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 > 第七百三十九章 李善长一计不成又来一计(求订阅!!)

李善长等人如蒙大赦,连忙磕头谢恩,随后灰溜溜地退出了太乐宫。

待众人离去后,朱元璋重新坐回椅子上,长叹一声,低声自语道:“这些老臣,真是越来越不知收敛了。欧阳伦啊欧阳伦,你可要顶住这压力,别让咱失望啊……”

李善长带着一众淮西老臣离开太乐宫后,众人神色凝重,心中忐忑不安。他们并未立即散去,而是悄悄聚集在李善长的府邸中,关起门来商议对策。

屋内气氛压抑,几名老臣忍不住低声议论起来:

“李公,太上皇今日的态度,实在是令人心寒啊!咱们淮西一系,难道真要就此没落了吗?”

“是啊,太上皇明显偏袒欧阳伦,咱们再这样下去,恐怕连自保都难了!”

“李公,您说句话吧,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太上皇和陛下会不会迁怒于我们,彻底处理掉我们?”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语气中满是焦虑和不安。李善长却坐在主位上,神色淡然,仿佛对眼前的困境毫不在意。他轻轻抿了一口茶,缓缓放下茶杯,目光扫过众人,淡淡开口道:“诸位,稍安勿躁。”

他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屋内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纷纷看向李善长,等待他的下文。

李善长微微一笑,语气平静地说道:“诸位不必过于担忧。太上皇和陛下,暂时不会对我们如何。”

“哦?李公何出此言?”一名老臣忍不住问道。

李善长捋了捋胡须,缓缓分析道:“首先,太上皇虽然今日对我们言辞严厉,但他并未真正采取行动。这说明,他心中仍有顾忌。我们淮西一系,毕竟是为大明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太上皇念及旧情,不会轻易对我们下手。”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其次,陛下虽然年轻,但并非不明事理之人。他清楚,朝中势力错综复杂,若是冒然对我们动手,必然会引起朝局动荡。眼下大明内忧外患,陛下不会愿意看到朝堂陷入混乱。”

“可是,欧阳伦那小子如此嚣张,咱们难道就任由他打压我们吗?”另一名老臣愤愤不平地说道。

李善长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欧阳伦?他不过是陛下手中的一把刀罢了。刀再锋利,终究是刀,用完了,自然会被收起。我们不必与他正面冲突,只需静观其变,等待时机。”

“李公的意思是……”众人纷纷露出疑惑之色。

李善长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天空,语气深沉地说道:“欧阳伦此次整顿吏治,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树敌无数。朝中不满他的人,可不止我们淮西一系。只要我们暗中联合其他势力,慢慢积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自然可以反戈一击。”

他转过身,目光炯炯地看着众人:“诸位,眼下最重要的是稳住阵脚,不要自乱阵脚。太上皇和陛下暂时不会对我们动手,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该低调的时候低调,该示弱的时候示弱,切不可再给人抓住把柄。”

众人听完李善长的分析,心中的焦虑渐渐平息下来。一名老臣忍不住赞叹道:“李公高见!我等受教了!”

李善长微微一笑,重新坐回椅子上,语气淡然:“诸位,记住一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我们沉得住气,这场风波,终究会过去的。”

屋内众人纷纷点头,脸上重新浮现出信心。李善长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李善长的话虽然让众人稍感安心,但很快,淮西党的老臣们又开始担忧起来。一名老臣皱着眉头,低声说道:“老相国,您说得固然有理,可这次我们联名上书弹劾欧阳伦,却未能奏效。若是让他的考核继续下去,咱们淮西党的地位恐怕还是保不住啊!”

另一名老臣也附和道:“是啊,老相国!欧阳伦这次考核,摆明了是要彻底打压我们淮西一系。若是任由他继续下去,咱们这些老骨头,恐怕连个闲职都保不住了!”

屋内再次陷入沉默,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看向李善长,等待他的下一步指示。

李善长神色依旧从容,他缓缓放下茶杯,目光扫过众人,淡淡开口道:“诸位,不必过于焦虑。欧阳伦的考核虽然来势汹汹,但并非无懈可击。”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首先,欧阳伦此次考核,虽然看似雷厉风行,但实际上已经引起了朝中许多人的不满。除了我们淮西一系,其他派系的官员也对欧阳伦的独断专行颇有微词。我们只需暗中联络这些不满的官员,形成合力,便能在朝中制造更大的阻力。”

“其次,欧阳伦的考核虽然严厉,但并非没有漏洞。”李善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提拔的许多官员,资历浅薄,战功不显。我们只需抓住这一点,暗中搜集证据,证明这些人的晋升不合规矩,甚至存在徇私舞弊的嫌疑。到时候,我们再将证据呈给陛下,欧阳伦的考核自然会受到质疑。”

“可是,老相国,欧阳伦毕竟是陛下和太上皇的亲信,咱们这样做,会不会引火烧身?”一名老臣担忧地问道。

李善长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一丝深意:“诸位,我们不必亲自出面。朝中那些御史言官,平日里最喜欢弹劾官员。我们只需将证据交给他们,让他们去弹劾欧阳伦。这样一来,即便陛下和太上皇有所不满,也不会直接怪罪到我们头上。”

众人听完,纷纷点头,脸上露出赞许之色。一名老臣忍不住赞叹道:“老相国果然深谋远虑!如此一来,咱们既能打击欧阳伦,又能保全自身,实在是妙计!”

李善长摆了摆手,语气淡然:“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需在朝中制造舆论,让更多人意识到欧阳伦的考核存在问题。同时,我们也要在地方上做些文章,让那些被贬黜的将领和官员联名上书,向陛下诉苦。这样一来,陛下即便再信任欧阳伦,也不得不考虑朝中的反对声音。”

“老相国高见!”众人纷纷附和,脸上的忧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期待。

李善长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天空,语气深沉地说道:“诸位,记住一点——欧阳伦再得宠,也不过是一介臣子。只要我们淮西一系团结一致,暗中布局,终究能扭转局面。眼下最重要的是沉住气,切不可自乱阵脚。”

屋内众人纷纷起身,向李善长拱手行礼:“多谢李公指点!我等定当谨遵教诲!”

李善长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好了,诸位回去后,各自行事,务必小心谨慎。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众人纷纷点头,随后悄然散去。李善长独自站在窗前,目光深邃,低声自语道:“欧阳伦啊欧阳伦,你以为凭借陛下的宠信,就能一手遮天?这朝堂之上,可没那么简单……”

很快,又到了朝会的日子。金銮殿上,群臣肃立,气氛凝重。朱标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殿内众臣,淡淡开口道:“诸位爱卿,今日可有要事奏报?”

李善长站在文官队列的前列,微微低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缓步出列,躬身行礼道:“陛下,臣有本奏。”

朱标看向李善长,眉头微微一挑,语气平静:“李爱卿有何事奏报?”

李善长抬起头,神色恭敬,语气沉稳:“陛下,臣以为,如今京平铁路已修建得七七八八,工程进展顺利,成效显著。而那些被派往修建铁路的官员,多年来兢兢业业,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朝中正值用人之际,臣建议将这些官员调回京城任职,并予以重用。一来,可表彰他们的功绩;二来,也可为朝堂注入新鲜血液,缓解官员短缺之困。”

他的话音落下,殿内群臣纷纷低声议论起来。有人点头赞同,有人则面露疑惑,尤其是淮西党的官员们,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朱标听完,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李爱卿所言,确有道理。京平铁路乃国之重器,修建铁路的官员确实功不可没。不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毕竟铁路尚未完全竣工,贸然调回官员,恐影响工程进度。”

李善长微微一笑,语气恭敬却不失坚定:“陛下明鉴。臣以为,京平铁路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剩余部分可由地方官员接手。而那些被派往修建铁路的官员,大多经验丰富,能力出众,若能调回京城,必能为朝廷分忧解难。况且,如今朝中官员短缺,正是用人之际,若能及时调回这些干才,必能事半功倍。”

朱标闻言,眉头微微舒展,似乎有些意动。他转头看向一旁的欧阳伦,问道:“欧阳爱卿,你意下如何?”

欧阳伦出列,神色平静,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李大人所言有理。京平铁路的修建官员确实功不可没,若能调回京城,必能为朝廷效力。不过,臣建议在调回之前,先对这些官员进行考核,以确保其能力与职位相匹配。”

李善长听到欧阳伦的话,心中冷笑一声,暗道:“欧阳伦啊欧阳伦,你果然谨慎。不过,这次你可拦不住我了。”

他面上不动声色,继续说道:“陛下,欧阳大人所言极是。臣也认为,调回官员之前,确实应进行考核。不过,这些官员多年来在地方上兢兢业业,成绩有目共睹,考核不过是走个过场。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尽快调回这些干才,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脸上虽平静无波,心中却早已盘算开来。他暗自思忖:“此次提议调回修建铁路的官员,表面上是为朝廷分忧,实则是为了制衡欧阳伦的考核。这些官员大多是我淮西一系的旧部,调回京城后,必能重新占据要职,削弱欧阳伦的影响力。”

他嘴角微微上扬,心中冷笑:“欧阳伦啊欧阳伦,你以为凭借考核就能彻底打压我们淮西党?殊不知,这朝堂之上,步步皆是棋局。我这一招,既能名正言顺地调回旧部,又能让陛下和太上皇无话可说。你即便再得宠,也难以阻挡大势所趋。”

想到这里,李善长的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接下来,只需暗中联络这些调回的官员,让他们在朝中形成合力,便可逐步扭转局面。欧阳伦,你的好日子,恐怕不多了……”

心中暗自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

朱标听完,点了点头,语气坚定:“既然如此,那就依李爱卿所奏,先将修建铁路的官员调回京城,再进行考核任用。此事交由吏部负责,务必尽快落实。”

李善长闻言,心中一喜,连忙躬身行礼:“陛下圣明!”

朝会结束后,朱标回到御书房,心中依旧对李善长的提议感到纠结。他深知,李善长此举绝非单纯的为国举贤,背后必然隐藏着淮西党的算计。然而,李善长的建议表面上合情合理,若是直接驳回,恐怕会引起朝中非议。

朱标沉思片刻,最终决定将此事交给欧阳伦来处理。他召来欧阳伦,直截了当地说道:“妹夫,李善长提议调回修建京平铁路的官员,朕觉得此事颇为棘手。你是军事内阁的大将军,又是此次整顿吏治的主持者,此事便由你来决定吧。”

欧阳伦闻言,神色平静,没有丝毫犹豫,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李大人的提议甚好。修建铁路的官员确实功不可没,调回京城任职,既能表彰他们的功绩,又能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臣同意此议。”

朱标听到欧阳伦的回答,不由得一愣。他原本以为欧阳伦会坚决反对,毕竟这些官员中不少是淮西党的旧部,调回京城必然会削弱欧阳伦的整顿成果。然而,欧阳伦却答应得如此爽快,甚至没有提出任何附加条件。

朱标忍不住问道:“欧阳爱卿,你……真的同意此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