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 第107章 万众瞩目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107章 万众瞩目

作者:喜欢喝豆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43: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只是文华殿已不足以满足“经筵大辩”的需求,实际上这场辩会是在文华殿到文渊阁之间的一片空地上举行。

皇家贵胄以及各家亲眷在殿内与外人相隔,空地两侧则是置下了上千席位,人挤着人。

但已经入场的这些人,仍然是眉飞色舞,弹冠相庆。

“柴相,东方大人。”

两位老者立在面前一同作揖行礼。

被唤到名字的二人,也一同起身还礼,似是颇为热络。

柴朴笑着迎接二人,“梅学士,顾家主不必客气,今日二人能赏光,操持这‘经筵大辩’已经是吾等幸事。”

“多年来忙于政事,于四书五经疏于研学,已多载未能有新知,还得二位大儒今日不吝惜点拨了。”

两人皆是颔首笑笑,梅翰林客气道:“柴相也是幼年成名,考取功名之前,便是中了小三元,一路披荆斩棘,更是在学风贫瘠之地脱颖而出,将一众书生踩在脚底,怎好说不识经文?”

“哪怕这些年不再是手不释卷,我看也没有我们能指教的了。”

东方治在一旁也是陪笑,与顾家主颔首示意道:“顾师兄,别来无恙了,近来身体可好?”

柴朴诧异道:“你二人曾有旧交?竟是从未听闻。”

顾炎亭笑着捋了捋胡须,应道:“当年他求学时,曾在先父座下求学。那时东方大人家境贫寒,交不齐束脩,便在窗外偷听,一听便是一个春秋。父亲感他修学刻苦,提问几句又以为聪慧非常,便破例收在书院,以劳工抵束脩了。”

柴朴也是笑了起来,“未曾想东方大人也有如此过往。”

念及往昔,东方治也满是怀念,“还记得方进书院时,课业不精,还是大师兄多多关照过,此等情谊,哪能忘怀。”

四人尽皆畅快笑笑,相伴落座。

一坐下,话题便又转到今日的正事上。

顾炎亭忽而开口问道:“师弟,这位定国公便是你多次向我提及的天纵奇才岳凌吧。我看倒是一个颇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顾炎亭的一席话,没让东方治没有太大反应,却是让柴朴猛地回过神来。

近来他与东方治几次共事,商议如何让隆祐帝回心转意,最终拟定出这个“经筵大辩”的法子。

尤其是这个“经筵大辩”的法子还是东方治率先提出的,他当时只以为是,岳凌能够专美于陛下面前,让东方治也有了危机,遂与众人站在一条阵线。

可如今再仔细想想,两人同属秦王府的旧僚,本就称得上一文一武,私交甚好。尤其秦王府的风气,向来就没什么妒忌之事,尤其东方治对于权位上更不算上心,他本身也不是个喜于争权夺势的人,与自己有本质不同。

这便让柴朴有些后怕,以为其中是东方治和隆祐帝在演双簧,故意让众人上钩,可他又想不出来岳凌何德何能能敌过这么多硕儒的口舌来,诸葛亮在世,舌战群儒吗?

未曾留意柴朴变幻莫测的脸色,东方治笑答,“我也未曾想过,师兄会来到京城。更没想过再次谋面,是因为这等事。岳凌他的确有些才华,但是过刚易折,还是欠缺了些沉淀,若是能得师兄点拨一二,对于他来说也是好事。”

“他还年轻,都还未曾娶亲。我可是老了,以后还望他能辅佐陛下成事呢。”

这样一说,柴朴便有些相信了,一切事情都是从全局的考虑出发的。

不过就算柴朴不会痛击落水狗,也会有更擅长的人这样去做的,岳凌显出颓势,便不会再给他喘息的机会。

顾炎亭也是颔首,为师弟忧国忧民的抱负而折服,叹出一口气,道:“既然如此,我便也为他保留些颜面的好。”

东方治反而笑道:“这倒不必,师兄可莫要小觑了他,反而被他抓住把柄下不来台。”

顾炎亭只当师弟是在说笑,也不恼,摇摇头道:“他一粗通诗书的武人,有什么资格来谈论道统?诗书礼易,这是数代先贤的沉淀,传承千载,并非一日之功,是他想著下新说便能随意更改的?”

“着实是他的漏洞百出,并非是我低估了他。”

旁人也十分认可顾炎亭话,纷纷点头。

柴朴尽管有万般忧虑,也因为顾炎亭的话,将心收回了肚子里。

哪怕顾炎亭和东方治私下有联络会故意放水,这边还有梅翰林在呢,作为翰林院的掌院学士,家学渊源比不得顾炎亭厚重,但单论学识可不落下风的,怎会在辩会上输给岳凌呢?

但本着行事需谨慎的原则。

先前出现的各种问题,被岳凌翻盘取胜,都是因为轻视了他。

如今临门一脚,柴朴是不敢马虎的,便与梅翰林耳语几句,在旁人都还未曾尽数到场之前,讲述一些经义显学,吸引所有人的注意。

更是率先控场,在辩会开始之前,将他们的观念深深的植入人们内心。

果不其然,在梅翰林登台以后,周遭的文臣以及学子,便慢慢安静下来,如同读书时一般,认真聆听起了这位当世大儒的教诲。

梅翰林打开气氛的方式也简易,上来便谈及儒家核心的知识理论,儒生安身立命之本。

一身深紫儒袍的梅翰林,气度儒雅,先向不远处摆放的圣人像作揖拜了三拜,而后轻轻敲响场中钟声,沉声开口,“今日为何而来,诸位心中皆有定论。而老夫登台,不想讲八股时文,亦不谈功名利禄。且随老夫重返洙泗之滨,叩问圣贤本心。”

“吾辈可还记得《论语》首章所言何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纵使天地变换,沧海桑田,圣人之言依然匹的上这变化。症结在于,吾辈是否在圣人之言中,习出新意……”

梅翰林安坐授道解惑,宛若当年圣人传授弟子一般,将所有人都带入了思考中,陆陆续续入场的人,都不觉压低了脚步声,只怕惊扰了其他人。

武官们徐徐入场,即便对这些文人搔首弄姿,无病呻吟而感觉厌烦,却也不好打破这氛围,只各自寻了自己的位置旁坐,等候今日的热闹。

见文官们洋洋得意,听着上方梅翰林的教诲如痴如醉,这怡然自得的景象,更让武官们妒忌。

毕竟前段时间整顿勋贵,武官们是人人惶恐,相较之下还以为岳凌会以雷霆之姿压制文官,不想竟是还闹出了这么一场大戏。

尽管他们是支持岳凌的,但在辩论上,他们仍不看好岳凌,自己更是帮不上什么忙。

勋贵武官之间面面相觑,听不懂什么之乎者也,只顾着彼此之间敬茶倒酒,静静候着。

陆陆续续进来许多人,夏家夏金桂和贾宝玉也在其中。

她并非是邀请而来,而是自己筹得资格,便只能坐在小凳上,挤在众人之间。

刚寻到了座位,夏金桂便不忘叮嘱宝玉,道:“你要来,我也将你带来了。你是不知这一场的席位值多少银子,整整三千两!这遭大儒在前方讲学,更是不可多得的好时机。”

“你千万留意听了,记在心里,莫要只顾着看了热闹!”

宝玉连连点头。

夏金桂却觉得他的回应不够诚恳,又揪起他的耳朵来,“你哑巴了不成,不会回一句话?”

嗓门提高了几个分量,便立即招致周围人的不满。

看着夏金桂的满身装饰,众人就发觉是一身的铜臭味,脸上写满了厌恶。

夏金桂反而不弱阵仗,即便周遭人都瞪眼过来,她却也掐起腰来纷纷瞪还回去。

众人无意与她纠缠,或许是暗骂了几句“泼妇无理可辩”,又转回头去聆听大儒的教诲。

夏金桂正得意之时,便有人在后面拍了她的后脖颈,似是场间维持秩序之人,怒目道:“此处那是讲经之所,你若不是来求学问的,就尽快离了此处,莫要学那定国公,一颗老鼠屎坏了满锅汤。”

三千两银子不能打水漂,夏金桂只能忍气吞声的告饶,与贾宝玉坐到了人群中最后一排席位,才安息了周遭的民愤,没被赶出来。

人群最后,虽然看不见场中的大儒,只能看得滚滚人头,但从缝隙之中看殿前廊道,却是比其他地方更清晰些。

猛回头,竟是发觉薛宝钗站在林黛玉身后,竟是也被邀请进了大殿内,心底便是愈发的不平。

“好,好,好,我看是要乐极生悲了。这场辩会一结束,我看谁还能在京城里给你撑腰!那些生意,终归是要卖给我们夏家的!”

进入文华殿的众人,自然不会留意到这场外的小鱼小虾。

一众女眷跟随皇后,搀扶着太后,依次在文华殿内落座。

文华殿内的席位便比外面的要奢华的多,除了各自的一把小椅,面前还有席案摆满了瓜果蜜饯。

林黛玉挨着皇后坐下,两位姨娘又挨着林黛玉坐下,见得场间已经开始了,周姨娘不忍轻声问道:“姑娘,前面怎么已经开始了,难道是我们来晚了?”

这话中不是故意说她们来晚,只是左右都看不见岳凌在场。

明明是辩会,一方不在,另一方已开讲,显然是不够公平的,先讲述的一方明显会牢牢掌控局势,更何况岳凌本就弱势。

周姨娘不好当着众多人的面点破,但林黛玉也听得明白,“不必担心,并非是我们来晚了,而是他们不择手段。”

周姨娘粗通四书,虽称不上才女但也知道外面那些人的鼎鼎大名。

难以想象岳凌会与他们深耕数十载的硕儒比试,周姨娘实在担心自家姑爷,也担心姑娘的婚事。

瓜果蜜饯摆在面前供人随意享用,雪雁自然馋的摸到手里几块。

这没心没肺的样子看得周姨娘又气又急,一把扯了雪雁过来,双手攥起拳头左右狠狠钻雪雁的脑壳。

雪雁吃疼,将塞进嘴里的吃食都吐了出来,如同仓鼠的储备粮被尽数挤出。

“就知道吃,你个废物点心!”

雪雁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再不敢轻举妄动了。

……

“陛下……”

夏守忠想要高喊着“陛下驾到”,清一清场子,却是被隆祐帝抬手打断。

而后,隆祐帝很低调的现身文华殿,坐在了太后身边。

只文华殿中的后宫宫人以及各家女眷,齐齐与隆祐帝行了一礼,便再起身等候辩会。

太后的精神略有些萎靡,也是年纪大些,精力越发不足,今日起了个大早,又久违的从慈宁宫移步着皇城前的文华殿,额前已染虚汗。

但当听见隆祐帝到场的声音,还是慢慢回过神来,低声问道:“陛下,前面讲经的那位可是梅学士?”

隆祐帝不置可否,“正是。”

太后眯了眯眼,道:“此去经年数十载,昔日状元郎,也是垂垂老矣了。今日能登台辩经,哀家倒也有所期待。”

聊了起来,太后便又再多说了两句,“陛下曾说,今日会叫哀家心服口服,那辩经之人呢?为何前方讲经了,他仍不到场?”

隆祐帝笑笑摇摇头。

明明是这些儒生有些肆意妄为了,不论规矩做事,将自己作为“经筵大辩”的主角,随意操持。

尽管面上他们有十足把握成为这次文会的主角,但做事风格依旧不讨隆祐帝的喜欢。

然而太后却也默许这一切,甚至为梅翰林占擂说几句好话,更惹隆祐帝厌烦了。

曾几何时,他的兄长就是这样小动作频繁,太后也是在一旁帮腔,口口声声说着什么兄友弟恭。

“太后不必急于一时,时辰还未到。今日会让太后心中做出个定论来。”

坦然的说着话,隆祐帝自斟起茶来,只是攥着茶杯的手,比旧时都用力,显出道道青筋。

临近冬日,穿衣宽大,倒也不易被人所察觉。

场外一片安静,时不时有几声询问,待梅翰林做出精彩的回复以后,便又惹得场前掌声雷动。

“……遂,张子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众人刚欲鼓掌,却是一人更为抢眼,鼓着掌一步步登上台前来,在梅翰林身后停住了脚。

“好好好,梅翰林讲得果真深入浅出,在下佩服。”

隆祐帝抬起头,眼中射出一道精芒。

终于这一切要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