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东唐再续 > 第167章 洺州刺史三

东唐再续 第167章 洺州刺史三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5: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2-12-15

京都长安城,永兴坊中,一处不大的宅院里头,有两人正在回廊之中观雪闲谈。

“此番正阳兄能得右迁洺州刺史,叔父功莫大焉,笉代正阳兄谢过叔父。”一袭白衣的王笉朝王抟一礼,微笑着道。唐朝其实尚左,左尊于右,但唐时的“左迁”、“右迁”二词,却是承袭汉时说法,左迁就是降职,右迁就是升官。

王抟摆手摇头道:“李克用表章既到,李正阳右迁便是定局,此非某之功劳。”

王笉则笑道:“叔父何必谦辞逊言,陛下若非叔父开解,心中定责正阳兄诗文辱他,纵然不好拂了并帅颜面,却也只须将那洺州刺史一职授下即可,那检校兵部侍郎、实授壮武将军,封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却又如何得来?哦,还有门下认可、尚书省行文之时加上的‘上轻车都尉’之勋。”

王抟哂然道:“多了这几个,李正阳也未必在意。藩镇重将,有几个在意朝廷封赏的品衔如何?他这洺州刺史只要做得好了,将洺州经营得铜浇铁铸一般,手下再有一支强军,任是谁来,都得对他客气三分。这些劳什子的检校、食邑、勋位,他会在乎么?”

王笉仍是微笑:“有强过于无,至少李兵部总比李使君好听一些。”

王抟摇头道:“却也未必。若是太宗高宗年间,李兵部自然远胜李使君,然则如今么,便是‘李相公’也未必比李使君管用。”

王笉笑了笑,转过话头,道:“叔父近日右迁吏部尚书,眼见得是要进政事堂了,不知此喜还需多久,侄女也好早备贺礼。”

王抟哈哈一笑:“你道这中书门下某多么想进么?谬之矣!这些年来,多少相公在此处栽了跟斗再也爬不起来?更何况,某若上位,必为崔胤所嫉,他乃是朱汴州的应声虫,某无兵无饷,即便陛下信某,一旦事情有变,朱温一纸奏章,某便只有远窜黔桂,落叶再难归根呐……”

王笉目中闪过一丝狡黠,忽然出声问道:“那崔胤本无长才,不过仗着汴州之势,得以拜相称公,似叔父这等良相之才,若有李晋阳相助,又何惧崔胤那般庸碌之辈?佐天子而服诸侯,正当其时。”

王抟摇头道:“李晋阳?李晋阳用兵是不错的,当今天下,敢与李晋阳当面对阵相决者,几无一人。然则此公毕竟胡儿出身,所作所为,多可诟病。更遑论与朱温相比,李晋阳目光拘于眼前胜负,未观天下鼎革,非在一城一地之失,而在……总之,某观李晋阳兵势虽盛,今后未必能制汴州。”

王笉居然微微露出笑容:“然则叔父以为,十年后谁可压服汴梁?”

听了这话,王抟面色渐趋严肃,沉吟良久,终于怅然道:“某意十年之后,朱温只怕已是无人可制。”

王笉却轻声道:“侄女本也如此悲观,但而今却觉得,这天下间或许尚有一人,似可挽此天倾。”

王抟耸然动容,目光一凝:“何人?”

王笉肃然正色,缓缓道:“李正阳。”

王抟凝眉盯着王笉的双眼:“李正阳?他如今才只是洺州刺史,你如何断定他便能压制朱温那等老奸巨猾之辈?”

王笉却并不正面解释,只是问道:“叔父可曾看过侄女来时为叔父所呈信函,便是那封详说李正阳这两年所作所为之信?”

王抟点头道:“某自然看了。”

“那么叔父观感如何?”

王抟沉吟道:“倘若嫣然所言当真,李正阳确实年少聪慧,谨慎多智,然则他毕竟只是李克用螟蛉,即便再受重用,怕也是李克用为将来自己一旦驾鹤而作新帅辅臣之安排,未见得会将河东基业拱手让与他这外人。如此说来,李正阳难以左右河东,既然如此,他又如何压制得了朱全忠?”

王笉微微一笑:“李并帅与盖仆射或许是这般设想,然则李正阳虽然看似逆来顺受,心中却也未必便是那般甘愿,以他之能,一旦河东局面稍有变化,何愁不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叔父,你只看见李正阳如今才不过区区洺州刺史,却可曾细思他如今真正之实力已然如何强大?”

王抟微微惊讶:“某的确不曾细思,嫣然何不直言?”

王笉伸出一根青葱玉指,道:“其一,李正阳拥兵千半。”

王抟哂然道:“李克用麾下大军十几万,加上王重盈、王处直的河中、义武二镇,河东可用之兵至少二十余万,李正阳这一千五百人能顶什么事?不错,你信中所言他那练兵之法,某虽不明军务,却也能看出一些端倪,确属难得,这一千五百人,朝廷禁军便是出个万余大军,只怕也是白给,然则河东沙陀兵本是强军,他这点人,怎么说也太少了些,顶不上用的。”

王笉笑了笑:“用兵之事,侄女也是外行,只是听李嗣昭、李嗣源等河东将领说起之时,他们俱言飞腾军已不弱于黑鸦,这一点,便是李存孝也不曾反驳,如此一来,以李正阳之多智近妖,一旦用得其所,只怕作用也未必不大。当然,这只是其中一条。”

王抟听了,不禁若有所思:“某虽不在河东,也曾听闻李嗣昭刚毅正直,李嗣源寡言慎行,而李存孝却是霸气张扬,若他三人都说飞腾军不弱黑鸦,这飞腾军人数虽少,战力想是果然不差了。”

王笉便又道:“其二,李正阳手握河东军械命脉,李克用麾下十数万大军,全靠李正阳军械监提供一应物资供给,除军粮暂时还由盖寓亲掌之外,其余大到攻城巨器,小到胡碌毡帽(无风注:胡碌为唐时箭囊的称谓。),无一例外。河东军中早有人戏言,说李正阳打个喷嚏,军中便要屋漏夜雨。”

王抟听得这一句,忍不住哈哈一笑,摇头道:“李克用这胡儿用人倒也有趣,如此全军后勤全交给一人打理,李正阳若要私存军械……”他忽然面色一变,瞪眼望着王笉:“难道他果然……?”

王笉摇头道:“叔父这般看着侄女也没有,侄女并不知道他是否有这般作为。侄女只是知道,军械监年前获得李克用准许,不光制造军械,还可制造‘任意器械,以资军用’。”

王抟奇道:“这却有何意义?”忽然又讶然道:“不对啊,河东十数万大军,他一个军械监能供应其所用已是骇人听闻,难道他还有余力去造别的器物不成?”

王笉正色道:“不错,河东军械监这短短两年内发展极其迅速,如今规模之巨大,即便比之长安兵部工坊也只强不弱,他去年找李克用商讨此事之时,军械监之产能便已过剩。”

王抟奇道:“什么产能过剩?”

王笉解释道:“产能一词,乃是李正阳所创,便是指生产能力。产能过剩便是指其可供应之物资,已经大过河东军之所需。”

王抟恍然点头:“原来如此。只是他这一做法,与常理完全不符,李克用大可以说,军械之物,超量总比不足要好,多出来的,储存备用也是好事,为何要准他另造他物?”

王笉道:“那是因为,李正阳用了一个新办法,收买了李克用。”

王抟瞪大眼睛:“收买……收买李克用?”

王笉笑起来,像小狐狸一样眯着眼睛点头道:“不错,收买李克用。”

王抟摇头道:“这怎么可能,整个河东如今便如李克用私产,李正阳乃其麾下将领,更是其养子,他拿什么收买李克用?这太无稽了。”

王笉却悠然道:“倘若李正阳对李克用说,今后大军供给无须大王您掏钱,军械监免费提供,叔父以为李克用听后会是什么反应?”

王抟猛地大吃一惊,这个以慎重闻名的“良相之选”差点跳将起来,骇然道:“怎么可能?”他曾经以户部侍郎主持大唐朝廷财政多年,深知这其中之难,当下急急便道:“河东十数万大军,征战又多,一年靡费怕不要百余万贯,甚至二三百万贯钱财,原本李克用有着河中王重盈的两池盐场为其供输,倒也勉为其难可以顶住,可他李正阳手中可没有那两池盐场这大唐聚宝盆,他那军械监没有财赋输入,维持都难,怎么可能反哺河东军?这不可能,这绝不可能。”

王笉听了,不禁有些自豪,这虽然是李曜的本事,可她却一直都李曜最坚定的支持者,而且……这也便如她自己的成就一般,当下嘴角便露出一丝自矜地笑容来,不过想到面前的乃是王抟,便又马上隐去,而解释道:“李正阳理财之能,侄女信中也有细说,难道叔父不曾看过?他那军械监如今不光制造军械,而且还制造许多农用器械,不光铁器,还有木器等等。但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他又创立了一系列制度,譬如其中有一个,叫做‘租用及贷款购械办法’,规定农户可以低价借用军械监农用司所产农具,也可以用分次付给的方法购买农具,甚至还可以用来年、后年的产出来抵用购买费用等等。”

王抟听得有些迟疑,不过还是正色道:“这办法于百姓来说,诚然大善,李正阳此举,实乃一心为民,君子之善也。然则这办法即便施行,受贿的也只是百姓,他军械监从中却是没得到半点好处,而且农械使用总有损耗,他又没有一次性收取费用,只怕反倒还要贴进去不少钱,这……这算什么理财?”

王笉听得哈哈一笑:“叔父莫急,侄女方才说了,这只是其中一个办法,他出的新点子可多着呢,那些个办法啊,看似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都没甚道理,甚至还大多都像在往外撒钱,可是一旦联系起来看,却是收入巨大。李正阳自己对这套办法似乎也颇为自得,曾经在侄女面前概括为八个字。”

王抟果然甚是好奇,问道:“哪八个字?”

王笉笑眯眯地伸出手指虚点一下,道:“推动生产,刺激消费。”

王抟想了想,仍是不明其意,忍不住问:“此作何解?”

王笉便笑道:“其实侄女也不甚懂,只能算是半知半解吧。不如便将李正阳当日所语原封不动告之叔父,叔父宰辅之才,当是一听便知。”

----------

未曾食言,补上一章。

另,无风觉得近些日子虽然更新量有些低,但质量却是不差,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