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九百九十七章 配合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九百九十七章 配合

作者:要离刺荆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7: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定下元祐大典的事情,君臣之间,自然是一片欢乐祥和。

三位元老,更是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尤其是文彦博!

老太师,心里面是真的得意啊!

“待这元祐大典修成……”文彦博在心中美滋滋的想着:“别说司马君实了……”

“便是欧阳永叔、韩稚圭,乃至于希文公……”

“恐怕青史之上,都不如老夫!”

只是这么想着,文彦博就已如饮佳酿,整个人都开始飘飘然,以至于说话声音都大了一分。

文彦博如此,其他三人就更不必说。

没办法!

人越老,越在乎自己的身后名,越是政治人物,越是如此。

君臣之间,说说笑笑,便到了玉津园深处的‘养象所’。

进了养象所,赵煦便看到了,象园中豢养的那数头大象,看到有陌生人到来,纷纷警惕的昂起了粗大的象鼻。

赵煦见着这些大象,其体表呈灰色,通体没有毛发,四肢粗壮,大大的象耳覆盖在两侧。

标准的亚洲象!

见着这些大象,赵煦轻声感慨道:“朕听说,祖宗以来,就一直在这养象所中养象,历代靡费何止巨万,却从未活过一头大象!“

“这是为什么呢?”他自语着,也问着身后的元老大臣们。

所有人都陷入一段时间的沉默。

因为,他们都知道,赵煦是在意有所指。

赵煦轻声道:“朕尝读史书,见晏子曰: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朕以为,这大象大概就是如此吧!”

“南方之象,在这北方是活不了的!”

“陛下圣明!”文彦博虽还不没有搞懂赵煦的意思,但一点也不妨碍,老太师开始跟上节奏。

“以老臣之见,这大象养护之费,历代不止数十万贯!”

“若陛下罢养象所,以其钱帛用于天下,则天下幸甚!万民幸甚!”

其他大臣,连忙附和起来,都跟着请求,赵煦罢废养象所,将其钱帛用于民生。

这是大宋的文臣们,从开国之初就想干却一直没有干成的事情。

没办法!

赵官家们太喜欢养大象了。

自立国以来,太祖、太宗就在这玉津园里开始养大象。

一代又一代赵官家,靡费巨万之资,相互接力着,从南方的占城、交趾甚至真腊、三佛齐引进大象,养在在这玉津园里。

虽然是养一批死一批。

然,赵官家们乐此不疲。

交趾、占城、真腊等国,对此也非常开心。

因为贡象,不仅仅是利润极大的事情,也是在外交上来说,非常有利之事。

譬如,元丰年间,交趾贡象后,赵煦的父皇不止给了交趾人巨额赏赐,还同意了交趾人的请求,赐还了大部分熙宁南征所得州县。

交趾人可谓是既赚了贡象的赏赐,又得了外交上的便宜!

赢麻了!

而对赵官家来说——我大宋乃是上朝天国,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也花不完!

朕爱大象!

花点钱怎么了?!

即使元丰元年交趾所贡的大象,在汴京城,只活了不过两三年。

赵煦的父皇,前后拢共可能也就来此观象十来回,但他依旧觉得很值。

甚至打算让交趾人再送一批大象来!

奈何,他的计划才刚刚开始,就卧疾在床,很快便驾崩了。

至于如今在养象所内的这一批大象,却是去年交趾的李干德所贡。

所以,看着还算雄壮、健康。

赵煦轻笑着,道:“三位元老与苏相公所言,朕甚以为是!”

“只是……”

“祖宗养象在此,难道只是为了自己观象?”

赵煦看着他们,视线最终停留在文彦博身后的张方平身上,问道:“张节度,熟知国朝故事,知晓列圣典故……”

“不知道节度可曾在崇文院中的历代简牍内,见过祖宗对养象所留的德音批示与指挥?”

张方平摇摇头,老老实实的答道:“奏知陛下,老臣并未见过……”

赵煦听着,内心多少有些失望。

但旁边的文彦博,却是眼珠子一转,奏道:“陛下,老臣倒是隐约记起当年仁庙,在这玉津园内,似乎与范文正公提及过养象所之设,实乃太祖所定之策,太宗沿之,真庙续功……”

赵煦当即问道:“哦!”

“竟有此事?!”

“敢问太师可还记得,当年仁庙是如何与范文正公说的?”

“太祖、太宗所定的策略,又是如何?”

文彦博适时的巍颤颤的抖动了一下身体,一副老迈昏聩的样子,沉声道:“陛下恕罪,老臣年迈,记忆力已大不如前,一时间竟记不清当年之事……”

“请容老臣回家之后,翻阅旧年所笔记……”

赵煦听着,在心中给文彦博点了个赞。

然后,他又看了看张方平,心道:“看看人家,怎么就不学一点?!”

“难怪一辈子都被文彦博碾压!”

若论才干、政绩,文彦博可能拍马也赶不上张方平。

可论懂政治、讲政治。

赵煦感觉,十个张方平也不够文彦博打的。

就像此刻,赵煦嘴皮子上下一碰,稍微提点一下。

文彦博立刻就懂了。

马上就现场炮制出了‘仁庙曾与范文正公游玉津园,并言及养象所乃祖宗之制’的事情来。

他甚至贴心到,能施展出‘老臣昏聩,记不得当年之事了’,但他家中有笔记,记下了当年的事情。

于是,一个完整的,可供赵煦使用的故事,就这么出炉了。

而且这个故事非常完整,只要他拿出来,且不要太过分,朝野上下都会认。

同时,这个故事因为有仁庙和范文正公出现,又有他这个四朝元老背书。

只要使用出来,就足以推动一些事情落地。

而张方平呢?

明明他的优势比文彦博大的多——他可是号称行走的大宋档案馆。

脑子里装满了崇文院里的文牍。

若是他出头,这个故事的可信性就比文彦博的笔记要大多了。

奈何,赵煦都把饭喂到他嘴边了,他还接不住。

只能说,当官玩政治,确实是要天赋的。

将心中的这些念头放到一边,赵煦假作回忆,踱了两步后,忽然道:“太师这么一说,朕似乎也想起了一些事情……”

“朕记得皇考当年,也曾和朕说过……”

“好像是与朝贡有关!”

想了想,赵煦就一拍大腿,似乎回忆起了什么:“朕想起来了!”

“皇考当年提及养象所的时候,曾教朕——”

“昔太祖定鼎,观天下四方,乃语太宗曰:吾尝闻夷狄畏威而不怀德,趋利而远礼,欲收四夷,定天下,必宣之以威,诱之以利,然后夷狄方来!”

“于是,乃设观象所,以诱交趾、真腊、占城、三佛齐等国来朝!”

封建社会的王朝内部,是有一些硬指标需要考核的。

而自汉以来,万邦来朝,就是中国王朝的kpi。

王维诗云: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哪怕现代人读之,也是与有荣焉!

至于大宋的君臣们?

那是做梦也想,触碰到这样的盛世。

奈何,现实之中,根本做不到。

那就只能去南洋、西域和吐蕃人那里找存在感。

托大唐的福,大宋在这些地方还算有些威信。

至少,人家还是认汴京城里的官家是汉家阿舅的。

当然了——有些人同时也认上京城里的契丹皇帝是汉家阿舅。

常言道,越是缺什么,就越想要什么。

这大宋也是一般。

所以,南洋诸国、西域的黑汗,甚至遥远的大食和东罗马都知道了。

东方出了个冤大头,人傻钱多快快去。

只要到了汴京,来到赵官家殿上,说几句吉祥话,赏赐大大的有!

若能带来珍奇异兽,更是可以卖个天价!

而大宋朝堂上下,对此没有任何意见。

好多时候,明知道对方是来骗吃骗喝的,也依旧甘之如饴。

以至于被人抓着薅羊毛,薅的自己都受不了——比如黑汗人,曾经连续打着龟兹、于阗的名义,在三年内入朝了七八次。

次次都是来高价卖他家的香药的。

于是,赵煦的父皇不得不下诏,要求黑汗人严格遵守三年一贡的规矩。

更给熙河那边下了诏书——龟兹、于阗,非三年一朝的使团,都不要让他们进京!

这样的事情,现代的好多人可能接受不了。

觉得是在打肿脸充胖子。

但,其实类似事情,在现代也有。

而且,在欧美也一样出现。

非洲的穷国、南美的小国,就经常跑欧洲、灯塔、东大哭穷要援助。

虽然,要到的少。

可,只要去要,总能要到一些东西。

而且,若这些小国运气好,有一个会给别人增加情绪价值的国家元首。

那能要到的东西就多了!

赵煦就记得,非洲有个小国叫卢旺达,就是以长袖善舞著称。

可谓是既能去欧洲拉援助,也能到灯塔要支持,还能到东大拉投资,甚至能从如铁公鸡般的犹太人手里搞到钱。

人家为什么这么溜?

答: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且总是说一些金主国喜欢听的话——比如,为了方便从欧洲的白左手里拿,卢旺达甚至专门搞了个极富政治正确的议会出来!

这情绪价值一上,欧洲人那里坐得住?各种援助,立刻就跟上了。

加上卢旺达又是个小国,大国指甲缝里随便漏一点,就够他们吃的了!

现代国家都不能免俗的东西。

中古的大宋,就更无法避免了。

万国来朝这种事情,哪怕赵煦不要,朝臣们也会想要。

故此,赵煦只是一提养象所是太祖、太宗专门诱南洋诸国入朝的设计。

张方平、冯京、苏颂三人就立刻称贺。

都说是祖宗圣智,是我们格局小了,看不懂云云。

至于文彦博,更是当场‘记起来了’,口口声声,都是当年仁庙当年也是如此语范文正公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