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变革1854 > 第十五章 新书来票

变革1854 第十五章 新书来票

作者:东方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25: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咸丰帝一时没有主意,看向肃顺。肃顺硬着头皮站出来说道:“皇上,修园子的事可分轻重缓急。依奴才看三山五园眼前不忙大修,只要小修一下日常维护着能住就行。至于银子,可循旧历让盐商报效一下,所花也不过几十万两。”

这本是个折中之策,本来也没什么,可内务府早就饿急了,听说户部有了余钱后上上下下两眼都放了绿光,就等着破国养家了。

柏俊上奏:“皇上,南方盐商被长毛杀的七七八八,哪还有银子报效?更何况现在洋盐(其实是宋海平的盐,挂着洋船的旗,雇着洋人)充斥市面,官盐价高质低,无人问津。北方盐商多破家者。(这就是胡说了,其实很多盐商都做了宋海平的代理,他们手中有渠道。)”

咸丰开始点名:“翁卿?”

翁心存反正是准备一条路走到黑了,出列说道:“皇上,臣说,要修园子,户部一文钱都没有。”

翁心存还真不怕朝廷查账,其实户部和宋海平虽然联手做生意但是绝没有文书账册往来的,翁心存生于官宦世家知道有的事可以做但不能说,有的事可以说但不能做,怎么可能留下这等抄家杀头的罪证。

咸丰:“几十万两都没有?”

翁心存:“回皇上,没有。”

咸丰问道:“那不日将和洋兵决战,钱粮如何解决?”

翁心存:“回皇上,要和洋兵决战,不说几十万两,就是几百万两,几千万两,臣也一定筹措出来以供军用。”

柏俊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对咸丰说:“皇上,翁心存该死,他把朝廷的户部当成什么地方了。”

翁心存:“柏俊,你若不服,尽可来户部查账。”

柏俊磕头:“奴才请旨,彻查户部账目。”

咸丰也想知道户部还有多少钱粮:“准了。退朝。”

此时得意洋洋柏俊哪知道,翁心存这时心里美得很,翁心存在这一任户部尚书上将以前历任的亏空都填上了不说,还凭空多出几百万石米银补了这两年京官京营的积欠――这笔钱粮的名义是出自民间不愿留名的无名义士报效,但这就是本事,有本事你柏俊去拉赞助修缮三山五园岂不美哉。

虽然户部仓库还是空空如也,但只要翁心存一个密押条子,不论是几百万两白银还是几百万石粮食都能立刻入库。

翁心存能做到这一点,是基于仅仅北方几省就有价值几千万两白银的米盐打着户部的旗号在地方上面周转发卖――你说什么,过关厘金?老子这是押运户部进京的粮食,就没交过一厘银子。

就在柏俊带着几个钱粮师爷账房进入户部的时候,在日本馆外已经是围了一群人(其中户部来的托占了一小半,合作时期),于德谦用新学的京片子在门口喊道:“瞧一瞧,看一看啊,东洋无敌宝甲,你用刀砍,用枪扎,用斧剁,用抬枪打都没关系,真正的刀枪不入。真正的传世宝铠,只要三千两银子拿回家,三千两银子你买不了吃亏,三千两银子你买不了上当……”

下面一个购物托喊道:“要是我用枪扎透了你这甲怎么说?”

于德谦:“那没说的,你破一甲奖赏三万两白银。现场兑付,哪位英雄豪杰来试试我们这钢甲的防御。打不破也没关系,我们这里送一份茶水钱……”

“我来赚你这三万两银子。”下面立刻有满人大爷天不服地不服的跳进圈子,脱了长袍亮出一身横练的肌肉,这位先将长辫子盘在脖子上,从武器架挑挑拣拣选了一枝梨花枪,在地上和墙上用枪头戳戳点点。满意后,这位大爷说道:“就它了。”

这边早有全身套了铠甲的日本武士做靶子等着,身后还有一位从后面顶着这个武士免得被冲击力推倒,这位爷做好准备后一个箭步挺枪便刺,枪尖正中铠甲武士小腹,只是刺中后枪身一弯再也此不进去,反而将这用枪刺的连人带枪弹了出去。

这位爷以为是枪身的问题,用力向地上扎了一枪,毫不费力的就刺进地面半尺有余。这下大家都能看出这宝甲防御值变态了,这位爷也是满脸通红,接过于德谦赠送的三钱茶水银子捡起衣服灰溜溜走了。

观众里面有认识的,等人走后才说道:“齐五爷这回丢人丢到东洋去了……”

又有托在人群中喊到:“这铠甲东西是好,可三千两银子是不是也太贵了些。”

于德谦:“有人问三千两银子贵不贵,那要看您的身家性命值多少钱。要我说到时候多砍两个洋兵的人头也就回来了。

这一身有胸甲、头盔、左右臂、左右腿,六部组成,要是买散件一件五百两银子。要我推荐就买这胸甲加头盔组合才一千两,胸甲能防御到胸腹部以及肩部,头盔能防御头部和颈部,这几处才真是人身要害的地方,手脚嘛,伤了也算不上要害。”

这宝甲第一天一件没卖出去,不过来试刀枪的来了几十个,名声在四九城这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地方很快打出去了。

第二天,就有王公贝勒的家臣抬了银子来买,三千两银子是价格不菲,但那也要分人,对有钱人来说三两和三千两没啥区别,这一天卖出十六套。前后两天,想来拿这三万两银子赏钱的倒是来了一百多,可拿走的都是三钱银子的茶水费。

第三天于德谦已经不用去门外练摊了,从早至晚来买铠甲和订购铠甲散件的人络绎不绝。这一天收入现银十八万两,还有记账的五万四千两银子――记账的都是有银号作保,日本馆这里可不接受无抵押无作保的债务。

而这个时代的习惯,大户人家买东西其实不必当下付银子的,都是先拿东西到了三节前(端午、中秋、年节)集中付账。现在算是捏着鼻子认可了东洋人的售货方式――更重要的是东洋人总是卖些别家没有或永远比不上的货色。再者,这些东洋人买东西也都是现银交易银货两讫,这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