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 > 第203章 千万不要在佛祖面前谈事情,他会偷听!【求月票】

“哎哎哎,要摔啦要摔啦!”

混元宫大门口,公孙大娘正尝试着骑新买的红色山地车,结果连续摔了好几个屁墩儿,幸亏练习前被武媚娘逼着戴上头盔和护肘护膝等防护装备,并没有受伤。

这丫头正在兴头上,扶着自行车站起来,继续练习。

李白上手比较快,那辆黑白双拼色的软尾到手不满半小时,他就可以捏着刹车表演甩尾了……天赋这一块儿,连周易都羡慕大徒弟。

武媚娘选的是一辆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坤车,但碟刹和变速牙盘让这台坤车多了几分狂野,现在女皇陛下正用毛巾小心擦拭车子,舍不得骑。

李清照选了一辆折迭自行车,她打算不忙了骑着在汴梁城内转悠,累了就折迭一下塞马车上,然后晃悠悠的回家。

折迭自行车虽然越野山地都很一般,但胜在方便。

大家挑选自行车都是凭喜好,只有西施不一样,在自行车店里,她先是观察一圈,又仔细询问了在山路或泥土路上长途赶路,该怎么选择。

最后在店老板的推荐下选了一款重装越野专用山地车,加固车架、加宽轮胎,外加前后货架和加固型车把,能携带不少装备,另外车身还有很强的拓展能力,比如水壶架和车把架,都能安装别的设备。

公孙大娘大呼小叫的练习自行车时,西施坐在一边,认真听李清照讲着自行车说明书。

听完说明书的内容后,她又请武媚娘从平板电脑上找了自行车发展史和山地车比赛的视频,认真看了一遍。

对她来说,只有完全弄懂了自行车的知识,才敢上手练习。

大家忙活时,周易把昨天早上赵伟送的鱼拿出来,腌制风干的鱼,虽然不如活鱼鲜,但口感更紧实、肉质更细嫩,烹饪得当,照样是美味。

他把鱼头跟五花肉片炖在铁锅里,将鱼头的胶质炖出来,等会儿用油饼蘸着吃。

当初《舌尖》热播时,他特别馋鱼头泡饼,大一那年暑假去京城旅游,连着吃了两顿,总算解了馋。

傍晚,晚饭终于做好了。

鱼头泡饼、砂锅鱼块、糖醋鱼片、鱼尾炖豆腐……中午吃泡面的古代人,全都被吸引了过来,馋得直咽口水。

西施扯了扯公孙大娘的衣袖问道:

“周方士在的时候,天天都这么丰盛吗?”

“哪里哪里,这还不算丰盛,主要最近太忙,过去我们一顿最少十个菜,那几位将军比较能吃,菜少了不够分。”

周易解下围裙,擦擦手,指着灶上的砂锅说道:

“鱼尾炖豆腐还要几分钟,西施,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

西施点点头,说了个越国先主允常纪年的日期,武媚娘和李白两人翻了好一会儿手机上的万年历APP,总算找到了西施出生的年份——公元前505年,时间是六月初六。

周易换推演出八字,掏出手机打给了裁缝,响了十几声对方总算接了起来:

“干嘛?不是说今年别给我打电话吗?”

周易嘿嘿一笑:

“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谢谢你,三套道袍都很合身,要不要给你快递一份锦旗?”

裁缝无语道:

“得得得,是不是又想做道袍啊?先说好,我的单子排满了,你想要做道袍的话,得加钱。”

周易懒得出钱,直接报出了价格:

“两个条件,干不干?”

裁缝声音中透露着拿捏住周易的窃喜:

“那我就勉为其难给你加个塞吧……八字呢,报一下。”

周易把西施的八字念了出来,裁缝顿时倒吸一口冷气:

“不是吧兄弟,你的路子居然野到这种地步了?”

周易未置可否:

“这个八字适合什么颜色?”

裁缝喝了口咖啡说道:

“这个八字的命相适合荷花白,也就是白色透着一点点粉色,另外还适合云水蓝……说是蓝色,其实就是浅蓝中透着灰,另外还有苦苔色……”

没等他说完,周易就选择了荷花白,荷花仙子嘛,就得穿这个颜色的道袍。

至于云水蓝和苦苔色,明显是沉江的色彩,现在西施的命相已经改变,没必要再跟这苦命的颜色产生交集了。

裁缝说道:

“行,那就荷花白,做好我用快递发给你的,年前可能会找你帮我做件事,到时候别推辞啊。”

周易答应道:

“行,没问题。”

挂断电话,鱼尾炖豆腐也做好了,周易端着来到餐厅,放在隔热垫上,武媚娘开始盛米饭,公孙大娘从厨房端来了半筐馒头和油饼,李清照拿了一桶果汁和一瓶小甜水,李白忙着摆放餐具……

每个人都有活儿干,西施发现没自己的活儿,赶紧把餐椅摆放整齐。

落座后,周易笑着说道:

“今天这顿算是给荷花仙子接风洗尘,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吃得惯。”

西施跟大家混熟了,说话不再那么怯生生的了:

“比王宫里的饭菜都好,越国的贵族才能吃各种酱,用以增加咸味,中午媚娘姐姐给我们煮了泡面,我第一次发现,有比宫廷国宴美味的存在。”

春秋时期吃的基本上都是各种糊糊饭配酱,当时的制盐方式比较粗糙,食盐苦味重,贵族一般都制作成酱,通过发酵去除盐中的苦味……酱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无意中发明出来的。

酱比较珍稀,尤其是肉酱,史书上还记载过周天子因为酱臭了而痛哭流涕的事情,可见酱在贵族中的地位。

这边觥筹交错时,大唐开元世界,李隆基穿着便装走进一元观,见太平公主一人坐在殿中诵经,躬身行了一礼:

“侄儿拜见姑姑,石榴仙子和青莲真人还没回来吗?”

太平公主说道:

“小姨母和二舅想向仙长讨要自行车,估计一两天后才回来。”

李隆基熟门熟路的走到墙角,打开冰箱门拿了个小脆筒,边吃边赞叹:

“炎炎夏日,有冰箱真是好享受,可惜宫里没有……”

太平公主放下经书,似笑非笑的看着侄子问道:

“想要?”

李隆基盘腿坐在一旁的蒲团上,点头说道:

“想是想,但仙长不会给吧?”

“明年吐蕃会进犯陇西之地,你若能打一场漂亮仗,我可以厚颜求你奶奶给宫里赏赐一套,听小姨母和二舅说,仙长自诩为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希望各朝都对异族呈现出碾压之势,我大唐优待异族的政策是错误的,你要及时调整。”

聊起正事,李隆基赶紧正襟危坐,小脆筒也顾不上吃了:

“如今我朝中有不少异族官员,都要赶走吗?”

太平公主摇了摇头:

“做了唐官,便是唐人,不管过去他们是什么身份,以后只能是唐人,若对出身念念不忘,处处以异族身份索取好处,这样的官员该罢免就罢免,该斩首就斩首,不用心疼,你若再重用王毛仲这类高句丽人,仙长会不喜的。”

李隆基拱手说道:

“多谢姑姑指点,以后我尽量限制异族的官员,多多提拔关中、中原人氏……如今朝堂日趋平稳,我欲整训军队,不知该从何处下手?”

太平公主揉了揉太阳穴,给出了一个中肯的建议:

“郭元振喜欢拉帮结派,不通军务,需要将他换掉,提拔重视军纪、渴望战功的将领,我朝自开国始,兵部尚书俱为出将入相之人,具体人选,你多挑挑,要学会不拘一格择人才,世家、寒门、布衣,只要有才,皆可重用。”

李隆基本来只想过来吃个小脆筒解解馋,没想到却被姑姑上了一课,躬身请求道:

“侄儿以后每到休沐便来一元观陪姑姑吃饭如何?”

太平公主没有拒绝:

“你是皇帝,想来便来,无需向我请示。”

李隆基一听,立马厚着脸皮表示要在殿中给自己设立一个常驻蒲团,彰显自己也是一元观的一份子。

姑侄俩聊到天黑才结束,这个时候,混元宫的晚饭也吃完了。

公孙大娘领着西施去三清殿前面的小广场,带她在太阳能路灯下跳舞,周易和武媚娘溜达一圈,路过大雄宝殿时,两人坐在门槛上聊起了王玄策:

“仙长觉得何时把王玄策带来比较合适?”

“再等等吧,到时候我试试在大门口的四大天王神像上写他的名字,看能不能把他召唤过来……可惜联系不上玄奘,要是能把他说动,让他出面当王玄策的副手,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玄奘取经时,把数百位天竺高僧辩得哑口无言,他之所以能带那么多佛经回到大唐,全是辩论赢来的,否则人家好不容易编纂的经书,咋可能随随便便送出去嘛。

周易念叨玄奘时,身后的如来佛祖神像仿佛活过来一样,眼神变得明亮了不少。

同一时间,大唐贞观世界天竺境内,一位身高八尺的中年僧人,正在寺庙的殿堂中收拾行李,突然一阵清风吹来,他恍神打了个盹儿。

醒来后,这位僧人惊诧的扭脸看向不远处的神像,用不可置信的语气自语道:

“佛祖居然给我托梦了……王玄策是何人?佛祖命我无条件帮助此人占领天竺是何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