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变革1854 > 第三十章 大孝子

变革1854 第三十章 大孝子

作者:东方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5: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旧社会日本和尚势力非常大,僧兵都有数万人,当年织田信长抄没僧田寺产,僧兵们就开始和织田信长作战,织田信长一不做二不休,火烧比睿山,被和尚们誉为第六天魔王。

日本改革小组在清理完各地的大名后,自然对还掌握着僧兵和很多土地的和尚们下手了。当然,手段比织田信长温和得多。

首先是进行度牒制度改革,以前不论有没有度牒的和尚都需要重新进行考核,考核过关后才能发给度牒。而且度牒考试极其严格,鉴真和尚在世的话,大约能拿个八十分吧。好在现在是六十分及格。

考试不过关的可没有什么下次免费再考的好果子吃,而是一水的强制还俗。

这已经是宋海平和林海洋给鉴真老祖留些面子了,22世纪社会对宗教更加开明,拿佛教来说,佛祖自己都说过:要信佛法,不要信我。

寺庙一建立,佛像一雕刻,这其实就是邪教。邪教初始目的就是骗钱,等骗的钱多了之后,就要想办法保护自己的财产,于是僧兵就出现了――所以少林寺武僧完全可以定性为邪教打手。

俗话说,手持利器,杀心自起。一旦风云变色,天下大乱的时候,谁敢保证这些人不起心思呢?从隋唐到民国,每朝开国的时候政府军都有和少林寺作战的记录,这不仅仅是巧合吧?

至于寺庙的寺产僧田,都由幕府代为管理,然后按照各寺庙的度牒数量按月拨付钱粮――也就是说,如今计划经济体系下的日本国家连和尚都养起来了。

日本历史上和尚举兵造反屡见不鲜,这个苗头必须掐灭。

日本除了佛教,还有本土的神道教。日本人相信万物有灵,各地神社供奉的神灵都不尽相同,狐狸到了日本变成了保佑丰收的稻荷神,大约是日本本土以前没有猫咪,吃老鼠的主力军变成了狐狸。

这样的神社都是一代代祖传的,收些香火钱度日。就因为太多了,所以反而发展不起来,你家稻荷神俺家乌龟神他家土地神,这怎么合作吗。也算是日本特色啦。

这样的神社因为过于弱小,而且近些年看来,也不会有新的神社增加,反而破败没有人供奉的神社渐渐多了。对于这样的本土神社,日本新政府的政策是既不打击也不扶持,如果神社的管理人有生活困难,可以申请一份救济。

这份救济因人因地而异,既可以是十亩自耕田,也可以是一份钱粮――毕竟神社都建在山上,有的时候附近还就真找不到耕地的。

英法联军海陆全数战败,宋海平也暂时厌倦了京城生活,饮食呢,东京的确没得比,不过,卫生呢,京城就比较糟糕了。

此时京城有流传甚广的清心散药方一剂:人中黄、人中白、牛溲、马勃、灶心土,各等分,无根水调匀之,用日晒干,车轮碾为细末,西北风送入鼻中服之,令人名利之心自然消灭。

街面状况可见一斑了,出门则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而且街上不论是土还是泥,这成分很是可疑。所以稍有身份的人,出门则乘轿坐车,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宋海平在这京城闲居三年,自然不愿意悄悄走了。临走之前,宋海平最后决定还是给后人留下一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好搭档于德谦是日本德艺双馨的相声艺人,临走前的一天,宋海平和于德谦穿了长袍来到天桥献艺。

此时相声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代表人物正是被誉为相声鼻祖之一的穷不怕朱绍文老前辈,创造了相声名段《字相》《三近视》《大保镖》,太平歌词等如今还在流传。有诗云:白沙撒字作生涯,欲索钱财谑语发;弟子更呼贫有本,师徒名色也堪夸。

相声这东西,最重要是随机应变,穷不怕本人就是一个能问一答十,对答如流的主。

两个人站在路边,宋海平还没想好说点什么的时候,一辆马拉大车飞快的驶过路上人纷纷躲避,马蹄车轮过去将昨夜下雨造成的泥点子溅了两人一身。

宋海平也不生气,反而对着驶过的马车伸出大拇指大声赞道:“好一个大孝子!”

于德谦:“哦,您认识。”

宋海平:“不认识,猜的。”

于德谦:“那您怎么就猜出来这是大孝子呢?”

宋海平:“这还不容易,我大清以仁孝治天下,是吧?”

于德谦:“这是没错。”

宋海平:“那人有什么事最急呢?”

于德谦:“人急事也多了。”

宋海平:“我认为最急的事情,莫过于家中亲爹死了,孝子听到消息回去奔丧。你说这急不急!”

于德谦:“这当然急了!”

宋海平:“是不是最急!”

于德谦:“应该是吧!”

宋海平:“所以我说,刚才过去那位,大孝子!”

于德谦:“您活到今天可不容易,就没让人打死?”

宋海平:“你别看我脑袋大、脖子粗,其实我也是练家子出身,拜过名师学过武艺的,一身的功夫,你就说城墙高吧,我一抬腿就上去了,想打我那也得能追上我才行。”

于德谦:“哦,您师傅是哪一位前辈高人?”

宋海平:“名字不能说,师傅匪号草上飞。对他老人家来说,这世上就没有翻不过去的墙,没有撬不开的锁。”

于德谦:“这都匪号了,想必也不是什么好人,那您的匪号呢?”

宋海平:“采花贼。”

于德谦:“果然是师徒,一个窃财一个窃色。”

宋海平:“我们这一行也是有规矩的盗亦有道,劫富济贫,不偷穷人不偷好人。”

于德谦:“那偷什么人?”

宋海平:“贪官污吏,奸商恶霸!可是啊,我们这一行也有不讲规矩的!”

于德谦:“你怎么知道的?”

宋海平:“偷到我们师徒头上了。”

于德谦:“偷到你们师徒头上就是不讲规矩了,那你们是穷人呢,还是好人呢?”

宋海平:“都是。你想啊,有钱的谁做这行啊?”

于德谦:“也是。”

宋海平:“你看我们的宗旨是劫富济贫我们偷来的都送给穷人,我们这不就是好人吗?”

于德谦:“等等,我想到一个问题,你们济的这个贫,不会就是你们自己吧?”

宋海平:“这还用问吗?当然是自己,别的穷人我们又不熟。”

于德谦:“这规矩算白立了。”

宋海平:“就说那天晚上,有个贼吱呀一声打开门进来了。那时候我还没醒,我师父功夫深,一下就醒了,但是知道家里没什么东西家徒四壁,就让他自己找去。

那贼人在家里摸来摸去,哎,最后还给他摸着了,床下米缸里有二十多斤大米。不过那米缸太沉,好几十斤,半截埋在地里,他搬不动。于是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把衣服脱了,铺在地上,把米舀出来倒在衣服上,最后把衣服打包带着米走。”

于德谦:“这法子不错。”

宋海平:“我师父等他脱了衣服铺在地上,等他舀米的一伸手,把衣服抓进被窝里了。”

于德谦:“这够坏的。”

宋海平:“等贼人舀完米,找衣服角的时候,找不着了。这贼越找不着越着急,最后开始说完问了‘这衣服呢?这衣服呢?’。”

于德谦:“好嘛!”

宋海平:“这时候听见声音我醒了,赶紧喊师傅‘师傅,有人说话,屋里来贼了。’我师父说‘没贼,睡觉吧!’那贼不干了,插口说道:‘有贼,没贼我的衣服哪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