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唐再续 > 第026章 担忧蝴蝶

东唐再续 第026章 担忧蝴蝶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5: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2-07-12

李晔接连得到的机会,主要有两个,一是陈敬瑄和田令孜兄弟在西川跋扈,李晔将之视为叛逆,派宰相韦昭度率军讨伐;二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吃了败仗,朱温、赫连铎和李匡威等地方强藩联合起来请求朝廷讨伐他。

前者前文有述,韦昭度这个文人宰相贪生怕死,几乎可以说白白将西川乃至整个蜀地拱手送给了王建。而后者,则正在进行当中。

李晔被张浚这个眼高手低的大忽悠哄得自信心爆棚,决心下定:打!

不过作为皇帝,定下大政方针也就是了,其他什么调兵遣将、准备军械粮草、协调各镇军队之类的事情,就不需要他来操心了。于是李晔略一空闲,就想起“害死”先帝的医学博士王弘还在狱中,杀或不杀都还没做决定,便打算把这件事办了,好歹也是给先帝的一个交代。

没料到李晔一打听,才发现王弘这个人不好杀,主要是背景惊人,其曾祖父乃是前太仆令、号启玄子的王冰。王冰这一家乃是世代名门,号曰太原王氏。什么门生故吏、姻亲至交,可以说遍布天下,在文人士子之中有极大的影响力。如此一来,这王弘就成了烫手山芋,杀了也不好,不杀也不好。

本来就皇威不振,得罪天下有数名门的事情自然不能随便干。于是李晔一看事情不好处理,干脆就往下面一推,让宰相们合议。宰相们自己就大多出身名门,自然更不肯得罪士林望族,于是很快做出决定:王弘流放云中。

这个决定其实很有猫腻。首先,云中乃是赫连铎的地盘,赫连铎现在对朝廷表现得似乎还是很恭顺的,把人往他那里一丢,他应该不会亏待;第二,赫连铎是吐谷浑人,就算真是犯了傻,把王弘给杀了,或者照顾不周死了,那也是人家蛮人不懂事,跟他们诸位宰相无关,天下士林如果不满,麻烦大家去骂死赫连铎,诸位宰相一点意见都没有;第三,云中离王弘老家太原也不算远,他家中势力也许还可以因此对他照顾一二,如此王家也要承宰相们的一份人情。

这么一箭三雕的好办法想出来,诸位宰相都很满意,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接着,王弘就上了路。因为宰相们都不敢把王弘怎么着,押送犯人的两个公人自然更不敢对王弘有丝毫不敬。

太原王家固然是名门大族,但开枝散叶得多了,自然有繁盛的,也就有稀薄的。王弘自己这一系,血脉单薄,只有一个女儿跟在他身边。他获罪流放,女儿王笉心中担心父亲受苦,便和自己的贴身侍女萍儿一道换了男装,跟着父亲一道北行。由于担心河东即将成为战场,他们还特意没走河中、河东这一线,而是绕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圈子往潞州北上,哪知道却遇到了这一档子事,王弘居然就这么巧不巧地死在了路上……

李曜听完这事的前因后果,心中忖道:“眼下朝廷正要找李克用的麻烦,这次王弘之死又是由于潞州后院将兵变而生,只怕朝廷肯定要把这件事推给李克用。王家既然是太原名门,必然在太原颇有根基,偏偏太原现在又是李克用的老巢,有了王家这么一个地头蛇在太原不听话,只怕李克用也会比较郁闷。”

李曜这个想法是很有理由的,因为此时摆在河东节度使李克用面前的形势,可以说极其严峻。首先,联军打出了奉天子招讨的旗号,在出兵之前更是先削去了他的一切官爵、属籍,于是这么一来,就把曾为唐朝立过大功的李克用跟黄巢、秦宗权这种反贼划上了等号,使他首先就在政治上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第二,联军四面出兵,必然要使河东军分散兵力,以应付由四个方向以围剿之势而来的敌人,这样的战争局面对河东军来说当然非常不利。第三,这次对李克用的讨伐战争,是在天子李晔亲自牵头发起下,纠合了大批地方藩镇势力,其中还有像朱温、赫连铎、李匡威这些都是李克用死仇的地方大镇,他们对此次讨伐李克用也是十分卖力。而在这种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压力下,原本和李克用关系比较密切的藩镇都因怕惹火烧身,都不敢出兵相助,从而使李克用在所有地方藩镇中处于十分孤立的地位,其危机之大,可谓空前。

所以不管怎么看,此时摆在李克用面前的问题都是十分严重的,这是一场非常难打的战争,而偏偏又是一场不能不打,而且绝对不能打输的战争。因为如果李克用此战战败,那么大唐帝国之内,将再无他的立足之地,甚至他想再向上次一样率部逃往阴山都很难做到。那么,在如此之多的不利因素面前,李克用能打赢这场战争吗?

李曜忽然特别地担心起那传说中的蝴蝶效应来,因为眼下的“历史”已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变动——冯霸死了。

虽说在原本的历史中,冯霸也一直不算什么大人物,看起来似乎不至于能影响什么大局。但是李曜却不这么认为。

原本的历史中,冯霸领潞州后院将五百人造反,将潞州牙将李元审打伤,于是李元审逃回潞州,在家养伤。李克恭为了表示自己是个关怀属下的好领导,亲自前往李元审家中探视,哪知道安居受反应迅速,立即趁此机会造反,率军将李元审宅邸围困攻打,最终将李克恭、李元审这对难兄难弟一起烧死,然后他就举州投降了朱温。朱温闻讯,马上派河阳留后朱崇节率兵镇守潞州。当然,李克用对此是绝不会坐视的,所以也立即派出大将康君立率军围攻潞州,到了张浚率军往北赶来之时,潞州之战还没能打出结果。

张浚带兵于晋阳与诸镇兵马会师后不久,朱温即派大将葛从周率精骑从壶关连夜抵达潞州城下,冲破河东军阵进入潞州城,与朱崇节共守潞州。与此同时,更派大将李谠、李重胤、邓季筠率兵攻打李克用所属的泽州,又命佑**节度使张全义、长子朱友裕率军驻扎在泽州之北,以应援进入潞州、围攻泽州的军队。

当时驻守在泽州的是原河阳节度使李罕之,泽州被围之后形势十分危急,但他和张全义是死对头,不可能投降,只好向李克用连连求救。而在这个时候,赫连铎和李匡威的人马也已经开始由北线对河东发起进攻。面对着从南、北、东北这三个方向上的敌人同时进攻,李克用毫不慌乱,当即命骁将李存孝率五千兵马救援泽州,而自己则亲提大军,北上迎战赫连铎与李匡威。

李存孝原名安敬思,演义中都说他早年时李克用在代北掠地时被其遇到,将他收为第十三个养子,现在人们常说的十三太保,也就是由此而来的。等到李存孝长大后,此人果然善于骑射,骁勇冠绝,常为前锋,未尝挫败,按照史书的形容来看,基本上只要是人,就肯定打不过他,绝对是毫无争议的晚唐第一猛将。此君每次作战,都身被重铠,櫜弓坐槊,手里独舞一支大铁楇,这还不算,他还要另带两匹战马,一旦所骑那匹累了,就翻身跳上另一匹马,而且上下如飞,其骄健神勇,直追霸王。

这位猛将兄在民间传说中非常有名,大致与隋唐演义的李元霸的地位相等,而《旧五代史》上则将他比做张辽、甘宁一类的猛将,但这个比法肯定是委屈李存孝了,因为不管是张辽还是甘宁,都很难说就肯定是三国的第一猛将,否则不提演义中的吕布,正史中的马超等人也铁定不服。而李存孝在残唐五代中的排名,却肯定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人家那就是天字头一号,舍他不做第二人想。所以史上才有“王不过霸,将不过李”的说法。霸当然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而将指的就是晚唐战神李存孝。

李存孝这次出兵,应该说运气非常之好,他人还没到泽州呢,就先立了一大功。说起来这件事还真得感谢朱汴帅,当时葛从周奉命援救潞州,然而他走得急,带的人不够多,一进潞州城就被康君立围在城里,守起来岌岌可危,想走吧,似乎也走不脱。远在中原的朱温掰掰指头,进行了一下力量对比,也觉得潞州实在不那么好守,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于是,朱汴帅就给张浚写了封信,说他朱令公已经将潞州占领了,听说朝廷已经任命京兆尹孙揆为潞州节度使,那就请朝廷赶紧放人,让他立刻赴任吧!

张浚这个人,最大的本事除了装出一幅名士风度之外,剩下的就是吹牛,除此之外干别的事情似乎就不大在行,所以一接到朱温的信,也不问问潞州情况如何。他根本不知道潞州形势严峻,还生怕朱温赖着潞州不肯给,一看有这种送地盘的好事,还以为朱温老兄被他崇高的人格力量给感召,变得大公无私起来了,不过他总算还知道担心自己的人格力量不保险,所以马上派出三千禁军护送孙揆上任,由供奉官韩归范送旌节至平阳。

孙揆此人,乃是儒生出身,又是朝廷大员,来潞州之前就是京兆尹兼招讨副使,所以很讲面子排场,当下一听自己节帅到手,觉得天子旌旗不能不立起来,于是“建牙仗节,褒衣大盖,拥众而行,”带着大队的人马,大摇大摆就去潞州上任了,悠闲得仿佛浩荡出行。

当年八月,孙揆赴潞州上任的消息被李存孝得到了,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必须得把这人给抓了。不过他再一想,觉得自己既然是天下第一号猛将,就凭孙揆属下那几块料,连跟自己提鞋都不配,自然也就没必要带太多人,所以就只带了三百骑兵埋伏在长子以西的山谷,敬候孙揆的光临。

孙揆自然不知道此事,还以为自己是去平安接手泽潞,依旧是大摇大摆地往前赶路。结果刚到西谷,李存孝便率领三百骑兵杀了出来,这位老兄出兵攻战,其结果当然没有什么悬念。李存孝这三百人轻而易举得犹如喝了杯水一样轻轻松松地把孙揆的三千禁军打得一败涂地,顺带擒获了孙揆和颁赐节度使仪仗的宦官韩归范以及牙兵五百余人,又把剩余的人马一路追到刀黄岭,一个不剩地全部斩杀,这才满意而归。

李存孝非常高兴,下令给孙揆和韩归范戴上刑具,用白色的布带捆绑起来,押在潞州城下巡示,对朱温的人说:“朝廷任命尚书孙揆为潞州统帅,派使臣韩归范来赐发节度使仪仗,现在人已经到了,葛从周,你可以立即返回大梁了,也好让孙揆到职就任。”

他将汴军狠狠地奚落一番,然后命人将孙揆和韩归范押到李克用处。

李克用早闻孙揆之名,还是很欣赏他这个人的,见他来了,不但不想杀他,反而想留孙揆做河东的副使。哪知孙揆虽然战场上表现不佳,战场外倒也是个非常硬气的人,对此不但不接受,反而对李克用破口大骂,其大意是:“我是天子的大臣,兵败身死那是命该如此,怎能屈身事奉藩镇叛逆?”

这一来,李克用勃然大怒,当即命人用锯条把孙揆给锯了。手下人领命,取来锯条开始锯孙揆,但孙揆估摸保养太好,身体光滑得很,而行刑士兵也很可能也是新手,对锯人这一新业务处理得不怎么熟练,锯了几次都没锯进去肉里,最后还是孙揆见识广博,想出来一条妙计搞定自己,边骂边教道:“死狗奴,不知道锯人要先用木板夹住吗?”行刑士兵这才恍然大悟,连忙找来木板将孙揆夹起,重新开锯,而孙揆则至死骂不绝口,英勇捐躯。

李存孝俘获孙揆之后,立即带兵直奔泽州。这个时候的泽州,形势已经非常危急了,城下的汴军每日攻城,并派士兵给李罕之喊话说:“李罕之,你背叛朝廷,投靠李克用。现在张浚相公已经已经围困了太原,葛从周司空也带兵进了潞州,不出一个月,沙陀人连个藏身的地洞都没有了,到那时,且看你还靠什么求生?”

哪知道这会儿正好李存孝赶到,他听了这话非常生气,只带了五百骑兵绕着汴军营盘大声叫喊:“我就是那个连藏身地洞都没有的沙陀人,今天想用你们的人肉做军粮,快找几个胖子出来让我吃了。”

此时汴军之中,有个叫邓季筠也是一个出了名的勇将,见李存孝这份张狂,很不服气,当即率军出战,不曾想,仅一个回合就被李存孝生擒过去,随后汴军就被李存孝这五百骑兵杀得大败,损失战马千余骑。汴军主将李谠、李重胤见李存孝如此勇猛,自知绝非敌手,只得连夜撤军,欲撤往河阳。

李存孝与李罕之见汴军撤退,便立即尽发泽州内外兵马对其一路追击,至马牢山时,将汴军追上,双方大战一场,汴军被斩首万余,惨败而去。但李存孝何等人也?他仍然不肯放过,一直将汴军追杀到怀州方才停住。而后又还师攻打潞州,葛从周、朱崇节闻报,自知孤城难守,只好趁夜突围而去。

九月,朱令公到了河阳,见李谠、李重胤损兵折将,狼狈而回,气得火冒三丈,当即将两人斩首。又见河东军在南线军势严整,士气高昂,自知短期内难以取胜,而他还要对付朱瑄、朱瑾兄弟及时溥,只好十分败兴地带兵退回滑州。

真正唯一能与李克用交锋的朱汴帅既然已经撤出了战场,那么河东大战的南线战役也就随之结束了。而此时,在北线作战的赫连铎、李匡威联军倒是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胜利。李匡威在战役初期攻下了蔚州,并俘获了刺史邢善益;赫连铎则击败了遮虏军,斩杀了遮虏军使刘胡子。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李克用就派出了大将李存信、李嗣源率军应战,当即重挫了李匡威、赫连铎的联军。接下来,李克用又亲率大军杀到,大获全胜,俘、斩三万余人,甚至还擒获了李匡威之子李仁宗,云州军、卢龙军由此大败而回。

这样一来,就等于是李克用在大顺元年九月,同时解除了来自南、北、东北三面敌人威胁,使他可以集中兵力来对付西南面由张浚统领的各路官军。其实这时候结果已经毫无悬念了,李克用兵强马壮至斯,各镇兵马自然谁也不肯跟李克用拼力死战,而张浚率领的五十二都禁军则更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根本就不是骁勇善战的河东军对手。

联军方面,先由镇**节度使韩建跟李存孝碰了一仗,结果不言而喻,被李存孝杀得大败,差点连自己的脑袋都送给李存孝了,而凤翔、靖难两镇兵马听说了镇**的败讯,惊得是不战自溃,没料到这一下又像推牌九似的,又惹得中央禁军闻风溃散,于是河东兵乘胜追杀过去,一直追到晋州城下。张浚迫不得已,只好领军出战,结果又是一场大败,于是再也不敢应战,只与韩建老老实实据城死守,心中惶急不知与何人说。

李存孝随后带兵将晋州围住,此时晋州城内士气低落,人心涣散,根本无力对抗李存孝的猛烈攻势,破城已经是早晚的事了。但李存孝攻了三天城,不知怎的,就忽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召集部下说道:“张浚不管怎么说,也是当朝宰相,俘之无用,城里的士兵都是天子禁军,也不宜加害,不如放他们滚蛋算了。”于是主动带兵后撤了五十里,张浚、韩建一见还有这等好事,赶紧趁此机会逃出晋州城,翻过王屋山到达河阳,又靠强拆民宅取木料制成舟筏,这才渡过黄河,算是暂时地安定下来。

还在联军初败之际,李克用已经命宦官韩归范带着自己的诉冤表到长安向李晔为自己伸冤,当时李克用已经知道自己胜券在握了,所以措辞非常强硬,称:“臣父子三代,受恩四朝,破庞勋、剪黄巢、黜襄王、存易定,为朝廷屡立大功,就连皇上你能坐上今天的宝座,也有我们李家的功劳。如果说臣攻打云州有罪,那么朱温屡侵徐、郓为何不派兵征讨?朝廷这般厚此薄彼,臣又岂能无怨?朝廷危急时,就誉臣为韩、彭、伊、吕,用不着了,就毁臣为戎、羯、胡、夷。那今日天下手握兵权又给陛下立过功的人,就不怕有朝一日会被你责骂吗?如果我真的有罪,那也该按典刑以六师征讨,何必又要趁臣之危而出兵?今日张浚率大军来到河东,臣不能坐以待毙,现已集结了蕃、汉兵十五万准备迎战,要是败了,甘受惩处,但要是胜了,臣必率轻骑,叩首丹陛,诉奸佞罪过,然后再听陛下制裁。”

这张诉冤表刚到长安,张浚的败讯也传到了朝中,李晔闻后有如五雷轰顶,心中懊恼、沮丧、悔恨、失落、恐惧千般滋味集于一体,让他欲哭无泪。但此时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给他感慨的了,因为李克用在表中口口声声称要带兵到长安为自己伸冤,这个沙陀汉子历来就是说得出就做得到的——况且他又不是没来过,要想不让他来那也只好顺着他的毛捋了。

于是,李晔忙不迭降下敕旨,恢复了李克用的全部官爵、属籍,又将主战派的张浚贬为鄂岳观察使,孔纬贬为荆南节度使,让他们即刻赴任。当时张浚还没回到京城,而孔纬因为此前比较得势,在朝中对大宦官杨复恭多方限制,引起杨复恭强烈不满,于是在他离京途中派人劫杀,孔纬随行的所有仪仗、辎重全部被劫走,孔纬本人仅得身免,十分凄凉。

但即便是这样,刚打完胜仗的李克用也是绝对不可能满意的,随即再上一道表章称道:“张浚以陛下万代之业,邀一时之功,知臣与朱温素有仇怨,与其私相联结,内外呼应,构陷臣以罪名,欲置臣于死境。臣如今官爵被夺,名为罪人,不敢归陛下藩方,欲借寓河中,进退行止,伏待陛下指麾。”

从河中到长安只有二百多里路,李克用这道表章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你要是敢不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哥这回就不回去了,弄不好还得再去京城走上一趟,反正哥现在就是这个意思,剩下的事儿,皇帝陛下你就看着办吧!”

这时候李克用刚打完胜仗,下巴翘得比天还高,李晔慌他还来不及,哪里敢惹他,只好顺着他的意思,再贬张浚为连州刺史,孔纬为均州刺史,紧跟着又是将张浚贬为绣州司户,又是给李克用加官为中书令,忙得不亦乐乎。李克用接到消息,感觉到皇帝这次是真心实意要给自己面子了,这才得意洋洋地带兵退回了太原。

至此,这场由中央政府联合地方藩镇对河东发起的讨伐战争全部结束了,战争的结果对于那个有志于重振大唐雄威的李晔来说是灾难性的,他的个人威望也随之降至谷底,中央政府的权威也自然而然地荡然无存。这次战败,标志着自他上台以来,以削藩为核心的全部努力彻底付之东流。而随着那支由他亲手创建的中央禁军被李克用彻底击溃后,李晔想从宦官集团手中抢回中央军权的行动也变得半途而废。

可以说,孙揆的败亡乃是整个讨伐河东军事行动失败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其后南线的朝廷大军接二连三吃败仗仿佛上瘾,从头到尾压根就没有一场胜仗可以交差,最终全面败北,李克用大获全胜,威震天下。

然而孙揆的败亡,归根结底就可以上溯到冯霸那五百后院将的造反身上。

因此,李曜现在特别担心的是,冯霸现在死了,李元审平安回到潞州,李克恭就没有必要去看他,而李克恭好端端地呆在节帅府,安居受是不是还有胆量造反,那就不好说了。而安居受如果不敢造反,潞州不丢,朱温还会不会在潞州摆这么一支兵马,也就难说了。

事情如果只是这样看,似乎李克用的情形反而会好上不少,但这其实并不一定——朱温现在正在山东征战,能派出的兵总共就那么多,潞州不必派了,那很可能就只好派到河北,跟河北诸镇联合出兵。

李克用派李存孝出战南线,南线作战的指导思想很明显就是各个击破,一旦朱温和河北诸镇合兵一处,总共只有五千兵力的李存孝还是不是能轻易搞定这些人,也就有些难说了。

李曜知道自己现在这个代州李家,跟李克用的势力牵连已经太深,如果李克用败亡或者败逃,就算代州李家不至于被抄家灭门,至少也是受创极大,这可不是希望安安稳稳过太平好日子的李曜所乐见的。

怀着无比地纠结和担忧,李元审在头前带着残存的后院将,李曜在后头押送着五千柄马刀,先后进入了潞州。

--------------------

现在剧情还没完全展开,李曜地位还太低,很多很重要的大事参合不上,只好用一些别的手法来叙述,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