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唐再续 > 第083章 拓跋思恭

东唐再续 第083章 拓跋思恭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5: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2-08-23

大同防御使府如今临时充作李克用的行辕。须知这大同防御使李克用也曾经做过,此处本就是李克用曾经住过的旧地旧宅,几乎连适应期都不需要,倒似回了老家一般随意自在。

花厅之中,李克用一目微渺,却带着温和地笑意,听着下首客席上一位年轻男子的陈述,时不时颌首表示认可。

李曜进来之时,正看见客席上那年轻男子约莫不足三十岁,不过此人仪态威严,看起来却容易让人忽视他的年龄。此时他正侃侃而谈:“……如此三番五次,府谷伤损尤重,如今拓跋氏张扬跋扈,尽忘当年长安之战时,大王对拓跋思恭深恩厚德,悍然入侵河东……大王,是可忍,孰不可忍?唯望大王念折氏恭顺,出兵以御贼寇,则府谷军民,必常念大王恩义,所谓万家生佛,亦不过如此!”

李克用此时皱起眉头,道:“拓跋思恭也算得上一个人物,却想不到……竟然还敢捋我虎须,这般不知轻重。”又朝李曜招招手,道:“存曜,来得正好,这位是府谷折家大郎,名嗣伦。嗣伦,此吾儿存曜,当世大才,如今是飞腾军指挥使。”

李曜刚露出笑容,还未说话,折嗣伦已然早早站起迎来,一脸恭谦:“可是‘建功未必狼居胥,报国岂止玉门关’的李正阳李衙内?”

也许是因为高衙内太有名,李曜始终不爱听衙内这个词,但是也知道此时的衙内,是个好词,平常人你想要都得不到,何况人家这般客气,他也只好笑着拱手:“折大郎客气了,某便是李……存曜。”

折嗣伦似乎还待客气什么,李克用却沉着脸道:“拓跋思恭所作所为,存曜还不清楚,嗣伦,你与他说道说道。”

无怪乎李克用暗怒,因为拓跋思恭和他,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二人又曾见过面,甚至还有并肩作战的经历,但是二人又因此互为竞争,而且还曾交兵战阵,是以李克用提起他,多少会有些不悦。

折嗣伦此来乃是请救兵,自然不敢违逆李克用的意思,当下将拓跋思恭的所作所为一一与李曜道来。

其实拓跋思恭这个人在历史上是很出名的。原因是很多人包括历史研究人员往往将他看做是西夏始祖,是西夏真正的创建人。但是后世人都不知他是哪年生人,只知道他是夏州刺史拓跋乾晖的孙子。

拓跋思恭出身党项最强大的平夏部。平夏部出身的男孩子,一般来说稍微有点能力,肯于努力,就会在部落里得到重用。拓跋思恭不但有着常人不敌的能力,而且还是一个很求上进的孩子。须知在部落里,要想能够接班,绝不是光靠着血统和排行就行的,有了上述条件之后,你还必须有能力,最起码游牧部落的诸种马上功夫过硬,才会得到职位。

拓跋思恭得到了部落长的职位了,而且坐的很稳。他现在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

大唐自安史之乱后,国威大减,潼关以东,不复奉王命,自专生杀。安史之乱后,有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还有威震河西的张议潮镇守,任何人包括少数民族的首领想造反也得掂量掂量。因为,这个地区和党项以前的高原地理位置不一样,这里的信息灵通的很,郭子仪和张义潮是被他们奉若神明的。

但是,历史不是由几个一定时期内的杰出人物决定的,社会一旦腐烂,是谁也控制不了的。最终,因为朝政和官僚的**,摇倒三百年大唐大厦的最后一股力量——王仙芝、黄巢起义爆发了。

身逢乱世,正是英雄大展宏图之时。

黄巢起义伊始,唐朝与河西的军事联系就不复存在了。黄巢义军发展很快,快打到长安了,朝中忙成一团浆糊,自然没人去管拓跋思恭,没人注意区区党项部。

这种时候,一度在大唐庇护下生活的拓跋思恭,正式开始为自己和自己部族的前途考虑。事实上,他也早就为自己准备好了。

唐咸通末年(公元783年),也就是在黄巢起义还没有开始的前两年,身为夏州将的拓跋思恭就纠合族众,跑到宥州,盘踞城池,自称刺史,开始了他扩充地盘的征程。

“地盘是一切事业的前提”,这就是拓跋思恭的思维,这是我的地盘,谁也别想动。

黄巢起义,确实给他创造了一个机会。

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二月,黄巢率军攻入长安,唐僖宗李儇仓皇逃向成都。

这时,进士出身的郑畋,以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出为凤翔节度使,顶住了黄巢义军的进攻,授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二年,也就是中和元年,郑畋传檄天下,号召四方藩镇合兵围攻长安。他知道单凭官军已经不能打败黄巢义军,所以号召各个民族一起勤王,史载为“凡藩、汉将士赴难有功者,并听以墨敕除官”,不论你是哪个民族,也不论你是哪里的地方军阀,只要你打败了黄巢,我代表朝廷给你官当。

这确实调动了各路诸侯的积极性。以前打仗不卖力气,那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路诸侯都采取保存实力的鸵鸟政策。但是这次不同,中央有政策啊,那就可以干了。何况,如果真的是黄巢坐稳天下,他可是曾经表示“度藩镇不一,未足制己”的,也就是没有将各路藩镇放在眼里,那等于是说,他一旦坐稳江山,会把这天下藩镇一个个都收拾了。所以,“起兵勤王”之说,在郑畋传檄后,竟然得到纷纷响应。

拓跋思恭得到消息后,也坐不住了。这样好的机会百年不遇,不能错过。唐中和元年三月,拓跋思恭高举勤王理论伟大旗帜,搜罗了胡夏兵马数万,来到鄜州(今陕西富县)与鄜延节度使李孝昌会盟,传檄天下,约共讨贼。据说唐僖宗在成都听到这个消息,有些眼泪汪汪,连声称赞拓跋思恭为忠勇之士,当初他大父(爷爷)的大父收留他们看来不错。正逢此时原夏绥银节度使诸葛爽被黄巢大将朱温给说降了,唐僖宗便封拓跋思恭为左武卫将军,并权夏绥银节度事。拓跋思恭这个乐啊,都还没有打仗呢,就得到这个职务,跟打了鸡血似的,兴奋不已,立即挥军直指长安。

拓跋思恭率军到达武功(今陕西武功县西南)驻扎后,挥军包围了长安,但初战不利,兵士死伤甚众。七月,拓跋思恭又和李孝昌引兵进驻东渭桥(今陕西西安市东),与黄巢起义军将领尚让、朱温对峙。八月,拓跋思恭遣其弟思忠迎战朱温、尚让。在追击中拓跋思忠战死,这里必须补充一句,这个拓跋思忠勇猛超常,是拓跋思恭的得力臂膀,他一战而殁,对于拓跋思恭的打击是很大的。

于是拓跋思恭领军退至富平(今陕西富平县东北)。十一月,黄巢起义军将领孟楷利用唐朝各藩镇都想保存实力、迟疑不愿前进的机会,袭击富平,拓跋思恭势孤力单,又遭败绩,只好逃回夏州。十二月,拓跋思恭经过一番整训以后,再次请求出战,受到唐僖宗的嘉奖,赐其军为“定难军”。这个定难军以后成为夏国永久的称呼。

中和二年一月,唐僖宗授拓跋思恭为京城南面收复都统、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拓跋思恭再度领兵进驻渭桥,受宰相王铎指挥。拓跋思恭以八千精锐疯狂作战,受到了朝廷更进一步的重用。八月,进为京城四面收复都统,暂代知京兆尹事。问题是长安还在黄巢手中呢,拓跋思恭想做长安市长,还要先问黄巢答应不答应。

这时,黄巢为了保住主力决定先撤出长安。各路官军中有个叫程宗楚的,处在前军,在其他部队还没有跟上的时候,孤军冲进了长安城,在城中开始大肆剽劫。黄巢本来就是主动撤军,一听城中情形,知道是个机会,立即一个“回马枪”杀回去,包围了程宗楚。

作为“四面收复都统”的拓跋思恭得到消息后,马上带兵赶来增援,在王桥和黄巢军干了一战,结果只有七个字:“战不利,死伤甚众”。于是没法子,只好和李孝昌退屯东渭桥,准备再攻长安。当然这战损失最大的是泾原节度使程宗楚,因为他丢的是自己的命。而在王桥和拓跋思恭大干了一场的那个人,必须提一句:就是那个在“火灾”中出生,日后亲手灭了三百年大唐的“全忠公”——朱温。

中和三年四月,拓跋思恭和时任雁门节度使的李克用一起攻入长安,为唐朝收复了一度失去的首都。当然,全天下都知道,这次大胜巢贼,李克用毫无疑问居功第一,只不过人家拓跋老兄屡败屡战,忠心可嘉,总不能不记功吧?

于是,唐僖宗以拓跋思恭的“战功”,于同年七月晋爵为夏国公,再一次“赐李姓”。八月,唐僖宗下诏,正式任命拓跋思恭为夏绥节度使,辖夏州、绥州、银州、宥州、静州,实力暴涨,拓跋思恭立即成了具有相当实力的一方诸侯。

这件事的意义还不仅限于此,更关键的是在于以前羌人的地盘都是李家给安排的,那地方不是你的,只不过我让你住而已。我高兴就让你住,不高兴你就给我卷铺盖走人。可是现在羌人终于有了自己光明正大的一片天地了,从此以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而这片天地也正是以后西夏王族的“龙兴之地”——定难五州。

拓跋思恭在平定黄巢的作战中,令他最为心痛的就是弟弟拓跋思忠的战死。拓跋思忠箭法超群,英勇善战。在东渭桥上,他一箭就把铁雀射了个透心凉,使使整个黄巢军都吓了一跳,大有当年张飞吓断当阳桥之势。可惜的是,他对面的不是“曹操的百万兵”而是黄巢军朱温、尚让部,都是百战将军。

拓跋思恭也没有深思,以为黄巢军,以为朱温就是怕了弟弟。任凭弟弟追击了下去,哪里知道这是诱敌深入之计,拓跋思忠中计,“殁于阵”。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像拓跋思忠这样千里勤王,血洒疆场之人,应该说还是真想保护唐朝的,哪怕他是党项人。

直到中和三年七月,拓跋思恭在封夏国公基础上,赐李姓。后来元昊把国号定为大夏,就源于这时。夏国一直被后人称为李姓王国,也是源于此时。

能被皇帝赐国姓,那是无上的荣耀。朱温当时的势力很大,还只是被唐僖宗改名朱全忠,应该说混的还不如这位国姓公“李思恭”。

然而,虽说拓跋思恭被唐僖宗封了个“夏国公”,又有了“定难五州”这样的立足之本,算是雄霸一方的“藩镇大员”了。可是拓跋思恭还是觉得自己像是个后娘养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定难五州”那都是属于“鸟不拉屎”的地方,几乎连人能走的路都没有。他没办法去和那些在中原富饶之地的藩镇相比。于是拓跋思恭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了一条和别的藩镇不同的道路。

不能不说李唐皇室对“蛮夷胡虏”的巨大威望,纵然国力大减之后,仍然是相当的高。因为在这么多藩镇包围中,拓跋思恭仍然尽力维护大唐王朝。也就是说,在朝廷出事的时候,他听从朝廷的召唤,替朝廷出力。

接下来发生的就是“盐池之战”,前文有述,便是田令孜下令王重荣交出河中盐池,结果惹得王重荣联合李克用大败诸军,杀进长安的那一次。

当时田令孜以朝廷的名义,一声令下调邠宁节度使朱玫和拓跋思恭合军进讨王重荣。

拓跋思恭接到朝廷的命令,表现相当驯服,立即表示服从。一听朝廷有事召唤,带着兵直接就奔着王重荣杀将过去。奈何人家王重荣事先有准备,不禁在沙苑就排兵布阵了许久,还担心自己人单势孤,跑到河东又把李克用搬来了。这下,拓跋思恭是碰到硬钉子了。

李克用可以毫不客气说,就是此时唐朝第一大将,他又觉得咱们俩都是马背上的民族,干一仗最好,看看到底是你拓跋厉害,还是我朱邪无敌,于是连打带削狠狠地收拾了拓跋思恭一顿,几乎将拓跋思恭全歼。

挨了顿打,拓跋思恭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所谓朝廷,就是田令孜的,跟皇帝只怕关系不大。他带着残兵败将回了夏州,认真分析形势,估计唐朝的天下不久了,都是为自己在争斗。自己就算再怎么给僖宗(田令孜)卖命,他也给不了自己封地了,土地只有自己打下的,看住了,才是自己的。于是乎,拓跋思恭就霸着夏州开始休养生息了。

就在拓跋思恭在夏州面壁思过的时候,李克用的沙陀军已然打到长安城下了。没料到僖宗居然一点不害怕。他觉得这都是属于朝廷的兵、自己的将,他知道李克用是因为自己封朱温一个“朱全忠”,才和自己过不去,其实这人打仗虽然猛,但是脑袋里不大会算账,估计大不了等他进来给他点封赏,赐个“李保忠”之类的也就回去了。

可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田令孜坐不住了,这事本来就是他搞起来的,要是李克用真的进了长安城,那他田观军(观军容使)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所以他又一次强拉着僖宗跑回老家“躲猫猫”去了。

田令孜这一跑,跟着打王重荣的朱玫琢磨了:原来老子是被你个死阉人当枪使啊?一想明白这点,朱玫可就恨田令孜恨得牙根疼了。一路追着田令孜逃跑的脚印就下去了。可追了半天也没追上。朱玫想,你田令孜能够带着个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也能!于是公元886年底(僖宗光启二年),朱玫强立襄王李煴为帝,自己执掌“朝政”。

这就有些闹着玩一样了。唐僖宗虽然被田令孜掌控,但是个大家承认的天下共主,轮不着你李煴来抢饭碗。可是,谁能给自己出力呢,唐僖宗又想到了拓跋思恭,下诏让拓跋思恭出兵讨逆。当然,诏书上写的是“李思恭”。

朝廷有旨,不得不遵。但是这次不能再当冤大头,他出兵照出,但到了绥州不走了,等着瞧热闹。想不到真有热闹!李克用忽然传檄天下,不承认新君,上书僖宗,要求平叛赎罪。僖宗自无不肯,李克用于是挥军一杀……毫无疑问,朱玫兵败,李煴被杀。这一次拓跋思恭也算助战,还跟着鼓掌叫好,但之后立马回夏州接着休养生息。

史书上对于拓跋思恭这次“行而不进”的行为颇有一些看法,认为此乃“怠缓之最”。不过这是站在“大局”来看,从当时他自己的情势看,拓跋思恭采取这种观望态度是正确的。在当时的形势下,大厦将倾,天知道杀进长安的李克用到底什么心思,有没有想过干脆改朝换代算了!须知李克用这时脑袋上顶着硕大无比的“无敌”二字,他要想干,那是真敢干的,未见得有多少人敢跟他玩真的——后来河东大战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此时,有的人想在这个时候趁乱捞上一笔,有的人认为最起码要保住自己已经有的。无疑,拓跋思恭是属于后者。

当然,拓跋思恭不是纯粹的保守,而是在有把握的情况下,一定要出击,将利益抢在自己手里。

拓跋思恭勤王一定要经过鄜坊军,或者路过这个地方,也就是说鄜坊军距离夏州定难军是最近的。(无风注:鄜坊军改称为保大军。)这保大军范围比定难军还大,888年,保大军的节度使东方逵得病去职。拓跋思恭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盘算将这块地方收归自己。何况此时,朝廷已经换了主人,僖宗在诸多不甘中逝去,李晔上台。

如果是僖宗在位,拓跋思恭还要考虑考虑面子问题,因为他是僖宗提拔起来的,人家是他的老领导,然而此时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唐文德元年,拓跋思恭派遣兄弟、行军司马拓跋思孝率精锐袭取保大军,攻入鄜州鄜州、延州,自称留后。然后拓跋思恭立即上表请封。留后这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代理”,请封自然就是名正言顺了。

唐昭宗李晔收到表后又能怎样?这时的李晔正为李唐江山的乱像发愁呢,外有李克用这样的强藩,内有杨复恭这样的权宦专权,保大军?嗯,还算远,管不了,何况你都自己代理了,我不批准也没用,而且理智想想,拓跋家的表现一直很好,以后似乎也可再用,于是下旨“授李思孝为保大军节度使”。这下,拓跋李家的地盘比以前扩大了一倍。

拓跋兄弟没有想到的是,保大战区虽说名义上统归唐朝,可是凤翔大军阀李茂贞认为保大军是他的地盘,李茂贞是吃肉不吐骨头的人,所以,拓跋李家收了保大军是福是祸,还说不定。

但是李茂贞还没找到机会,拓跋思恭这个勤王专业户又要勤王了。

这一次,就是去年的河东大战。拓跋兄弟提兵来战,但只是远远作势,等韩建那二愣子吃了个大亏,拓跋兄弟二话不说,当下拉起队伍就走。

只是没料到的是,拓跋思恭偷地盘上了瘾,南边保大军还望着李茂贞全力戒备呢,却又往东北打起了主意,这一次,他的目标是麟州,而府谷,也在其范围之内。

趁着李克用攻打云州之际,拓跋思恭出兵麟州、府谷。于是“沿河五镇兵马使”折宗本紧急派了长子折嗣伦前来云州告急。

------------------------------

基本确定了婚期,国庆期间更新可能会疲软一点,提前说下,见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