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剑走偏锋的大明 > 第七百三十五章 一群傻缺

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七百三十五章 一群傻缺

作者:郁雨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51: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自然有,”户部的官员立即道:“薛大人作为江南巡察御史,应当知道海禁对普通百姓的影响,也看到了解除海禁对国,对民的益处,还请薛大人详实上折,为陛下陈清利弊。”

又道:“薛大人不必忧虑,折子写完之后,我等可代为递上。”

薛韶依旧一脸忧虑,沉默不语。

官员顿了顿便低声道:“折子交给我们,薛大人大可以离京,一来,陛下还是念着旧情的,此次您犯了大错,江南兵祸越演越烈,您也只是在大牢里关了几天;

二来,您已因此事受罚,断不会再二判,但您功名还在,功名在身,您议论朝政是正当之举;

三来,听说您上次出海,和武林盟的人交往颇深,或许可以与他们联络,走一趟海外?”

薛韶挑眉。

官员压低声音道:“如今江南和沿海一带乱着呢,银山一事传出,有许多人私逃出海,其中不乏江湖人士,听说,连水军中都有士兵私逃渡海,大人出海,不仅可以暂时避开朝堂风波,还可以为陛下看管银山,将来立一大功。”

薛韶若有所思,只道:“大人的提议,韶会考虑的。”

他很听话的给对方写了一封折子。

官员拿到折子后离开,还表示:“你有难处只管来找我。”

薛韶笑着将人送出去。

喜金听得一肚子火,害怕道:“少爷,您不会真听他的出海吧?什么立功,那全是假的,之前您出海可是提前上报了的,又是官,混在船上出海可以说是为国效力,现在您已被罢官,再私自出海,那可是犯罪!”

薛韶敲了一下他额头,笑道:“你都知道,本少爷会不知道吗?”

喜金长出一口气:“所以您不会出海的是不是?”

薛韶笑道:“见机行事,也不是那么肯定。”

喜金:……

薛韶道:“不必在意别人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只要盯准自己的目标就好,目标一致时,可合作时为何不借力一用呢?”

而除了朝中主张开海禁的官员外,勋贵宗室等一干主张禁海的人也派了人来接触薛韶。

他们以为薛韶作保为条件,让他把银山的具体位置,范围等全画下来,有个别人还想通过他和潘筠合作。

薛韶一一应付完他们,将人送走后便让喜金收拾行李:“明日一早便离开这龙潭虎穴。”

喜金已经收拾好,要不是现在天黑了,他们现在就可以走。

“那几个私下走私的也就算了,那几个连船都没有的,凭什么认为他们一句话少爷和潘道长就要跟他们合作?”喜金越想越憋屈:“是凭他们脸大,还是脑子蠢?”

薛韶哈哈大笑起来,乐道:“喜金,你跟潘筠他们在一起久了,连说话都像他们了,你以前可没这么不饶人。”

喜金嘀嘀咕咕。

薛韶摇头笑了笑,脸色微正,怅然道:“大概是因为他们在高位的时间太长,太骄傲,既不知民间疾苦,自然也不知,他们也不过尔尔。”

喜金突然有些害怕:“少爷,您将来可不能成为这样的人。”

薛韶笑着点头,应道:“好。”

喜金呼出一口气,笑问:“我们明天去哪儿?要回乡吗?江南乱着呢,我们还是别去凑热闹了,什么内官、文臣、勋贵宗室,让他们自己闹去。”

薛韶却摇了摇头道:“潘筠和于大人为我做了这么多,我怎能一走了之?明天我们南下。”

喜金:……

薛韶:“快点休息吧,你明日去租车,我出去买些干粮备着。”

第二天,薛韶去买干粮,却是先到路边堵住要上朝的尹松。

尹松看见他一点也不惊讶,跟他蹲在路边一手蛋汤,一手包子:“我今日是被鸟叫声吵醒的,我当时便知今日当早些出门,果然,出门遇喜。”

薛韶冲他笑了笑。

尹松问道:“你何时离京?”

薛韶:“陛下命我三日内离京。”

尹松道:“一路平安,替我给潘筠带句话。”

薛韶洗耳恭听。

尹松仰望天空,半晌才叹息一声道:“时也命也,有时过于执着改变,反而会将业障揽到自己身上,我等修道之人,点到即止便可,不该过于参与民间之事。”

“无为吗?”薛韶若有所思:“尹大人是朝廷命官,若预见天下有难,朝廷有过,也不着力改变吗?”

尹松浅笑道:“你岂知你预见的就一定会发生?阻止一次之后不会衍变出更多、更强的祸事?”

他道:“我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余下的,便当顺应天时、自然。当厄运到一定程度,便会由败转盛,当繁盛到一定高度,便会由盛转败。”

薛韶认同他这个观点,却不觉得他和潘筠现在做的事会招来更大的祸害。

“难道我们不是在解决看得到的问题吗?”

尹松轻轻一笑:“那就请你帮我问小师妹,她做这些事,为的是解决自己的问题,还是为解决大明的问题?”

薛韶不解,却依旧记下了。

尹松把手上的包子吃完,一口干完汤,将碗还给摊主,挥挥手道:“上朝去了,不远送。”

薛韶起身,目送他走远,回头和店家道:“帮我包二十个馒头。”

店家爽快的应了。

薛韶又去买了一些烧饼,便拎回驿站,主仆两个当即拎上行李,坐上租来的车便出城去。

马车配了车夫,他们有干粮,一路不停的往南,很快就到了南直隶。

南直隶已经恢复不少,朝廷的赈灾一到,当地百姓信心大增,各地都开始自主救灾。

茶楼里提到最多的两个人,一是不知哪里的陈老爷,给南直隶和福建捐献了大量的钱粮;

二是三清山的潘筠,也拿出了大量的钱粮救灾。

“那位陈老爷不知名姓且不提,就说三清山的潘筠道长,你们猜,她一个道士,哪来这么多钱粮的?”说书先生轻拍桌子,停顿下来。

底下听得津津有味的客人立刻出声催促:“快说哪来的?”

说书先生摸着胡子,笑而不语。

已经有人猜测:“莫不是偷盗?劫富济贫?”

“经商?可也没听说过三清山有啥出名的商号呀。”

说书先生道:“说劫富济贫的对了一半,不过她是劫寇济贫。”

他一拍桌子道:“传闻两月前,潘筠道长跟随武林盟和天师府的侠士们出海剿匪,她追着寇首一路跑到倭国,你们猜怎么着?”

众人心被提起:“怎么着?”

“她于茫茫大海中看到一座银光闪闪的山,登岸一看,发现是一座银山!”

薛韶呛了一下,连忙放下茶杯,忍不住乐。

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坐到他身边,小声道:“兄台,你也觉得是假的对不对?”

薛韶扭头看他,低声回问:“假的?”

“不是假的是什么?谁说银山是银色的?倭人又不是傻瓜,若银山这么明显,他们怎会没发现,还等着我大明的人去挖采?”他低声道:“我仔细观察过了,这说书先生是拿了钱他特意散播流言。”

薛韶挑眉:“散播这个流言有何好处?”

“我怀疑他们是想把人骗到手,或是骗财,或是骗人,”书生道:“若是骗财还好,不过损失些许钱财,但要是骗人……”

薛韶便凑近了两分:“兄台为何与我说这些?”

“兄台一看就是读书人,我想与你合作,”书生握住薛韶的手,凑近低声道:“我们读书人读书,不就是为了忠君事国?我们不如拿下他们,为国尽忠。”

薛韶:“……”

他歪了歪头,细细打量他,迟疑道:“投名状?”

书生咧开嘴乐:“是,兄台觉得我这主意如何?”

“不如何,”薛韶道:“这说书先生一看就是江湖人,跟他勾连的也多半是江湖人,我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

“可是他们要害人啊,我们作为读书人,路见不平,怎能无动于衷?”书生有些生气:“毫无怜民之心,将来怎么当官?”

“去报官就好了,”薛韶一脸莫名:“遇见不法,上报衙门不是最快、最简便的方法吗?”

书生沉下脸来,严肃道:“不行,万一他们与衙门勾结……”

“兄台,”薛韶打断他的话,笑眯眯地道:“你将来便是要当官的人,怎能如此不信任官府呢?”

书生垂下眼眸,压低声音道:“兄台有所不知,我们这里的县令是个贪官,民怨沸腾,不过是被威胁着不敢外泄……”

薛韶突然抬手冲着二楼喊道:“戴兄,这里有个反贼。”

书生身体一僵,快速的往上扫了一眼,正对上一人往下探头一看的目光。

他想也不想,转身就跑。

薛韶抬脚踢向他的屁股,他身形一扭躲过,朝着窗户飞奔而去。

薛韶抓起竹筒里的筷子便甩去,书生好像后脑勺长了眼睛一般,袖子往后一抡一卷,将所有筷子都收在袖子里,猛地一扑就要从窗口飞出去……

结果才腾空,就被人当胸一脚踢回来,啪的一声砸在薛韶脚边。

薛韶伸脚踩住他的胸口。

此时,戴荣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连忙下楼:“薛兄,你不是在大牢里吗?”

薛韶笑道:“你的消息滞后了,我已经被罢官免职放出来。”

戴荣一脸复杂:“你……不会是被流放了吧?”

薛韶笑道:“你见过可以逛茶馆的流放犯吗?”

只要够有钱和够有权,有什么不可能的?

不过薛韶的确两种人都不属于。

戴荣松了一口气,忙道:“能出来就好,你等过几年朝中淡忘了,再找机会起复。”

薛韶倒是不在意这些,摇了摇头笑道:“随缘便好。”

他低头看了一眼脚下被压制的人,问道:“这是叛贼的人?”

戴荣咬牙切齿,恨道:“倭国银山的事甚嚣尘上,那群叛贼拿不下泉州,便想绕过泉州,北上拿下我们昆山,想从这一带出海。”

“福建离这里极远,他们怎么会想到从这里出海?”

戴荣:“这次南直隶沿海一带受损严重,他们在特意挑起百姓们对官府不满,想像福建和江西一样起事,便可不用叛贼大军过来便可抢占此处,而且……苏州那里便有好几条海船,攻下昆山和苏州,他们连海船都是现成的了。”

说到海船,薛韶心中一动,连忙问道:“叛贼很想要海船吗?”

“那是当然,去倭国,海船是必备的。”

薛韶沉思,片刻后抱拳道:“戴兄,我另有急事去做,便不多停留了,告辞。”

“哎,你这就走了?至少停留一晚稍作休息,让我招待一下你……”

薛韶却是立即拎起包袱告辞了:“改道,去龙虎山。”

车夫一呆,连忙问道:“那还去泉州吗?”

薛韶略一沉思便道:“你将我们送到龙虎山便可。”

“这是你改的行程,说好的钱我是不退的。”

薛韶笑着应下:“好,你将我们送到龙虎山便可。”

薛韶不是第一次来龙虎山,却是第一次走到学宫门前。

这是他族中那位族爷爷一直想让他来的地方,薛韶好奇的看了看。

刚经历过三堂会审,和一众师长谈妥了合作的潘筠身着宽松的道袍,一摇一晃的出来时,他还在抬头看着“大上清宫”的匾额。

潘筠走出大门,站在他身边跟着抬头看:“听说是第一代张天师留下的,好看吗?”

薛韶扭头看她:“三艘海船在手,我还以为你会麻烦缠身。”

潘筠冲他笑了笑:“我早和水师衙门、泉州知府和林盟主谈好了。”

“叛军之势如火,泉州知府现在自身难保,朝廷派了曹吉祥和陈宫南下组建泉州市舶司,水师衙门话语权被削弱,他给不了你保障吧?”

潘筠叹息一声:“你真聪明,我刚回到龙虎山,张真人就找我去谈了。”

“你和天师府谈妥了?”

潘筠点头:“谈妥了。”

薛韶沉默片刻方问:“最近可有什么异常?”

潘筠挑眉:“你是说刺客?”

薛韶张大嘴巴:“叛军派出的是刺客?”

潘筠耸了耸肩道:“谁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一身黑,鬼鬼祟祟的靠近学宫,学宫自然都把他们当刺客处理了。”

她摊手道:“我是同情他们,但我能跟他们同流合污吗?山脚下的天师府又不是摆设。”

天师府是受皇帝和朝廷敕封的官方组织好不好?

她能当着天师府的面和叛贼来往吗?

一群傻缺,找她都不会找个好地方,好时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