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 > 第218章 蔡京:何谓《亮剑》?【求月票】

武媚娘从怀中掏出自己的人间行走令牌说道:

“此物可检验誓言,宋朝皇帝赵煦每日早朝时,都会将他的令牌摆在御案上,凡上奏弹劾之官员,都要先发誓是为了大宋,并无半点私心。”

这话让李世民眼前一亮:

“若朕有此物,朝堂的运转将更加便捷高效,媚娘能替朕求一块吗?”

武媚娘说道:

“仙长近日做了一批黑铁令牌,会赐给无法去混元宫的人使用,届时我给您讨要一块,不过发誓之事,不能完全照搬大宋,陛下可借助一些大型法会,测试群臣的忠诚。”

这个提议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同,大唐是世家治国,跟宋朝的士大夫阶层不一样。

士大夫是一群地主抱团,弄死一个,同僚只会趁机痛打落水狗,反正跟谁联合都一样,死了就死吧。

世家治国是典型的董事会制度,每个家族都是董事会成员,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闹太僵。

要是能趁着法会降雷劈死不忠之人,就可以将一切都推给上苍和神仙,皇帝本人不用受太多指责。

但一枚黑铁令牌能不能支撑很大的活动,武媚娘也说不准。

而且一般的法会都是祈福的,要是天上哔哩啪啦不断降雷劈人,跟现场的气氛不搭,得认真策划一个适合的法会。

武媚娘想了想,琢磨出个为醋包饺子的办法:

“大唐自建国,无数人血洒疆场,除了那些将军统帅,还有一些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士卒,陛下不妨为他们立一块大唐英雄纪念碑,等落成当天,文武百官皆会出席,并在碑前发誓效忠大唐……若有人对大唐有二心,必会被天降神雷劈死,而英雄纪念碑,则会让全军将士归心,战意汹涌。”

听到这个建议,李世民还真动心了:

“朕上位之初曾将夷族提到跟中原汉人同等地位,给予他们足够的恩宠和荣耀,可五年前的阿史那结社率刺杀事件,给我敲响了警钟,蛮夷从不会感恩戴德,对他们越好,他们就越蹬鼻子上脸。”

阿史那结社率是突厥始毕可汗的儿子、突利可汗的弟弟,突厥覆灭后投降大唐,李世民为了示恩,为投降的突厥人做表率,封阿史那结社率为禁军中郎将,负责护卫宫廷,还选出五百个突厥骑兵编入禁军。

结果阿史那结社率整天胡作非为,仗着禁军统领的身份无恶不作,还撺掇突利可汗的儿子贺逻鹘回草原复国。

他利用职务之便打听到李治进宫请安的日子,又勾结禁军中的突厥人,乘着夜色杀入李世民的寝宫外,要不是折冲都尉孙武开率领禁军及时赶到,并冒死挡住突厥人,李世民是生是死还两说呢。

打那以后,李世民对异族人就有了提防之心,还颁布了安置突厥人的诏令,命突厥人迁徙到黄河以南地区。

早些年说过什么一视同仁的话,再也没提过,反而各种限制异族,比如给官不给权等等。

现在,老李一边回忆着五年前的刺杀,一边发愁以后的事:

“媚娘,仙长对异族是什么看法?”

“畏威而不怀德,他们一日不发自内心认为自己是唐人,大唐就一日不得安宁。”

李世民坐在大殿的蒲团上,脸上带着苦恼:

“该如何做呢?”

“莫要给他们特权便可,对汉人什么要求,对他们也什么要求,做不到,该杀便杀,该罚便罚,宗教方面,他们只能供奉华夏神仙,不能信奉外族的宗教。”

华夏的宗教虽然主张不同,但都是劝人向善的,而草原宗教和西方宗教就不一样了,他们一直强调自己的主体思想,甚至还想把汉人也吸收进去。

李世民想了想,准备下达一则诏令,除了华夏的佛道之外,别的道统一律为淫祠,需要坚决抵制。

至于英雄纪念碑,直接立在朱雀门外便可,在那里修建一座广场,石碑立在中间,方便群臣对着石碑发誓。

建国英烈加大唐国运,还怕压制不住小小的异族吗?

李世民又问道:

“宗教方面如何下手?不能贸然杀人吧?”

武媚娘说道:

“祆教提倡父女通婚,此乃文明种族的大忌,长安的部分祆教信徒已在偷偷尝试,陛下可以此为由,限制祆教的发展,再慢慢铲除。”

李世民当即接纳了这个建议:

“就按你说的,我会尽快派人落实这些事情……媚娘你对国事如此精通,原本的历史上,我死后你应该有一番作为吧?”

武媚娘将令牌握在手中,淡淡说道:

“妾身只是个无名小卒罢了,不值一提。”

另一边,周易结束跟瞎子和明叔的聚餐回到云雾山,接收了王丽霞两口子送到山上的水杯,一共两大车,用纸箱装着,卸了好久才卸完。

接着旺哥又送来了一车带芽的土豆种子,周易打算在混元宫大门外的空地上种一些,剩下的全运到武帝世界和辛弃疾那边。

与此同时,批发订购的各种亮闪闪的小饰品也发货了,近期就会送过来。

周易很想看看,这些批发价不超过五毛的小玩意儿,到了哲宗世界,会被赵佶卖出多高的价位。

当然,挣钱是次要的,关键还是功德。

功德多了,一切都好说。

哲宗世界是一座充满功德的金矿,越挖越多,所以得多费心。

周易念叨这些时,赵佶也在一元宫的工地,开始策划向辽国贩卖物品的事了,他的执行力很强,当天就从大牢里捞出两个往辽国走私奢饰品的贩子。

前一段蔡京着手调查武器走私案,捎带着把汴梁城内搞走私的贩子全都抓了起来,还借用了李格非的刑房,“调查”得很顺利。

那两个走私奢侈品的贩子玩的比较高端,他们不走私武器,只走私王爷相公们把玩的各种精巧小物件儿,每一件都能卖出高价。

赵佶听说后,将两人从大狱中提溜出来,开始组建自己的走私班底。

当然,现在有了官方背景,就不是走私了,而是正经八百的商队,只是商品中,会夹杂一些“违禁品”。

赵佶打算等货物到手后,先用一两件试试水,这期间他带着两个贩子,从话术到衣着谈吐,全都教了个遍。

别看两个贩子是卖奢侈品的,但在赵佶这个见过不少好东西的皇子面前,完全就是两个拖着鼻涕的小学僧。

“到了辽国,若有人问起商品的来源,你们就直接说,被前端王给收编了,如今在替皇子办事。”

赵佶很清楚,这种非专业的情报人员,根本扛不过有心人的盘问。

与其被问出来,不如直接说出口,再夹杂一些皇子被迫除籍、无奈贩卖皇家之物为生的小故事,在辽国绝对有市场。

为了防止两个贩子阳奉阴违,赵佶把李清照请过去视察一元宫的修建情况,顺便让两个贩子对着令牌发誓,所有经手的宝物,只卖给辽国人,绝不卖给宋人。

两个贩子发誓后,天上响起两声闷雷,这事儿就算妥了,李清照拎着拂尘坐上马车,悠哉悠哉的来到开封城外一处一眼望不到头荷塘旁,参加一年一度的观莲节。

荷塘周围全都是各家搭的凉棚,丫鬟下人忙着准备吃的,小孩子嘁嘁喳喳的四处乱跑,跟现代社会的野营非常相似。

李清照跳下马车,发现外面一丝风都没有,冲弟弟招了招手,李迒屁颠屁颠跑过来,从马车里搬出了户外电源,接着又扛出一台落地风扇。

插上电源,风扇呼呼的转动起来,还带摆头功能。

最后从马车上拿下来的是一个密封保温箱,打开后,里面是冻好的冰块和雪糕,李格非拿出一瓶白葡萄酒,将冰块放入杯中,再倒入一些葡萄酒递给了略显拘束的蔡京:

“尝尝,这种酒甜味重,适合冰着喝。”

蔡京自诩是个讲究生活品质的人,但在李格非一家面前,却仿佛是个未开化的原始人。

不远处的荷塘边,刚从开封府监狱中释放出来的蔡攸顶着一片荷叶当草帽,举着手中的竹竿认真钓鱼。

出狱后他辞掉官职,每天早出晚归,拎着根竹竿四处溜达,见到有水的地方就想刨点蚯蚓甩两杆子,直到天黑才回家。

蔡京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冲李格非问道:

“听闻你们家每晚都有全新的皮影戏看,我能有幸去看吗?”

李迒吭哧吭哧剥着莲蓬:

“不是皮影戏,那叫投影,把画投影到幕布上,快速播放,就会形成连续的画面……今晚我们要看《亮剑》,你要想看记得去早点,不等人的。”

蔡京一听,连忙行了一礼:

“好,我早早的就过去,希望诸位不要嫌弃我叨扰。”

说完,他又问起了《亮剑》这个名字的由来:

“何谓亮剑?”

这个问题李迒和李格非都不清楚,因为两人没看过亮剑,李清照说道:

“遇到强大的敌人,明知不敌,也要勇于亮剑,须知狭路相逢勇者胜,做人做事,都要敢于亮剑,畏首畏尾之人,不配为勇者!”

蔡京:“!!!!!!!!!!!”

最近一直忙着查走私案,没太顾上调查城外的庄园,清照表妹跟我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是为了点我吧?

想到这里,蔡大学士顿时满满的斗志,打算直面大宋的贪官污吏,勇于亮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