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盘踞天下 > 第一百零四章 骑兵(一)

盘踞天下 第一百零四章 骑兵(一)

作者:时岄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1 07:14: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接下来,在这群不算富裕的正规部队里面还是有有钱的人啊。骑兵(机动性比较强的士兵及其组成的部队)编辑骑兵现在是指机动性比较强的士兵及其组成的部队。古代指骑马,骆驼,大象等动物,机动性比较强的士兵及其组成的部队。近代和现代凡具有灵活机动特性的轻装快速反应部队都可称为骑兵。如美国现在称为骑兵的部队都以直升机和装甲车做机动手段。

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叫做“畴骑”是我国最早的骑兵。前307年,赵国邯郸城赵武灵王开始实行胡服骑射,中国的骑兵正式诞生。由於中国骑兵是仿效匈奴人的,所以,最早使用骑兵的应是匈奴人。

中文名骑兵外文名cavalyan职业军人属性兵种中国最早出现战国时期赵国目录1中国骑兵历史2发展历程3欧洲骑兵兵种?武器?盔甲?马匹?弓骑兵?重装骑兵?枪骑兵?轻骑兵1中国骑兵历史编辑

最早建立骑兵部队的国家是赵国。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叫做“畴骑”是我国最早的骑兵。前307年,赵国邯郸城赵武灵王开始实行胡服骑射,中国的骑兵正式诞生。由於中国骑兵是仿效匈奴人的,所以,最早使用骑兵的应是匈奴人。史称赵邯郸为”四战之国”,周边强国林立:东南为齐、中山;南为韩、魏。西为秦、林胡,北为楼烦、东胡,东北为燕。林胡、楼烦、东胡号称三胡,是崛起于大漠南北的游牧民族,勇猛剽悍,擅长骑射,对秦、赵、燕构成很大威胁,赵国受害尤烈。

由于中国北部多山地,特别利于三胡的轻骑,而不利于中原的车战。赵自建立骑兵以后,”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1。

又”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起灵寿,北地方从,代道大通”2。赵国的骑兵部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列国望风景从,也纷纷建立大规模的骑兵部队。骑兵作为新兴的技术兵种,对骑士的选拔十分严格。《六韬·犬韬·武骑士》的标准是:年纪在四十以下,身长在七尺五寸以上,体魄健壮,超过常人,善长骑射,矫捷灵便,进退周旋,敢于”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凡被选中为骑士的,都享有很高的待遇。《六韬·犬韬·均兵》说,战国骑兵的编制是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但在山地作战时,也有编为三十骑一屯,六十骑一辈的。这也与步兵的编制大体相同。战国时步兵编制基本上采取十进制,是:”五人而伍,十人而什,百人而卒,千人而率,万人而将。”在什、卒之间,经常还有”属”,为五十人。”卒”也称为”闾”3。据秦始皇兵马俑的骑兵方阵,则四骑一组,三组一列,九列一百八骑为一阵。可见骑兵的编制因地形或国别不同,也有差异。战国时列国的骑兵兵种作为步兵的辅翼力量,配合车、步兵深入长驱,绝敌粮道,追敌败兵,或袭击敌人之两翼,或掩袭敌之前后,成为了当时一支最活跃的军事力量。

辞例的研究,认为中国的骑射早在殷代已经产生了1。

《诗经·大雅·绵》中的”走马”一辞,顾炎武释为”单骑之称”,说明西周时期仍保持着殷代单骑的传统。春秋时,晋大夫赵旃曾以良马二,供他的叔父与兄弟做单骑,救了他俩。郑大夫子产听说诸大夫想杀公孙黑,忙从外地乘单骑而归。鲁大夫左师展也想乘单骑从齐回国。可见,春秋时也有单骑的习惯。

骑术虽然在殷代已经出现,并经历宗周、春秋数百年,但却没有发展成为骑兵部队,这是有深刻社会根源的。

首先,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民族,殷周社会的组织形式是个集政治、经济和军事为一体的农村公社制度。农耕民族的保守性,农村公社的封闭性都没有为大规模的骑兵的出现提供必要的社会物质条件。

其次,中国古代的战争还保存着”结日定地”的原始形式,在大平原上排好方阵进行决战,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一次性的冲击。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战争,骑兵的威力还不如车兵,”一车当十骑,十骑当一车”1。所以在车兵盛行的时代,骑兵派不上用场。

其三,骑兵是一支灵活机动的力量,擅长散兵作战,可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而春秋时的战争规模小,时间短,机动性差等特点处处限制着骑兵的发展。

其四,骑兵要求将士有高超的骑术和良好的个人技艺。这对于非游牧民族来说,是需要长期训练和培养的。春秋时那种”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的民兵制,也培养不出具有专门技艺的骑兵。所以拒殷、周时代中国已有单骑出现,但它始终未能转化为大规模的骑兵。

战国时,由于农村公社瓦解,民兵制为常备军制所取代,由于战争规模和战争方式的转化,大规模野战和围城战的频繁发生,要求部队具有快速、灵活和突击性,这就促进单骑迅速发展成为骑兵。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拥有骑兵的国家之一。中国在春秋时代以前作战以车战为主,步兵仅起辅助作用,兵车的数量多少成为军事实力的象征,基本没有骑兵这一兵种。到春秋时期步兵开始兴起,军队成为车步并重,各国的军队中有了少量的骑兵,同战车步兵混编,仅是一种无足轻重的辅助力量。到了战国时代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战术的多样化及同北边游牧民族的战争需要,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正式登上战争舞台。

战国时代:(含秦代)

历史进入战国时代,战争已经从早年的死板的兵车战术的正面战,转向更为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出现了,当时各大国均建立了骑兵部队,如秦、赵等国均号称“车千乘,骑万匹”军队作战由步骑为主渐渐转变为车骑并重。进行最大变革的首先是赵国。地处北边的赵国,与楼烦,林胡,匈奴等少数民族为邻,深受其扰边之苦,而赵国传统的车步兵,在与灵活、快捷的胡人骑兵作战时十分不利。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富国强兵,赵武灵王在国内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他声明“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削减军中的车兵,增加骑兵;要求改汉族传统宽袍大袖的衣服为胡人式的紧身服装,方便于进行骑射。从这里开始中原各国中骑兵地位逐步提高,成为军队的一支主要力量。赵国也因为有了这支强大的骑兵,使之成为战国后期军事上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国。

战国时开始大量的使用骑兵作战。赵国以步骑兵攻林胡,楼烦“略地千里”,李牧用万余骑配合步车兵大破匈奴歼敌十余万。秦国也以骑兵精良著称,秦赵长平之战,秦将白起用五千精骑截断赵军,对长平一役全歼赵军四十余万起到了关键作用。楚汉战争时项羽曾于彭城之战时用3万骑士大破刘邦与诸侯联军56万,并斩杀了近30万,这次惨败使刘邦认识到了骑兵的战斗力,为了对抗项羽的骑兵而起用秦国降将李必、骆甲为校尉训练骑兵,后韩信在破赵之战(就是列背水阵那次)中也是用两千轻骑偷袭敌军大营。

战国及秦代的骑兵配有齐全的鞍鞯,但是没有马镫这对马上的格斗战十分不利,所以当时的骑兵主要武器为弓箭,作战以骑射为主,少量的使用青铜剑、戟作战。(劈砍时剑容易折断,以戟为主)并且这时已有专用的马甲出现。(用于保护战马的防具)从出土的兵马俑可以看出当时秦军已是采用车、步、骑混合编队,鞍马俑以持弓为主,戴小帽,穿紧腰窄袖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装束便于骑射。这一时期兵法中也有了对骑兵使用的论述。《孙膑兵法》就曾说“险则多其骑”。

两汉时代:进入两汉时代,迎来了中国骑兵发展的黄金时代,因为对匈奴等游牧民族作战的需要,骑兵迅速壮大,军队作战从以前的车骑并重转变为骑兵取代车兵,骑兵成为决定胜负的力量。

说到汉代骑兵的发展就该说匈奴骑兵,匈奴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全族均为能骑善射之士汉初处匈奴已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万,时刻威胁着汉朝的北部。匈奴人是典型的亚洲式轻骑兵,他们作为游牧民族,从小生长在马背上,长于骑射,他们马术精良,射术奇佳,只穿轻便的皮甲十分灵活。汉的晃错曾在《言兵事疏》中说匈奴有三大长处为汉军所不及:其一,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其二,险道倾厌: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其三,风雨罢劳,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这也就指明了骑兵较之车兵的较大优势,车兵只能在平原之上才能发挥威力,而骑兵在较狭小的地形也能做战,比车兵更为机动灵活。

汉代骑兵汉代骑兵到了汉朝时为了改变对匈奴作战的不利被动局面,汉朝大力发展骑兵,至武帝时已能运用十余万骑兵主动出击,对匈奴作战历时数十年,汉的名将卫青,霍去病等多次率数万骑兵,采用迂回包抄,深入敌后等战法大破匈奴。其公元前119年武帝以卫青,霍去病二人各带五万骑出击,以步卒数十万,马十余万匹转运辎重。霍去病部深入匈奴两千余里,大破敌军狼居胥山(在今蒙古)而还,传为佳话(英雄业绩真是令人神往呀!)

这一时代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官马制度的确立,汉为了对抗匈奴,发展骑兵,建立了饲马的制度。汉文景时期颁行“马复令”用免役的办法鼓励民间养马。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专管的马政机构。中央任命太仆(就是弼马温了)管理,在地方设有马丞负责。这些官员负责马匹的饲养以备军用。从汉初至武帝时即有厩马四十余万匹。这一制度保证了汉朝对匈奴作战的大量马匹的消耗。

在汉代骑兵发展壮大,成为军队的主力军种,取代战车的位置。兵种内汉代已经有了轻骑兵和重骑兵之分。轻骑兵基本无甲,武器以弓箭为主,配备较矮小的战马,重骑兵着甲,武器为戟,矛,环首刀等近战武器,配备高大的马匹用于冲锋陷阵。汉代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出现了更适于马上作战的环柄长铁刀,(就是环首刀了)刀脊厚,刃锋利适于劈砍,成为骑兵的重要武器。一般来说汉代的骑兵主要武器有:矛、刀、戟、弓、弩(臂张弩)等。这一时期骑兵作为机动兵力的战术也得以发展汉军在与匈奴作战中就大量采用了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作战。

三国,晋,南北朝时代:这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战争十分频繁,特别在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骑兵的运用达到了更高峰,交战各方(主要是北方)都大规模的使用骑兵,骑兵成为战场上的最重要的兵种,我国的骑兵也发展到了重骑兵的时代。

这一时期总的来说北方的军力较南方强,北方各国多为少数民族政权,最初的军队均为骑兵,发展后步兵渐渐增多,但军队的主力仍为骑兵,作战时动用相当多的骑兵参战。如前秦的苻坚南下动用了骑兵二十七万;北魏太武帝侵宋时以骑兵六十万渡淮,直*长江;梁魏钟离之战中魏军八十万中有骑兵二十四万。可以说这一时期骑兵战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

而这时期一大重要发展就是马镫的发明,我国最早的马镫在西晋中出土,可以说我国最晚在晋代就有了马镫。(可偏有人说马镫是欧洲人先发明的。)马镫可以说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军事上,马镫的出现使骑兵的近距离格斗战更容易,(有了借力之处)并且有利于骑兵的长距离行军。(减少疲劳)能更有效的发挥出骑兵机动性好,冲击力强的优点。在西方马镫的发明,导致了中世纪西式重骑兵,骑士的出现。(一种大而无用的家伙)这一时期的骑兵以重骑兵为主,当时的重骑兵人马均披铠甲-甲骑具装。防护力很好对步兵而言有极大的冲击力。当时重骑兵的防护力很强,骑兵武器除了弓箭外,(不管什么时代,这总是东方骑兵的主要武器。)长兵器大量使用穿透力更好的骑兵用长矛即“槊”(也叫“矛 肖”),而戟逐步被淘汰,成为一种礼仪用的摆设。而短刀也成为骑兵的制式武器,与前代的环首刀相比,这一时期的刀,刀体加宽,刀头由斜方形改为前锐后斜,更适于实战。

注:马镫又被西方马文化研究界称为“中国靴子”,隋、唐、五代时代:这一时期,骑兵已经确立了在军中的地位,在这一时代骑步并重,各国的骑兵规模虽不及南北朝时期,但是骑兵仍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受到较大的重视。

唐朝以武功开国,太宗李世民本人就善于使用骑兵,他著名的六匹坐骑被称为昭陵六骏。所以唐(特别是唐初)对骑兵的建设也是很重视的。唐从起兵始就建设完善自己的马政建设,以备军用。唐在边地多置监牧,属太仆管理,监牧马五千以上为上监,三千为中监,以下为下监,置牧监使,对各监牧每年还要进行考课,自唐贞观至麟德四十年间,所养官马达七十余万匹,置八坊四十八监,占田地一千多顷。

这一时期,骑兵装备战术发展并不大,但是已不象南北朝时代那样注重于重甲骑兵,军中虽仍有甲骑,但是基本上以轻装骑兵为主。主要发挥骑兵,作为机动兵力的优势,正面攻防更多依懒于步兵。

宋、辽、西夏、金时代:这一时期,大量的北方游牧民族雄起,成为汉族朝的威胁,这些少数民族军队的精锐主要为骑兵,骑兵的发展也再度转入*。

首先说宋,宋朝在我国历史上武功极为不盛的一个朝代,因为在后唐,五代时期崛起的少数民族西北的产马地区,基本掉失,所以宋无论是通过在边地买马,换马,(用物资)或设置监牧等方法,始终都不能满足需要,所以从来都没一支强大的骑兵。到了南宋时更糟,连殿前司(即皇帝禁军)的骑兵都有五分之一的没马可用。宋朝喜欢摆阵势,所以骑兵也多半布置在阵中,基本上都是把骑兵布置在大规模的步兵阵周围做策应或掩护侧翼。如宋太宗的“平戎万全阵”就是把主力步兵结合战车,在中间布成密集阵势,反骑后布置在前后左右担任警戒和掩护。防御敌军骑兵的阵势。个人认为这到是与欧洲早年的骑兵运用方式象似,即以步兵方阵为主力,用骑兵来巩固两翼。事实上这种阵式,骑兵成了步兵的辅助力量,用于克敌制胜的是核心的步兵阵。

在北方先后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都有较强大的武力。军队中以骑兵为主力作战。辽金的军队都很讲究骑兵的机动作战,,一般军中的正兵均配有数匹战马,(辽军一名正军有马三匹)机动力很强,如辽宋的幽州之战中,辽军就凭借当地平坦的地形和骑兵的机动力,先后将宋将曹彬,潘美各个击败。金兵也长于骑兵善于野战,史称“金之初起天下之强莫过于此”,金国有著名的拐子马,在作战时步军为正兵,以拐子马作两翼突击,在平原上对宋军作战有着很大的优势。

这一时代的骑兵,以北方少数民族骑兵为主,他们作战的主要武器为弓箭、马刀、也装备有狼牙棒、开山大斧等特殊的武器。(金国人似乎喜欢这种武器,当时有民谣:它有金兀术,我有岳元帅;它有拐子马,我有麻扎刀;它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当时的骑兵,开始偏向轻装,着少量甲,获得更大机动力,但是各国均还有重甲部队,如西夏的骑兵“平夏铁鹞子”(它的步兵叫“横山步跋子”)就以“乘善马披重甲”战斗力强著称。

蒙古时代:这一时代,蒙古骑兵在敌人眼中成了恐怖的象征,蒙古人把骑兵战术推到了冷兵器时代的顶峰。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等骑兵的优势被发挥到了极限。

蒙古人实行百户、千户制全民皆兵,军官世袭。他们“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战时自备武器装备出征,和平时期则是普通牧民。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蒙古人往往通过大规模的围猎来锻炼部队,对于儿童也从小就专门训练他们骑马射箭的能力。加上有成吉思汗,木华黎,速不台,拖雷等出色的战术家指挥。蒙古人成为当时世上最强大的军队,征服了前所未有的广大领地。在东方消灭了宋、金、西夏,在西方打败了花刺子模,征服了俄罗斯草原,打败了西方联军,一直打到多瑙河边。

蒙古军队前期基本是骑兵,后期其野战力量也是骑兵。蒙古骑兵有着超强的机动力,一名士兵往往备有六匹以上的战马,轮换使用,往往一天可以前进近百公里。蒙古骑兵的主要武器是弓箭,长年骑射的蒙古人能拉强弓,蒙古人的弓用混合的木料和骨头制成,具备很强的穿透力和很远的射程。能在高速机动中(甚至一边后退一边回头射击)准确射击的蒙古人能在短兵战前给予敌人极大的杀伤。因为蒙古人往往自备武器,所以在箭、马刀以外,士兵们还带有自己喜欢的武器如长矛、狼牙棒、绳套(套马用的,在战场上也能套人。)等。在防具方面,蒙古人以皮制甲为主,轻便坚固,虽然不象铁甲的防护力好,可是为其赢得了更大的机动力。值得一提的还有蒙古马,蒙古马虽然体型较小,不及阿拉伯,亚利安马速度好、体型高大,但蒙古马适应力强,耐粗饲,易增膘,寿命长,十分适合长距离行军,无后勤保障作战,这些马随处能找到食物,在草原地形能日行军五十至一百公里,可以终年使役。并且重要的一点是蒙古马的母马哺育期可产奶三至四百千克,这成为长时间在外作战,无需后勤保障的蒙古军的一个重要食物来源。(另外就是掠夺了)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其人民生长在苦寒之地,对于恶劣气候的忍耐力极强,物质条件要求很低,有着一般农耕民族人民无法比拟的战斗力。(只不过要他们去潮湿,炎热的地方就不行了。如东南亚雨林中。)

明清及以后时代: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一营训练中内蒙古军区骑兵第一营训练中明清以后火器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随着专门的火器部队和炮兵的出现,骑兵的地位逐渐下降,明以后很少有作为主要战略力量的骑兵存在,就不再多说了。

明代的骑兵主要和其他兵种配合作战,并配有火器。名将戚继光设立了车营就是一种步、车、骑配合作战的方式。明孙承宗的《车营扣答合编》中也对这种战术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还发展出了先以火器轰击继以骑兵冲击步兵跟进的战法。

到了清朝,清朝自以为以弓马开国,其开国时的女真,蒙古骑兵就是传统上的骑兵,没有什么发展,加上不注重火器的,使我国最终落到了被列强任意欺负的下场。当时已是火器的时代,骑兵地位就更低了。直到机枪,战壕组成的阵地战出现,基本上丧失了在军中的地位,逐步退出军事舞台。只到其后继者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出现,骑兵成为了一种历史,只在某些庆典礼仪诚使用。人民解放军的骑兵部队最多的时候有十万人之多,只保留了两个营和几个连的兵力。现有内蒙古骑兵第一营和第二营,第二营下属3个骑兵连、军马所、卫生所。

项羽在中国骑兵发展史上的作用秦末楚汉时代的起义军领袖西楚霸王项羽是历史上最早提出用利用骑兵的高速冲击力打闪击战的人,在无马镫的时代项羽就想到了后世骑兵战术主流的突击战术,这在军史上是相当超前的,用骑兵突击打乱敌军阵脚,步兵紧跟骑兵的步伐歼灭被突散并落单的敌军,这种步骑协同作战的思想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正是由于项羽在与刘邦的战争中大规模使用骑兵给刘邦造成了多次惨烈的打击,才使刘邦认识到骑兵的力量并下定决心组建骑兵部队,拒这第一只骑兵部队的主帅灌婴起用秦国降将李必、骆甲为校尉训练骑兵,但战术上依然是在模仿项羽的骑兵战术。这也间接性的为后世汉帝国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打下了基础。

2发展历程编辑

骑马作战的军队或士兵。也指骑士骑兵是陆军中乘马执行任务的部队、分队。既能乘马作战,又能徒步作战。通常担负正面突击、迂回包蒙古骑兵蒙古骑兵围、追击、奔袭等任务。其行动轻捷,受地形、气象影响较小。历史上骑兵曾经是陆军的主要作战兵种。在外国,17世纪30年代战争时,参战*队中一般都有40人员是骑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法、俄国均编有骑兵集团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军曾有17个骑兵军,八十多个骑兵师。中国历史上骑兵的极盛时期是元朝,骑兵部队主要装备有弓箭、马刀、标枪、战斧等。中华民国时期,骑兵最多时达二十多个师。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自1928年4月建立第一支骑兵分队起到解放战争后期,全军发展至12个骑兵师,只在边防部队中保留少量骑兵分队。

骑兵是一支有组织的快速部队,他们能快速的打击对手,也能在战况不利时迅速撤退,脱离战场(除非和他们交战的也是支移动力极高的快速部队)。

骑兵是由一群经过长期训练,能在马背上作战的士兵组合而成的。由于速度快,骑兵通常都是担任侦察任务,或是在敌方部队刚成军与集结时,进行连打带跑的游击扰敌工作。虽然在古埃及文明后期,就有许多战士是骑在马上用各种兵器攻击对手,但今天我们印象中骑马作战的骑兵则多是在18世纪后期出现的新形态骑兵。在拿破仑时代,骑兵转变成一种优秀的精英部队,并且和传统步兵联合成一体,部署在战场上担任作战时的主力部队。在美国南北战争中,甚至在整个19世纪的中后期波兰骑兵波兰骑兵,骑兵更加广泛的应用在战场上。但到了连发的来福枪出现取代了早期单发的火枪后,骑马的战斗部队在面对步兵时,逐渐显得毫无招架余地。

1899年到1902年间的南非战争,则是骑兵部队担任战争主力的告别秀。随着技术装备的发展,特别是军队摩托化、机械化的发展,骑兵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兵种地位。当代,许多国家的军队只保留了少量的骑兵,主要用于执行巡逻、警戒和运输等任务。有的国家把乘骆驼和大象的部队也称为骑兵。

美军还把搭乘战斗侦察车辆或乘直升机,实施侦察任务的部队、分队称装甲骑兵或空中骑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广泛运用于战场,骑兵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兵种地位。一些国家只保留少量骑兵,主要用于执行巡逻、侦察、警戒等任务。

相关内容《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今为校尉,可为骑将。”

清张问陶《题沉砚畦射猎图》诗:“缚袴还思作骑兵,颠狂不是书生派。”

杨朔《铁骑兵》:“一连活动在左云附近的八路军骑兵冒着风雪,朝南转移。”

骑兵的逐渐消失骑兵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兵种,继1960年美*队与世界各国陆续撤销骑兵这一建制后,开始在兵种舞台上渐渐消失了。中*队经过数次大裁军,仅余下数支骑兵连。骑兵,已成为一种兵种的标本,而骑兵部队也开始成为一种神秘与传奇的象征。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在历史上最多时达到十万骑士,1985年我军由摩托化和机械化取代了骡马化,骑兵作为一个兵种消失,全军仅象征性地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1928年4月,我军第一支骑兵部队——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正式成立。到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骑兵部队最多时达到12个骑兵师。

某类型电影用词骑兵‘有马’相应的步兵‘无马’3欧洲骑兵兵种编辑

欧洲中古世纪的战争形态必须看时代与地域而定,但一般来说,在百年战争之前,战争的规模都极小,绝大部分都是领主之间的小冲突(skiish),即使是在十字军东征时,欧洲骑士也还是不喜欢列阵出击,所以十字军东征除了第一次东征正好占了伊斯兰教帝国内乱的便宜,所以成功以外,其它次东征皆以惨败而回。不过欧洲重甲骑士的个人战斗力极高,所以应付农民暴动是绰绰有余的,直到具有懂得集体行动的职业佣兵兴起,这才开始末落,而火枪则是最后一推。在法国,一名骑士的合格考试之一就是身上没有任何护甲,然后空手与野猪搏斗,能够把野猪干掉的话,才能通过。

重甲骑兵身上的重甲具有极高的防护力,在火枪发明以前,少有骑士在战场大量死亡(百年战争例外,但大部分的重甲骑士并非死于英国长弓的威力,而是被匕首割断喉咙)。但重甲也是骑士的负担,虽然骑士们身著重甲可以攀墙爬竿翻跟斗(法国骑士的资格鉴定考试就包括全身穿上重甲,佩戴武器,爬过城墙),可是骑士们一旦失去战马,步行距离不会太长,尤其是在泥泞中行走时,更是倍加艰辛,结果徒然耗费体力。阿尚会战时的情况就是如此,结果成为法军惨败的原因之一。

不过如果认为高温会把重甲骑士们给热昏,那就错了,他们从小就得如此习惯这样的环境,而且盔甲下还有密不透风的重袍,使得衣服内因为汗水的蒸发而产生内循环,所以反而凉快(当然不是冷气机那种凉快),这个是十字军向阿拉伯人学来的办法。

骑士们的另外一项弱点就是战马,如果没有战马,纯靠步行作战,那么光是穿著重甲走路,就会把他们古代欧洲骑兵的装备古代欧洲骑兵的装备给累死。而战马也必须选择足够壮健的,不然无法承受重甲与骑士的体重(所以骑士们必须尽可能保持短小精悍的模样,就连赫赫有名的亨利五世,也仅身高170c),因此骑士们往往会非常疼爱他们的战马,一匹好马的价格,通常可以雇请数十到一百个长弓手。所以在百年战争时,步兵就只要插下削尖的木桩,骑士们就往往会为了避免战马受伤而转身。此外,马无论是那种马,人是绝对无法说服它为了国家民族主义而去牺牲犯难万死不辞的,所以步兵们只要排成空心方阵,再把枪尖一致对外,就能够阻止战马从任何一个角度向他们冲撞过来。

但身著重甲的骑士们集体冲锋时所产生的噪音加上视觉效果,会使得面对他们的步兵们感到震撼,尤其是以训练度越低的话,越是容易因为骑兵恐惧症而导致崩溃。而且骑士们作战往往是两两三三的跑到步兵阵列的前面,投掷标枪后就迅速离去,英国就是在hasting会战中,因为征服者威廉的骑兵所使用的这种战术而导致步兵的斗志丧失,最后自动崩溃的结果。不过欧洲骑士除了早期的诺曼骑士以外,并没有随身系带弓箭或是标枪的习惯,甚至对这种战术毫无兴趣进行发展。唯一的例外大概是在百年战争时,亨利五世企图让长弓手骑马作战,可是结果不是很理想,因为长弓难以在马背上与疾驰中使用外,当时的长弓手只是佣兵,装备一切自备,所以马通常是给比较有钱的长弓手来代步用的,这些人比骑士们还要珍惜他们的座骑。

后期骑士的重甲已经到了连铁臂十字弓也无法贯穿的程度(姑且不算火枪),虽然这类重甲还是不少脆弱的缝隙可以被弓箭射穿,但那些地方不是人体的要害之处。因此步兵要以个人的力量来对付重甲骑士,唯一有效的武器除了匕首之外,就是halbed,中文翻译成戟是一种错误的翻译,因为戟是勾与矛的结合体,而halbed是斧头、钩子、长矛、和开罐器的结合体。使用人可以集合起来,将它做长矛使用,也可以用来和步兵或是骑兵进行单打独斗。通常步兵是用halbed把骑兵给钩下马来,然后用上面的斧头或是长得像是开罐器的部分把那位倒霉的骑士给解决掉,瑞士独立时,奥地利的盟友勃艮第公爵莽夫查理就因为如此而阵亡在halbed之下,从此瑞士佣兵的骁勇善战和善于使用halbed的声誉闻名全欧。

如果说骑士是很“个人化”的战士,那么中古时代的步兵就是十分讲究集体的了吗?中古世纪接近结束时是如此,之前也是很个人化的。所以战场上往往是一连串的单挑,而非兵种之间的配合,直到百年战争时,才由英国“复古”出这样的战术。也就是因为如此,中古时代的佣兵并不讲究纪律,而且他们的营养大多很差,更不用说没什么纪律与组织可言,因此他们单以个人战斗力而言,绝非骑士的对手。可是当他们懂得如何集体行动,兵种协调作战时,骑士们就发现到他们已经无法再轻视这些昔日的吴下阿蒙了。使用这种战术而导致步兵的斗志丧失,最后自动崩溃的结果不会再出现了。

即使如此,步兵的反制骑兵作战往往是被动的,必须先要料定骑兵的攻击方向,而且难以在行进中保护自己,更不用说排列防御阵形时就是防御最脆弱的时刻,而骑兵因为具有机动力,所以作战的时间与路线具有比步兵更大的弹性空间。

此外,中古时代的欧洲步兵作战方式,可以参考baveheat这一片。但到了佣兵兴起时,因为成本效益阿拉伯轻骑兵阿拉伯轻骑兵与作战对象的双重主要问题,欧洲的步兵大多舍弃使用盾牌,而大量采用长矛,有钱一点的就觓lbed,因为他们的主要对手是重甲骑士,况且长矛在近接战时,也不见得会输给拿著盾牌的刀斧手。

另外一项专门的武器就是双手剑,真正的双手剑其实不重,至少没有阿诺在电影里面用的那么夸张。它的剑身的刃只有前端较利,其他地方就算用手握著也不会割伤皮肤。所以可以挥著它砍人,也可以用来刺戳,甚至倒转过来,用剑环钩住对方的武器,或是用把手的顶端来顶击对方的脸部或是身躯。

骑士用的剑则是另外一种,较短,但十分尖锐,可以用来在疾驰时,在马背上挥砍别人,或是刺戳对方盔甲的缝隙。骑士用长矛,也就是看起来像是支大型铅笔的东东,那是用来吓人多于用来杀人用的,就算是骑士决斗时使用,也很少让人致命,唯一让我想起来的例子就是某位法国国王在与卫士练习时,不小心的让保护脸部的面罩上的眼洞撞上矛尖而致命。骑兵最早在公元前约1000年时出现,从此骑乘马匹的军队就在战斗中担任了几个重要的角色。他们充当了侦察兵、战斗员、混战中的冲锋部队、殿后部队,并追击撤退中的敌军。骑兵可以根据装备和训练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型,视情况担任不同的角色。穿着少量或没有配备装甲的轻骑兵,最适合作侦察兵、战斗员和负责殿后。穿着装甲的重骑兵,最适合作为冲锋部队来打击敌军。不过,所有类型的骑兵都适合作追击之用。

中古时代的骑士都是重骑兵,依据骑士制度的守则,他们的角色应为冲击敌军、打击敌方的骑兵和步兵。武装士兵这个名词原从十三世纪起用以形容骑马和徒步作战的装甲战士,后来则专指骑士及其扈从、仕绅与专业的士兵。

骑士在战斗中占所有速度、恫吓、攻击力和高度等优势。随着中古时代的发展,骑士装备的加强更提高了这些优势。

武器

矛和后来的大型长矛是骑兵用来从事战斗的武器,适合用来刺杀徒步的敌军,尤其是投射武器部队。骑兵手持长枪向前朝敌方冲杀的阵势,可以增加恫吓敌人的效果,马匹在奔驰中的冲击力,亦能透过撞击的那一刻经矛头传送而出,令冲杀中的骑士化身为一支惊人的利箭。

历史学家们一直为马镫在骑士兴起过程中的重要性争论不休。马镫最先出现于亚洲,并在公元第八世纪时传至欧洲。有些人相信它对于骑士的兴起十分具关键性,因为它可以让骑手支撑他自己和长矛,从而透过矛头把马匹在冲锋时的全部力量传送出来。拒这种力量加乘后所带来的优势毋庸争议,却有人认为,在马镫出现于欧洲之前,罗马时期所发展出来的高身马鞍,已经可以让骑手传送这种冲刺的力量。一幅描绘威廉在1066年征服英国的巴多斯挂毯显示,颇受尊崇的诺曼骑士在使用长矛时,主要是伸出手持的矛来作刺杀或掷出他们的矛作投射,而非端着长矛作进攻;此时,欧洲人知道马镫这种东西应至少有两个世纪了。在接下来的中古时代里,由骑士端稳长矛所作的冲刺,只是作战场面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打法通常不是一个正确的战术。

骑士在作出首次攻击后,常常会失去手中的长枪或长矛,或是陷入混战之中。无论是那一种结果,骑士都会换上另外一种武器,多半会是他们的剑。骑兵的配剑逐渐发展成阔大而沉重的马刀,站在马镫上的骑士能够带出极大的力气将马刀挥落在敌人的头或身上。剑是骑士最为珍视的的武器,因为它们能够携带在身上,格外彰显自己的身份和个性。它们是骑士之间作肉搏战时最常用的武器。好的剑造价昂贵,能够拥有一把好剑是贵族阶层的另一种象徵。

其余几种用来博斗的武器,包括了铁锤和锤矛(由棍棒发展而来)、斧头及连枷。从事战斗的教士和充任战士的僧侣普遍拥有铁锤和锤矛,因为他们试图要遵从圣经有关流下血液的告诫,而这些锋利的武器很容易就能杀得敌人满身是血。

无论如何,骑士都不会使用任何一种投射武器。当时认为,骑士若以箭、弩箭或弹丸等在一段距离之外杀伤敌人,是一件可耻的事。只要情况允许,骑士会尽量与位阶相同的人交战,作面对面的厮杀,有时根本不出手。

盔甲

锁子甲是后来的罗马人和一些入侵的日耳曼部落(包括哥德人)所穿戴的战甲。在十三世纪人们开始使用更具防护力的铠甲以前,锁子甲一直受到中古时代欧洲贵族的欢迎,不过,当人们发现锁子甲会被箭或剑尖刺透,它的重要性即不若以往。通常在穿着锁子甲时,外面会另外罩上一种在中古时代被称作外衣的紧身短上衣,尤其是十字军东征期间更是如此,因为锁子甲会反射阳光。

头盔也是从简单的圆锥形设计,逐渐发展成大型的金属桶状,再设计成块状的造形以避开前方来箭。后来并发展出能够与身上装甲闩在一起的头盔。

一种整套重量可达六十磅的盔甲出现在十四世纪。铠甲的设计精良,让骑士可以保持令人惊讶的灵活度,穿着盔甲的骑士即使倒在地上也不会一蹶不振,因为他可以轻易地起身再战。根据文献的记载和描绘,穿着盔甲的人甚至可以作出倒立和其他轻巧的体*动作。后人在制作整套盔甲时并增加了对防御弓箭的注意,针对最易受攻击处予以强化。中古后期出现一种以雕刻铠甲精心制成的全套盔甲,这种盔甲在礼仪和炫耀上的功能多过实际上的用途。

对于骑士来说,盔甲是一项非常昂贵的负担,除了自己本身需要装备,其侍从也须全副武装。一个地位重要的领主必须为众多的骑士提供盔甲。在中古时代,制造盔甲是一项重要的商业,而使用盔甲的庞大市场也一直在增长。赢得胜仗的普通士兵,可以藉着剥光死去的骑士尸体取得大量的盔甲并出售谋利。

马匹

骑士往往为座骑的速度和体能感到特别自豪。这些马匹需要大量的训练,以裨在冲撞和混战中易受*纵。训练良好的马匹能对最小的指令作出反应,让骑士可以一手持盾一手执长矛。历史学家们经常争辩的是,骑士的跨下到底是需要笨重的马匹来背驮全副装备的骑士的重量,或是小型的马匹以利速度和灵活度的需求。

马术是精锐骑士与平民区分身份的另一种特征。狩猎可以使马术更为熟练,也是最受贵族欢迎的休闲活动,传统的猎狐活动更是持续到今天。在蒙古人征服别国的战争中,骑兵的作用达到了顶点,与此相反,西欧战场上的步兵开始重新得势。大约从13世纪中叶起,中世纪的重骑兵便走上了下坡路。当时有三种经过改进的步兵兵器促使骑兵失去了优势。这三种兵器是:经过改进后效果更好、威力更大的十字弓,在英国发展进步的长弓和在瑞士人手中变得令人可怕的长矛。

此外,当时还出现了两种影响颇大的技术变化。一是由十字军将欧洲马与阿拉伯马杂交所得的马种逐渐退化了,二是锁子甲被金属片铠甲所取代。杂交良种马和锁子甲曾使重骑兵具备了高度的战术机动性,从而使之成为13世纪欧洲战场上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而上述两种技术变化则使重骑兵丧失了原有的战术机动性。14世纪的重骑兵,由于全身披挂着金属片铠甲,其战马也披有同样沉重的护甲,加上手执剑、盾和又长又重的长枪,因此成了一群行动迟钝笨重的废物,他们只能一股劲儿地朝前冲去,但速度又快不了,更做不到快速停顿和立即起步。这样的骑兵在遭袭击时往往很容易乱作一团。即使是披着金属护甲的马匹也不可能一点不受弓箭的伤害。一旦马匹受伤,根本无法驾驭。要是碰上比较灵活敏捷的骑兵或步兵对手,披着全副铠甲的重骑兵更是束手无策。

弓骑兵

弓骑兵最早起源于游牧部落,这类骑兵的战斗方式是在马上对敌人进行弓箭射击,是灵巧敏捷,机动性很强的弓箭骑兵弓箭骑兵轻骑兵.弓骑手的战斗技巧:骑射的特点因为马匹的移动及地面的不平坦造成颠簸,所以影响骑射的准确度。骑弓手会趁坐骑四脚离地才放箭,将影响减至最低。另一方面,由于箭有一定的重量,箭飞行一段短距离后会向下。因此骑弓手向天空射箭,一般是箭与地面成四十五度,让箭飞行时呈抛物线,再垂直地击中目标。

大草原的骑弓手采用拇指拉弦法(蒙古式拉弦法)。骑弓手拇指扣著弓弦去拉弦发射弓箭。大草原的骑弓手通常将弦线拉至胸部才松开弦线,蒙古的骑弓手更将弦线拉至耳朵发射弓箭。

精湛的骑术就骑射而言,骑术与箭术同样重要。当骑弓手拉弓射箭时,双手不能紧持缰绳控制坐骑,有些武器也需要双手使用,例如蒙古人的套马杆。因此骑弓手精于骑术,甚至懂得不使用缰绳及利用马鬃驾驭坐骑。此外,马有跟随其他马匹的天性,即使是敌方马匹,弓骑手具有兼顾作战及控制马匹的能力。

闻名四方的回马箭(pathianshot)

骑弓手具备速度与箭术,回马箭是他们常用的战术。他们首先诈逃,逃至特定地点后突然转身放一记回马箭。这对正在追赶败军而松懈下来的敌人非常有效。回马箭战术通常与伏兵互相配合,威力很大,能击退数陪于己的敌人。使用回马箭击退敌人最著名的例子是在卡雷一役中的帕提亚弓骑手弓骑手的战术弓骑手的机动力很高,战术与机动力息息相关弓骑手善用诈逃、突袭、及箭术。他们通常发起远距离攻击,然後藉速度撤退得无影无踪,直至确定己方可以战胜敌军才大规模攻击对手。除此之外,由于马的奔跑速度很快,弓骑手能够在战场上快速转变阵形,包围敌军。

弓骑手的弱点由于弓骑手追求以高机动力战胜对手,盔甲对弓骑手而言是累赘。因此一般弓骑手都只穿小量盔甲,甚至不穿盔甲。结果肉搏战对他们是非常不利,一旦弓骑手被抛下马,只有待宰的命运。

重装骑兵

重装骑兵又称重装甲骑兵,重装甲骑兵就是装甲具有承受一定攻击的能力,通过冲锋产生的速度、动量对敌人阵地制造压制性的突破,主要用途是冲毁敌人阵形,打击敌人士气的超级骑兵、人肉坦克--在冷兵器时代,稳固的阵形是确保胜利的基础,高昂的士气是取胜的关键,一旦破坏了敌人的心理平衡和组织基础,就相当于获得了胜利,所以,重装甲骑兵曾经是一个最昂贵最重要也最荣耀的兵种。

一般来说装甲材质的厚度、韧性、强度和覆盖面积都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保证骑士能够承受一般的砍杀和弓箭杀伤。足够的厚度和面积就造成了巨大的重量,也就牺牲了机动性。蒙古轻骑兵面对人数众多以重装甲骑兵为骨干的西欧骑士团的时候所得到的胜利,就是依靠机动性获得的,当然这种胜利也非常依赖于他们所使用的威力已经接近西方弩的复合弓。

西欧中世纪的重装甲骑兵,装甲坚固,全身完全覆盖,甚至连眼睛也完全防护,这种装备很显然不利于近身搏斗--眼睛视野很小,基本上限制在正前方。这种制造模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重装甲骑兵在战场上的使用方式--冲锋,掉过头来再冲锋,但是绝对不能停下来肉搏!中国出现重骑兵的时间也是与西欧相仿的南北朝时期,人称铁浮屠。不仅人有人甲,连战马也全副披挂,一个骑兵就好像是一座高大的战神雕像,当他们推进的时候,就好像钢铁的城墙迎面压来。

后来金人效仿制造了锁子马,几个重装甲骑兵用铁索连成一个作战单位,更增加了作战单位的稳定性,但是由于进一步丧失了本来就不多的机动性,最终导致了失败--甚至是败给了南宋的轻装步兵。(此段论点颇有争议待考)

重装甲骑兵的装甲很重,西欧比较极端的时代,如果一个骑士从马上摔下来,凭自己的力量根本是站不起来的。中国和中国周边的国家,重装甲骑兵的装甲基本上还是普通披挂装甲的延伸,倒还是可以凭自己勉强的站立。重装甲骑兵的战马只用来战斗,平常行军以及负载其他战斗和生活用具要靠扈从和其他马匹。一个骑士如果没有两名以上的扈从就会感到生存的不便,连上下马、换马、穿盔甲都不能顺利完成(不排除某些体力超人的勇士能够自理,同时他们的马也是体力超马的怪种--很多民间传说中的英雄就是单枪匹马的重装甲骑兵……)。

比较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对于重装骑兵,未列阵、阵形纵深小、或是阵形被打开一个缺口的步兵都是非常容易踏破的目标,而列好长矛阵的步兵在面对重装骑兵冲击时也不得不面对至少前三排步兵全部阵亡后才能勉强阻碍重骑兵攻击(超过2吨的冲击力,前排长矛手是无法抵挡的)。至于远程武器,只有弩箭、标枪和大型器械才能对重装骑兵造成有效伤害。实战中,对于思维正常的指挥官不会轻易使用重骑兵参加一些绞肉式的作战,而是在用步兵、弓箭手、轻骑兵将对方的阵形打出一些缺口后,再投入重骑兵进行致命一击,将对手直接击溃。

枪骑兵

枪骑兵(guncavaly),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期一度流行的骑兵军种。

最早出现于波兰,被法军认为是过时的骑兵类型,英国一直没有枪骑兵的建制,而奥军在1792年时保有6个团的枪骑兵,1805年时仍有3个团。普、俄两国在整个拿破仑时代也都一直有枪骑兵存在。上述三个国家称枪骑兵为uhlan,而非lance。拿破仑在1807年波兰战役期间被波兰枪骑兵的战斗力所吸引,遂招募4个中队的波兰自愿人员编入近卫骑兵。1809年改编为近卫军波兰枪骑兵团(近卫第一枪骑兵团)。1810年又组建近卫军荷兰枪骑兵团(dutchlance:近卫第二枪骑兵团)。因为其制服上衣颜色纯红,又名“红色枪骑兵”(edlance)。1811年,因枪骑兵的表现出色,又进一步将6个团的龙骑兵转型为枪骑兵。

关于枪骑兵的作用也一直存在争议。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步兵方阵。法军枪骑兵所用长矛长2.7米,长于任何上刺刀的步枪,因此如果不被子弹击中,枪骑兵能够先攻击到方阵内的步兵。缺点是:枪骑兵不适于树林等复杂地形上的侦察、警戒任务,失去了部分轻骑兵应有的功能。而且,枪骑兵需要进行更多的训练。由于与对方骑兵近战时长矛过于笨拙,枪骑兵须换用马刀,所以除了掌握长矛的使用技巧,枪骑兵还要熟练使用马刀。曾有回忆录记载枪骑兵要进行55种不同的训练项目,22种对付骑兵,18种对付步兵,还有15种基本训练!

轻骑兵

称之为轻骑兵也只是相对于重装骑兵而言,轻骑兵的装甲覆盖率也要远高于轻步兵,腰部以上的大部分身体也都受到有效的装甲保护。

在大陆战争中,轻骑兵的作用相对于其造价来说,要高于重装骑兵。轻骑兵拥有卓越的换装性,可以装备长剑,圆盾,弓箭,弩箭,长斧等武器用以完成各种不同的任务。

轻骑兵的速度是所有常规兵种中最高的,所以他也经常用于斥候部队、传令兵、追击作战、偷袭行动、侦察兵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