊肠小路通往远方的莽莽群山,一只孤雁在空旷寥廓的天宇里翔行。

张少飞穿着黑色粗布衣,背着行囊,蹬着草鞋,踏上了这隐伏着艰难险恶的万里征途……

张少飞接过慧明禅师的书信,与众僧分别后,行至洞口崖楼山前,在即将离开邱县境内的一刻,一连打了几个喷嚏,双腿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开脚步,心里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似的。

原来,他的心一直放不下卢惠兰,想去跟她告别一下。

张少飞一阵风似的往回跑,直奔后梁村而去……

一路上,树影婆娑,阳光明媚,风吹乱了他的头发,却吹不走他对卢惠兰深深的思念与眷恋,他就这样奔跑在蓝天下,近了,近了……此刻,后梁村已遥遥在望,村前那间青砖瓦屋就在眼前,大门口悬挂着“卢府”二个烫金大字赫然映入眼帘,门外的人却要和府内的人告别了,这是多么难言的悲伤!

张少飞望着阳光下闪闪发亮的烫金大字,眼眸泛起了泪光,倔强的他终究没有再让眼泪滴下。

他在心里对自己说:阿兰妹,就算此后一别天涯相隔,没有机会再相见,我也不会忘记你的!

别了,我的恩师;

别了,我的师母;

别了,我的阿兰妹;

别了,我的难忘青春岁月,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

他忍住了眼泪,一转身,正欲离去之际,只见卢惠兰已站在了他的面前。

“阿飞哥,人都来了,为什么不进去呀?”卢惠兰自那天从太石村回来,把这天所经历的事一五一十地向她爹娘说了。

卢学儒听后,非但没有横加阻止,反而表示赞成张少飞此举。

为何卢学儒会如此识大体,赞成张少飞北上黄梅东禅寺求佛法的呢?

原来,卢学儒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胸怀和见识自然高人一筹——

卢学儒,才高八斗,举人出身,皇上特赐他“同进士出身”,年轻时曾官至礼部尚书,他在人生的大考场上,由于看不惯朝中大臣趋炎附势,深知伴君如伴虎,遂辞官不做,归隐泉林,办私塾,教书育人,是后梁村乃至邱县德高望重的塾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