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唐再续 > 第212章 秦王变法九

东唐再续 第212章 秦王变法九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5: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ps:几天没看,竟收了七张月票。在此特别感谢“suyouan”、“et0824”、“飞翔天空914”、“qdsqiuyelou 平板电子书2”、“王王海”五位朋友的支持。

------------------------------

“胡儿叛逆陷两京,盐枭生乱菊花吟。神州痛尽生民苦,华夏唯盼圣贤音。蒲帅入关危鼎定,书生佩剑五岳轻。新儒一论天地阔,恩泽黎庶度纬经。”[本书原创诗词,转载请注明。]

那女子盈盈入内,口中轻念一诗,而后朝李曜微笑道:“右相,你可知此诗乃是何人所做?”

憨娃儿听这声音熟悉,转头望去,竟是庐阳县主杨潞。他为人憨直,自然不知杨潞怎的出现在此,遂又转头去看李曜,却见李曜面色如常,只是微微一笑,答道:“何人所作,委实不知。为何人作,倒是明了。”

杨潞掩口一笑,竟毫不客气,大大方方在李曜旁边一方坐定,道:“此乃扬州一名巨富闻李右相‘变法’之条目,不胜惊喜,遂延请当地学子为右相献诗赋文、歌功颂德的许多诗文之一。”

李曜依然面色如常,只是不惊不喜地“哦”了一声。

杨潞颇有兴致地看着他,见他如此,不禁失望,问道:“右相文名天下,闻诗怎不品评一二?”

李曜淡淡摇头:“但凡是为人歌功颂德,自古以来,何曾出得什么千古佳作?”

杨潞被他问得一愣,却又不服:“为何就没有?”

李曜仍问:“可有成例?”

杨潞别过头去不看他,赌气道:“我一时想不起来,你乃当世大儒,即便在扬州,也已有了无数拥趸,你怎不来说说?我倒想知道,怎样的诗才是好诗。”

李曜便笑了起来,道:“你要说儒,那便从儒说起。《论语·季氏》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且慢!”杨潞忽然发现破绽,顾不得礼节,打断道:“右相见谅,奴虽读书不及右相远甚,但孔圣人这句话,说得似是诗的作用吧,与如何才是好诗,有何关联?”

李曜哈哈一笑:“县主以为呢?”

“嗯?”杨潞怔了怔。

李曜已然开口道:“孔子既然认为读诗有这些好处,那么反过来说,好诗是不是也该有这些用处?”

杨潞心中懊恼:“他那新儒论出世之后,我从扬州一路来长安,多少人说他是当世圣贤,在这种才冠一时之人面前,我却和他谈什么诗!真是自找难堪。”心中虽挂着“难堪”二字,却偏偏有些欢喜,撅嘴道:“好了好了,你是圣贤大儒,奴家不与你斗嘴了,你就说你觉得怎样才能有好诗。”

李曜笑道:“这个嘛,《刘子·激通》里曾说得明白:‘梗柟郁蹙以成缛锦之瘤,蚌蛤结疴而衔明月之珠,鸟激则能翔青云之际,矢惊则能逾白雪之岭,斯皆仍瘁以成明文之珍,因激以致高远之势。’,某以为诗文之佳作者,莫不在此之列。”

杨潞听了,无奈道:“人家花钱为你歌功颂德,你还不乐意,奴家那耶耶,整日里就琢磨该要如何如何,才能让淮南百姓念他的好……你说这却如何能比?”

李曜微微蹙眉,迟疑道:“县主如此说令尊,似有不妥吧?”

杨潞却无可无不可,甚至面上还闪过一丝不豫:“你要说到这个,奴家还差点忘了一件事。”

“何事?”李曜问道。

杨潞道:“奴家这县主称号,保不保得住还是两说,右相不如早些改了称呼,免得届时口误。”

李曜奇道:“这却为何?朝中并未有对淮南不利之心,县主尊爵,岂容轻易?”

杨潞摇头道:“奴家说的却不是朝廷,而是……说不定奴家那耶耶会自请陛下,为我这不孝女去了爵位。”

纵然李曜这般城府,听了这话也不禁讶然:“这……这又从何说起?”

杨潞皱起眉头,道:“钱鏐不知怎的,忽然派人到扬州,要与我家联姻。耶耶见了那钱家子之后竟而心动,来劝我出嫁越地。”

李曜吃了一惊:“那钱家子可是钱传璙?”

杨潞一怔,继而娇嗔道:“堂堂右相,竟说这种荒唐话!钱传璙乃是钱鏐第六子,年仅十岁,怎能与奴家婚配?”

李曜被说得一愣,想了想,才发觉自己过于紧张,确实弄错了。其实这也怪不得他,五代这段历史,在后世就是冷门,而十国更是冷门中的冷门,杨行密与钱鏐曾经联姻之事,知晓的人本就不多,就算知晓的,也未必记得究竟是钱鏐的第几子娶了吴国公主。李曜倒是记得那位娶了吴国公主的钱元璙,却一时忘了琢磨他的年龄。

钱元璙是大名鼎鼎的吴越王钱鏐的第六子,字德辉,初名传璙,杭州临安人。钱鏐在位时,他做过宣武军(今河南开封)节度判官、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官。钱鏐第五子钱元瓘继位吴越王后,众兄弟尽改“传”为“元”,钱传璙也就改名为“钱元璙”,升检校太师、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后晋天福七年(942),后晋封钱元璙为广陵郡王,不及受命而病故。

当然这不是李曜记得他的原因,李曜记得他,是因为他长得帅……

史书中有关钱元璙形貌性格的记载其实并不多,《吴越备史》中说他“仪态瑰杰,风神俊迈;性俭约恭靖,便弓马”,相貌堂堂,风度潇洒,谦逊节俭,英勇善战,这钱元璙看来也算是人中之杰了。而且这大概不全是野史的溢美之词,从一则故事中可见一二。

后晋天福二年,徐绾起兵背叛钱鏐,钱鏐派大将顾全武到扬州联络杨行密一起对付徐绾。为了表示诚意,钱鏐让钱元璙一起去。这显然是个很危险的事,钱元璙当年不过十七岁,却慨然应诺,扮作顾全武的小仆前往。路过润州时,润州团练使安仁义设宴招待,看到顾全武的贴身小仆一表人才、聪明伶俐,大为欢喜,要以十个仆人来换钱元璙。顾全武含糊其辞,不敢多说,半夜里花重金买通守城士兵,连夜过江。到了扬州,钱元璙向杨行密“指陈逆顺之理”,杨行密“为之动容”,感慨地说:“生子当如钱郎,我之子豚犬耳。”结果杨行密不但同意与钱鏐结为同盟,还把女儿嫁给了钱元璙。这件事其实才是李曜记得此人的主要原因,当然这位孔方兄在治政方面似乎反响也还不错。

钱元璙的政绩主要体现在他治理苏州期间。钱鏐定都杭州后,钱元璙以战功迁苏州刺史、中吴建武军节度使,率兵驻守苏州。后又被封为检校太师、中书令、广陵郡王等衔。他统治苏州三十年,“俭约镇静,郡政循理”,人民安居乐业。在经济上,钱元璙“置都水营田使,疏导诸河”,“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实行了许多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政策,使当时的农业、手工业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促进了吴地经济的繁荣。钱元璙及其子钱文奉在苏州数十年,正是苏州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可谓太平盛世,而钱元璙父子也因此而得以同祀沧浪亭五百名贤祠。李曜穿越前曾去苏州旅游,恰好又看到这几个典故,因此记得,方才才一下就问了出来,谁知道却是闹了笑话。

当下他干笑道:“呃……听说这小郎君俊雅,一时忘了年岁……县主方才说弘农王劝你出嫁越地,此后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