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夏日清凉记事 > 第151章 应卦

夏日清凉记事 第151章 应卦

作者:多木木多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1 05:4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魏王业的儿子以前在学校托老爹的福很是风光,结果老爹突然进去了,学校里还有几个认识他家的人,慢慢的父亲的事情传开,他儿子当然就一落千丈,还跟同学发生了几次冲突。等魏王业的妻子服毒自杀被救护车带走急救的事再一传来,更是引起全校哗然。他儿子这下受不了了,趁着晚自习时学校里人少,没人看见,从他教室的那层楼跳下去。

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他儿子是直着跳下去的,双脚先着地,然后双膝跪下,再然后才趴到地上,所以脑袋和心肝脾肺都没事,可两条腿是摔得够呛,以世界上目前的医疗水平来说是救不回来的。

魏王业的父亲魏丙在儿子进去时还算撑得住,虽然人关着,家里也见不到人,但好像也没说马上就要吃枪子。如此这般熬了三年,魏丙也渐渐平静了,其实魏王业刚被带走时他最害怕,过了一年见没上法庭也没怎么样,又过一年又是这样,魏王业就猜他儿子身上可能没什么事,政-府关着他是让他交待别人的事。既然这样,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魏丙就给儿子的单位写信,交待儿子要“坦白交待,承认错误”。希望他把别人的事交待清楚了自己就能回来了。

结果突然之间,儿媳妇喝药了,孙子跳楼了。魏丙一下子倒下去了。他猜是不是终于要判魏王业了?还是上面看他总不交待,没有耐心了?于是老爷子虽然人中风了,但左半边身体还能动,就挣扎着给魏王业口述了一封信。这个信是让检察院的同志帮忙带过去的,写的都是家里的事,儿子啊,你走了以后,家里人日夜悬心,寝食不安,现在也快三年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啊?你不在家,家里出事了啊。淑芬不知听说了什么,吃了安定片;壮壮在学校里跟人绊嘴,老师一眼没看到就从楼上蹦下去了,不过你放心,他们两人现在都还好,就是我也生病了,中风,现在大小便失禁,你快回来吧,家里没人不行啊。

这封信送到魏王业手上,他就趁吃饭的时候武警没注意,把让他喝水的小塑料杯子给吞嘴里嚼嚼硬咽下去了。本来给他们这种人用的餐具都是特制的,不会太坚硬以免出意外,可一个小杯子吞到食道那么狭窄的地方也不行,于是他也被紧急送到医院进行急救。

至此,魏家一家四口,全都进医院了。

魏家四个人,住在三个不同的医院里,除了魏王业以外,其余三人都没有警察监视保护。所以易晃很顺利的见到了魏老爷子。

魏丙中风半躺在床上,护工坐在旁边看报纸,病房里空荡荡的。以前魏丙拉肚子,只住了两天医院,病房里都堆满了探病的礼物。现在就不一样了,他在这里住了快半年了,一个来看的人都没有。

所以易晃他们进病房时,护工以为他们找错病房了,客气的说:“你们找谁?”

易晃把果篮递给护工,另一个人走到魏丙的病床前,握住他的手说:“老哥哥,还记得我吗?”

魏丙盯着这个人看了半天,认不出来,但看到有人来看他还是很感激的,流着口水指着床边的凳子:“呵,呵。”(坐,坐)然后又指护工,“会,会。”(水,水)

护工上前给他调整一下围嘴,拿毛巾给他擦了擦下巴,说:“坐吧,我给你们倒水。”

这个人是魏王业以前的同事,后来调走了,跟魏王业到底有多少交情不好说,不过同在一幢大楼,还是知道彼此的。他坐下陪魏丙回忆儿子,终于魏丙认出这个人确实是他儿子的熟人,更热情了,让护工给他把床摇起来。

这个人说:“老魏也是得罪人了,唉。”

魏丙两眼含泪的点头。

这个人皱眉道:“老爷子,家里这段时间出这么多事,是不是流年不利啊?”

魏丙自己在病床上胡思乱想,也觉得不太对。儿子早就被关进去了,但家中频频出事是最近半年。现在听别人也这么说,把他心里的这个念头又给勾起来了。

他是这么想的,如果是这方面的问题,那只要找人化解,那说不定家里的事就会好转起来了?

这个人此时便介绍了易晃,“这是我一个好友认识的,我特意请他跟我一起过来,看能不能帮上忙。”然后伏到魏丙耳边小声说,“我给过钱了,老爷子不必担心。”

魏丙开始还疑心这人和易晃是不是检察院的人来套话的――天下哪有这种雪中送炭的好人?

但易晃坐下后半句不提魏王业,而是绕着魏丙的家乡打转,魏丙就不怀疑了。他这把年纪,青年中年时的事不好说,儿时的回忆是最深刻的。

易晃也通晓一点面相,看魏丙的面容应当是晚年无忧的,只是面相这事是怎么说都有道理的,比如现在魏家四口都住院了,魏丙的病却是最轻的一个,他自己也有退休工资,就算家中小辈全不行了,他的工资也能支持他在养老院的生活。从这方面说,也算晚年无忧了。

魏丙说话不清楚,二人就笔谈。易晃得知魏家那个钟也有个名,叫“秃钟”。“秃”就是不灵光的意思,意思是这个钟不会响。魏丙记得这个钟很早之前就在自己家里藏着了,应当是家传的。当年先是扫四旧,村里让交,钟就被魏丙的爷爷给埋到后院的粪坑里了;后来大炼钢铁,家家户户都要交,除了锅、菜刀、锄头之类的必需品外,别的都要交上去,这个钟就继续在粪坑里埋着。再后来听说是政-策变了,魏家人也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别挖出来了。直到魏丙的爷爷和父母都去世后,家里要盖新房子了,魏丙才想起后院粪坑里还埋着个家里的东西,挖出来后塞到了家里的破烂里。

魏家从来没想过把这个有点历史的“文物”拿去卖掉是因为他们家不缺钱,一直留着也是因为魏丙说是家传的。直到魏家再次搬家,魏丙年纪也大了,人老了要顺着儿孙,儿孙说这旧东西占地方也没什么用,扔了吧,他就同意给扔了。

易晃听说这钟在粪坑里埋了一二十年,就知道为什么这东西不“灵”了,它就算本来有灵,这二十年下来也灵不起来了。

他问:“老爷子,你老家是不是在佛西?”

魏丙摇头,在纸上艰难的画道:不,泗河上。

易晃掏出手机查,发现泗河到现在仍然叫这个名,它就在佛西的西北边,在当年应该是另一条支流,现在那条支流还有水。

魏丙仍然在写:佛川没了。

佛西挨着的那条河,叫佛川。

看来魏丙以前确实是住在那附近的。易晃高兴起来,问魏丙:“您还记得那边都有哪些姓吗?”

魏丙写道:魏、赵、孙、景、易、陶、鲁……

易晃忙问,“您知道姓易的住在哪一片吗?”

魏丙回忆了一下,写道:易姓的都没了。

易晃愣了,他继续写:早都没了,太平天国时就没了,杀光了。

易晃猜,除了他们这一家在清早期就跑了以外,佛西当地应该仍有姓易的留下了,但也没多少人,后来就都死光了。

他轻轻叹了口气。得到这个结果虽然不算完美,但也找到易家的祖先在哪里了。

他也能去给爷爷说了。

解决完自家的事,易晃心里一阵轻松。看魏丙老态龙钟的样子,易晃一是心软,二来也是为了报答魏老爷子,他问道:“您家里现在这个情形,您是怎么想的呢?”

魏丙写道:好好的,都好好的。

易晃问:“是想最大限度的保全家里人吗?”

魏丙点头。

易晃就起了一卦,算完后有些犹豫,卦相上是九亲离散。想保家人平安很容易,应卦就行了。可魏丙肯定不是这个意思,他想保全的人中最大的应该是他的儿子。

带易晃来的那个人是知道易晃的本事的,见他起卦,眼都羡慕的瞪直了。看他算完后不出声,悄悄问清后,主动要求去劝一劝魏丙。

魏丙看不懂卦,却能看出这个人很信服易晃,也看出易晃有话不能直说,就艰难的说:“索吧。”对着易晃点头。

魏家都是现在这样了,还能再怎么惨?不管是多坏的结果,他都能接受。

易晃叹了口气道,“老爷子,我只是照卦相来说,给您建议,怎么办还要您自己家里人商量着来。”

魏丙点头。

易晃说,灾祸是没办法避的,至少他学的不是避灾,而是应灾,应灾则止灾。就是说有坏事,在可控的范围内尽快让它发生,灾祸即止。

对应魏家九亲离散的卦相,就是魏家全家人不在一起就行了,不管亲朋好友,全都分开就可应祸。

也就是说,魏王业要先跟妻子分开,再跟儿子分开,再跟父亲分开,再不见以前的朋友就差不多了。

魏丙茫然的想了一会儿,看着易晃。

解了卦,易晃就起身离开了。他只能算,却不能劝别人怎么做。他走后,跟他一起来的人也要走,魏丙赶紧想拦住,一起来的人就多留一会儿解释道:“老爷子,这个人是真有本事的。你多考虑考虑,我说句良心话,照他说的做吧。”

两人都走后,魏丙呆呆坐着。护工给他打来晚饭,他也不吃。直到晚上十一点,他把护工叫醒,让他帮忙写一封信给魏王业送去。

魏王业接到魏丙的信,在病床上哭了一晚。他老父亲跟他说,让他跟妻子离婚,家里的房子都是正当收入,让他全留给妻子和儿子。

“壮壮让淑芬带走,不能让他跟你学。我有自己的退休工资,生活无忧。你离婚后就认罪吧,我听说你这种经济问题不会是死-刑,蹲几年监狱对你有好处。不用担心我,好好在里面赎罪吧。”

后来,易晃又去看望了魏王业的妻子与儿子,除了不能见到的魏王业,魏家其他人的面相都不坏,不是横祸短命的样子。看来魏家的问题还是出在魏王业身上。

先应卦,应卦后如果魏家其他人不再出事,那就说明祸事确实与他们无关。只看魏王业的下场如何。如果应卦后魏家人仍然出事,那他再继续查。

这是魏丙的心愿。

易晃站在魏家楼下,整幢楼里,只有魏家的灯是黑的。

希望应卦后,魏家从此平平安安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